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梅派优秀传人史依弘、李胜素、董圆圆艺术之比较,各有什么特点?

六场通透翁

正集中听梅派,谈谈外行人的看法。三位梅派传人,只有李胜素老师没看过现场演出。

史:她的《玉堂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时,确实有惊艳之感。做派端正(其实以玉堂春的出身,略花俏些也行)、唱得也端正,嗓音好听,听说经过西洋声乐的科学发声法较正,就是觉得力度有点弱。武旦的底子让史的身段做派挺有表现力的。

李:无论唱念做打从视频看都很流畅,可总看到她是唱戏歌或者晚会上四人联唱,搞得印象里一年也难得李唱整出大戏。这不能不说是大大遗憾。

董:嗓音不如李好,原来觉得高音区有点够不着,现在似乎没啥问题了。但是有味道,越听越美。来中国京剧院后,与张建国合作,对方因为年龄问题,反而衬托董非常出色。目前,个人最喜欢她的戏,觉得她更接近梅派的精髓。


爱跑步的伍铱铱

题主问:京剧梅派优秀传人史依弘、李胜素、董圆圆艺术之比较,各有什么特点?好问题,在下的答案如下:

史依弘,是上海京剧院的头牌大青衣,曾跟随第一武旦张美娟学习刀马旦及武旦,后又跟随声乐专家、梅兰芳大师的琴师卢文勤学习梅派艺术,她的梅派艺术真可谓是正宗专业,梅派京胡大师姜凤山曾这位评价史依弘,在她身上看到言慧珠的影子!近几年的频繁跨界也是她的一大特点,比如参加《舞林大会》狂秀斗牛舞,再比如大胆出演程派经典《锁麟囊》,再比如与昆曲大师蔡正仁先生,共同演绎昆曲经典《牡丹亭》等等,史依弘,真可谓是“文武昆乱不挡”的梅派大青衣!李胜素,是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当今京剧界的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她是梅派大师梅葆玖先生的弟子,继承和发展了梅葆玖先生的梅派艺术,她的扮相极其漂亮,唱腔极其饱满甜润,甚至对京剧不熟悉的人,也会因她而爱上京剧!近几年,与搭档于魁智,代表中国京剧频繁的出国演出,可见她是真正的京剧名角,是当今京剧界的一张闪亮名片!由她主演的京剧电影《穆桂英挂帅》荣膺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董圆圆,是国家京剧院的当红头牌,也是梅派大师梅葆玖先生的入室弟子,当今梅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改编自梅派传统经典的《洛神赋》是当今京剧舞台上的常演剧目!在北京京剧院,董圆圆就是九大头牌之一,如今加盟国家京剧院与搭档张建国,又成为继李胜素于魁智之后,又一经典组合!董圆圆的扮相与唱腔与前二位不相上下,也是当今京剧界的领军人物!

以上三位都是当今梅派的代表性人物, 也是戏迷票友为之疯狂追捧的名角,担的起“梅派大青衣”的称号!好啦,对于这三位梅派大青衣,各位看官还有什么补充,欢迎留言评论!


黄花小秘书

前几天刚刚说了当今荀派三巨头,现在又来说梅花三朵,怎么都是三?是有意而为还是巧合?应该说两者都是。前者一是因为他们是荀大师嫡传、当今荀派领袖,二是因为荀派再传弟子年龄、艺术参差不齐,较著名者不过耿、管,也尚不便以纠合类比。后者,是因为梅先生嫡传众多,名家更是众多,简直就是不胜枚举,而此三人在梅派中,较之其他再传弟子,不管是年龄还是艺术造诣乃至知名度,似能并列评说。

在中国,没有一种艺术样式像京剧一样流域全国,一统天下,在她的鼎盛期出现了四大须生、四大名旦,与之对应的也出现了京、津、沪、汉四大京剧码头。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她海纳百川,以海派文化领导时尚。京剧到了上海,也就自然浸染、发展成海派京剧了,麒老牌(周信芳先生)是其代表。

很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海派文化中,为什么会有史依弘这样一位梅派传人?其实,道理很简单,首先,梅先生和周先生就是成功的合作者,其次,上海京剧界的梅派影响和传统是梅派艺术的一个重要基地。梅家弟子嫡传的魏连芳、言慧珠、顾正秋、李玉芙,都是名动菊坛的大角,就是中坚的李炳淑、夏慧华等也享誉申城,知名全国。上海京剧院不能不继承传统,保梅派一脉承传。史依弘使命可谓重也。

史依弘武旦开蒙,基功扎实,形体规范,尤其身材高挑,容颜清纯,简直就是魔鬼身材,不管是靠还是披,扮上飘逸大派。正是这样一个大武旦,偏偏改习梅派。史依弘是刻苦的,是勤奋的,为了不带武旦后遗症,几有些矫枉过正,现在看史依弘的表演,中规中矩落落大方,没有丝毫武旦火气。

史依弘艺宗梅派,她学的是老梅,这个“老梅”有两层意思,即梅兰芳和梅兰芳先生的早期舞台、声腔艺术。作为一个流派的继承者,溯源而上是唯一正确的途径,那才是艺术家的巅峰,最能代表其艺术风格、流派特点。如学马派,别学其后期,后期尽管马先生的艺术炉火纯青,但是,嗓子大不如前,听听马先生三十年代的录音,那嗓,吓死你!再听听老冯、老安,及二朱,哪对哪儿啊?即便是张学津,谬之何差咫尺!

史依弘的成就在于花衫,凡天女、虞姬、寇珠、贵妃等可以光彩夺目,以所塑造《狸猫换太子》之寇珠及和尚长荣先生合拍电影《别姬》,可以使史依弘于京剧永留其名。史依弘的演剧,贵在创作,从这个方面讲,就得力于海派文化精神。

史依弘的不足或者说遗憾,就是嗓音的天赋缺憾。她的声腔,情、味、正都有,独独不具穿透力。也正是这个问题,使她不能胜任梅派之大青衣!

李胜素,当今梅派佼佼者,位居国家京剧院一团旦行首席,与老生于魁智相互辉映,成为不争的艺术佳档。

李胜素也是武旦启蒙,后学梅派。其基本功边式,表演规范,以武旦之形体功架应旦行真可谓游刃有余,因此,她的表演用一个字可以概括——顺。

李胜素改习梅艺并为观众知晓是源于央视青京赛,参赛之《廉锦枫》属花衫,动作正合李胜素之武旦之长,这出戏是酔丽君先生说的。

李胜素先拜刘秀荣,后皈依玖爷,是梅派成就了李胜素。于魁智的海选使李胜素得以进京,并进入国字艺术团体,转师玖爷后,迎来表演艺术的旺盛期。

国家京剧院是梅大师解放后亲任院长的地方,是梅派的本源之地,国家京剧院只梅大师以一人之艺,毫不逊色于北京京剧院马谭张裘。国家京剧院还拥有杜近芳、杨秋玲两位堪称梅派大家(在梅兰芳跟前岂能用大师称呼)的继任者。

由于上述原因,李胜素本应是肩负梅派重任的第一人耳,李胜素在国家京剧院继承、排演了很多梅派剧目,大青衣如《穆桂英挂帅》、正旦如《凤还巢》等、花衫如《醉酒》《散花》等,后梅派如《谢瑶环》《杨门女将》《白蛇传》等等,其唱、做、念、打,皆具梅派神韵,尤以声腔,清亮而透彻。

但是,在全面继承梅派艺术的实际工作中,李胜素做的并不够。透翁认为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是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李胜素是于魁智“海选”来的,自然首要任务是为其配戏,即便是对儿戏,也是配戏,一个“配”字误侬终身。因此,李胜素到现在没有以自己为一号的创演剧目。就是梅派传统剧目,没有于魁智合适的,也很少贴演,如《龙凤呈祥》《宇宙锋》等等。

二是表演、声腔的误区。李胜素拜了玖爷,唱腔就以玖爷为本了,然,玖爷本身就不是学梅派,虽然后来归宗,还是和梅大师有些许差别的,况且玖爷也是老年了;再者就是在表演上的“懈”,玖爷的表演不是懈,是年龄和“份儿”,说句不恭敬的话,玖爷他演的不是人物,是演的“角儿”。玖爷怎么演,观众都是喝彩的,别人不行,梅派的传承者更不能这么演。因为这样演不是学梅派,是学玖爷啦!看看杜近芳先生,她上有梅大师,中有叶盛兰、李少春等,但是,其《谢瑶环》《白蛇传》《柳荫记》《野猪林》,都是传世之经典,说杜师是新梅派一点不过。

说说董圆圆,董圆圆家学渊源,甚是了得!其母乃尚明珠,其父乃董文华。董圆圆毕业于天津戏校,先在青年京剧团,后去香港京剧团,再到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现在隶国家京剧院。董圆圆虽然不同于上两位武旦出身,但是,谁人不知其父董文华乃名武生,因此,董圆圆于把子是拿得下的,于形体、毯子也是小事情。

董圆圆较全面的继承了梅派艺术,她刀马、青衣、花衫演来俱都得心应手。她是在“演戏”,是在寻着梅大师的足迹,亦步亦趋的“演戏”。别看这“演戏”二字,好多演员不会演戏,他们在演行当,在演流派,这演“份儿”。

董圆圆的梅派艺术最本色,于激情中不逾梅派的典雅中庸之范。早年音准稍有丝厘,现在已然克服,但是,稍欠不足的是音质,不够清冽。

惜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况乎艺术?然,三位应该都年近五旬了(史小些),相较于过去的艺术家,这样年龄没有突破,以后也就没有突破了,这是梅派的缺憾,也是京剧的缺憾!当然,这也不影响三位的艺术成就和对京剧梅派作出的巨大贡献。


六场通透翁

李胜素史依弘董圆圆三人综合比较起来不相上下,都是梅派翘楚,是京剧界的骄傲,以《杨门女将》和《白蛇传》为例,李的青衣唱念部分突出,史的刀马部分武打突出,董比较综合唱的规矩武的亦可。三个人唱腔因发音部位不同则各有各的不足,拉低了梅派的整体水平,李胜素偏流行,韵味差,史依弘偏美声,不符合传统审美,董圆圆可能是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嗓子时好时坏但唱的规矩。三人的唱比较起来,李胜素的问题最严重,京歌毕竟不是京剧。李和董的可取之处是她们的扮相,远超过史。


鹤舞青青雪里松

董圆圆各方面都挺好,没有明显突出地方,综合起来,尚不能和其他两个相比。个人特点上,李胜素突出在唱,史依泓突出在做。论唱功两人不相上下。但是,两人音色各有特点。李胜素是蓝天上一轮皎洁的月亮,史依泓则是蓝天上一轮遮在云彩后的月亮,即云遮月。究竟是喜欢一轮干干净净的月亮,还是云遮月。不同人有不同喜好。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比如,我听着都挺好。


高翻涌

行外之人,略言比较。她们三人在当今梨园,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都拥有相当数量的观众群。就艺术建树而论,各有千秋。但认真考究,仍可一分轩輊。梅葆玖先生曾亲言,在梅派弟子中,李胜素是最好的。李胜素艺术条件十分全面,尤其有一条纯美的好嗓子,又得梅传的真谛,她的唱腔醇味足,音色美,是梅园的领军人物,实难有人与其比肩。

董园园花旦戏曾是重头,后来梅派的看家戏也能演,且质量上佳,尤其《安国夫人》中的梁红玉很出彩。但其嗓子高音区及唱腔的韵味略显不足。还称不上与李胜素是"一时瑜亮"。

史依弘引人注目主要是其扮相和艺术上的创新。勇于突破行当和流派的限制,扮演各种新的艺术人物,取得了尝试后的佳果。从其梅派唱腔来听,嗓音稍“闷",有时略有鼻音,缺乏梅腔的动听。

如妄以鲜花比喻三人的艺术成就,李是牡丹,董是芍药,史是大丽菊。


霜叶初红54287318568

史依弘,上海京剧院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获得过梅花奖前夫著名影视演员李成儒。李胜素,梅葆玖先生亲传弟子当代梅派领军人物演出剧目众多获得奖项无数,董圆圆也是梅葆玖先生亲传弟子演出众多获奖很多。都是著名艺术家,艺术怎样比较呢?我不是专业人士不敢评论。李胜素在公众场合出场率最高,现在扛着梅派大旗在行走也是公认的代表性人物。


常青159708115

其实真正的实力派是董圆圆,这是不用质疑的。办起妆来干净利落,又文武全拿行腔圆润高亢,自然有韵味。是京剧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反观史依弘,吐字不清行腔不准,李胜素扮相粉嫩,唱腔做作 没有特色。


洛阳老董1

我对梅派的传人没什么了解的!四大名旦我就喜欢程砚秋先生!程砚秋先生的戏别有一番味道!其次,裘盛戎先生的戏!李多奎先生老旦的戏,其他有点失去了古典味道!还有麒麟童周信芳先生的戏可能是声音的问题吧!我喜欢他们的戏!


手机用户6816750592

京剧梅派优秀传人史依弘、李胜素、董圆圆艺术之比较,各有什么特点?

选此三人是从她们的年龄、成就及在京剧界的地位考虑的。

对于京剧文化艺术,其文化及其内涵,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略知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脸谱就够认得了。京剧艺术不敢妄言,至于比较,也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各有什么特点?就更不敢乱说了。就个人而言还是比较欣赏李胜素的京剧表演艺术,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