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生蠔)除了肉質鮮美,蠔殼砌的牆你肯定沒見過

牡蠣別名又叫生蠔,是所有食物中含最豐富的(每100g牡蠣,不包括殼的重量,含水87.1%,含鋅71.2mg),富含蛋白鋅,是很好的補鋅食物,我國分佈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蠔。生蠔味道鮮美,是人們飯桌上的一道佳餚,但你不知道的是,生蠔全身是寶,我們平時吃完生蠔,通常棄之不顧的生蠔殼居然還有其他更大的用途呢。

牡蠣(生蠔)除了肉質鮮美,蠔殼砌的牆你肯定沒見過

在古代加工技術還未成熟時,生蠔吃完後遺留下的殼基本上被集中起來,分門別類當作建築材料來出售。在建造房屋時,生蠔殼拌上黃泥、紅糖、蒸熟的糯米,一層層堆砌起來,不僅具有隔音效果,而且冬暖夏涼,堅固耐用,據說能抵擋槍炮的攻擊。蠔殼牆凹凸不平,陽光斜射在牆面上,極具線條感和雕塑感。

牡蠣(生蠔)除了肉質鮮美,蠔殼砌的牆你肯定沒見過

蠔殼為牆是明代常見的建築方式。當時,蠔殼牆多半出現在眾人景仰的祠堂或是有錢人家的宅院裡。之所以被大戶人家格外青睞,是因為蠔殼牆具有防盜功能。蠔殼牆七菱八角、凹凸不平,若有蝥賊黑夜之中冒然翻牆入院,必割得他"損手爛腳"不可。另外,選用蠔殼做建築材料,多半還因為那時靠海吃海,吃蠔跟養蠔都較為普遍,蠔殼材料十分豐富,就地取材足夠方便。

蠔殼呈鱗狀以向下45度的方式整齊壘砌,可以方便雨水下洩,避免雨水浸入內牆,保持室內乾爽。

牡蠣(生蠔)除了肉質鮮美,蠔殼砌的牆你肯定沒見過

蠔殼表面凹凸不平,在日照下可以形成大片的蠔殼陰影,從而起到隔熱效果,因此蠔殼牆又被成為“凸磚遮陽牆”。

牡蠣(生蠔)除了肉質鮮美,蠔殼砌的牆你肯定沒見過

始建於1403年的兩塘公祠,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了。牆體上蠔殼密密麻麻,層層壘疊,有人統計要消耗十萬多隻生蠔才能完成。這些歷經風雨卻依然堅挺的蠔殼牆,承載著歷史的風霜,見證了古人對建築用材的智慧。牡蠣(生蠔)除了肉質鮮美,蠔殼砌的牆你肯定沒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