“破淨潮+低市盈率” 銀行股多頭趨勢不變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在26家A股上市銀行中,共有15家銀行“破淨”,五大行有4家在列,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其中破淨幅度較大的為交通銀行,最新市淨率顯示已處於0.8倍以下,這意味著近6成上市銀行處於“破淨”狀態。

“破淨”則是股價跌破淨資產值。破淨股是指股票的每股市場價格低於它每股淨資產價格。

“破淨潮+低市盈率” 銀行股多頭趨勢不變

15只破淨股

“破淨潮+低市盈率” 銀行股多頭趨勢不變

蔡森老師在昨天的晚間節目《森財有道》中也對銀行板塊做了較為詳盡的分析,蔡老師在節目中分析到:銀行板塊雖然目前也破底了,但是技術形態上滿足兩坡段的跌幅,走勢上滿足多頭的回調,長期滿足多頭走勢,現在的走勢只是回調。且銀行板塊的市盈率總體較低。

“破淨潮+低市盈率” 銀行股多頭趨勢不變

誰是背後主要推手?

銀行股紛紛陷入“破淨”潮,究竟誰是背後主要推手?

川財證券表示,這一現象背後最主要的推手是金融監管的規範和衝擊。

2017年以來,銀監會持續加強監管和資管新規的下發,使得整個銀行業的非傳統信貸部分受到衝擊,資產和負債規模出現收縮,但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受到衝擊的影響不同。股份行,一直以來都是依託同業存款和廣義委外迅速擴展規模,資管新規的下發,對大部分股份行來說影響巨大。

同時,持續推進的經濟去槓桿壓低銀行板塊的估值水平。因為貨幣政策的中性偏緊,實體利率的不斷抬升,將提高實體經濟違約可能,未來銀行板塊的潛在資產不良率將得到提升。尤其是受外圍市場影響,提升了部分國內行業的競爭程度,也加大了市場對於整個銀行板塊的擔憂,壓低了整個板塊的估值水平。

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則指出,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1)市場對經濟的基本面有下行擔憂,認為不良貸款可能有所上升;2)最近的嚴監管導致了銀行非標轉標的壓力較大,大量信貸主要在做非標轉標,對業績有一定拖累;3)在嚴監管下,基建、創投這些企業的融資壓力不斷加劇,對信貸支持造成一定拖累。另外,最近存款壓力、攬儲壓力大、負債成本上升,也會對業績造成一定影響。

板塊迎來估值修復機會

銀行股未來將如何發展?都有哪些投資機會呢?

川財證券認為,長期來看,隨著國內經濟去槓桿力度不斷下降,以及金融監管不斷趨嚴,市場上對於銀行潛在不良率的擔憂會逐步下降,預計中長期來看,銀行板塊將迎來估值修復的機會。

從行業整體看,華泰證券表示,年初以來銀行同業負債成本下降,資產端價格提升,為息差擴大創造條件。但是我們認為,寬貨幣緊信用實質反映了資金價格傳導機制不順暢,同時名義GDP 增速的下行或難以支撐資產端利率持續上漲。

在政治局會議重提“擴大內需”之後,預計政策重心將從供給側向需求側轉變。尤其是在表外融資規模收縮的情況下,通過表內“數量”擴張實現實體企業融資方式替代的必要性會加強。未來銀行基本面驅動力也將從息差轉為資產擴張。看好大型銀行和零售銀行的負債成本優勢和資產擴張潛力。重點關注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