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一”背后,支付战争进入存量博弈

“二选一”背后,支付战争进入存量博弈

文 | 新金融琅琊榜

最近,部分沃尔玛与步步高的门店暂停支持支付宝引发争议。在很多人眼里,过去多年在电商领域阿里、京东“二选一”的局面,正在移动支付领域重演。

说到这里,所谓腾讯最先发起支付“二选一”的论调,也就不攻自破。从市场竞争态势来说,腾讯没有必要主动发起“二选一”。

更进一步,在商业的世界里,类似的“二选一”并不鲜见,也不值得被过度渲染。对监管部门来说,需要注意的是将“二选一”控制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

“二选一”背后,谁更焦虑

阿里巴巴谋划多年的新零售布局,去年开始升级为两大巨头主导的新零售大战。

2017年以来,阿里巴巴入主了联华超市、新华都百货与高鑫零售(大润发、欧尚)和居然之家,此前阿里巴巴已经拿下了银泰百货和三江购物。腾讯直到2017年末着手反击,出手投资永辉超市、家乐福、海澜之家和步步高。

在这场新零售大战全面开火之际,腾讯与阿里的移动支付大战亦进入白热化阶段。两场大战走向合流的结果是,“二选一”很可能成为新常态。

“二选一”是一种主要针对存量用户的竞争手段,也就是迫使用户站队的存量博弈。

据益普索(Ipsos)发布的《2017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从整个移动支付的交易量来考量,财付通的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占比分别为43%和51%,支付宝的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占比分别为50%和41%,交易金额仍然是支付宝占优,而交易笔数已是财付通领先。

上述报告显示,在线下消费的诸多具体场景应用下,两巨头有各自的优势领域,财付通占优的是商超零售、日常出行订单、个人健康/护理、票务/娱乐场所内消费;支付宝占优的是餐饮、团购/外卖订单、景点门票/景点内消费、境外出差/旅游/购物。

与国金证券的观点类似,益普索认为,支付宝的商业优势仍然突出,但也面临着财付通在多个场景应用下的挑战。尤其在高可见度的线下消费类场景中,用户之间相互影响、用户倒逼商家的传导效应,可能会帮助挟社交之威的财付通继续扩大优势。

“二选一”不应该被过度渲染

在新金融琅琊榜看来,对于支付“二选一”,不应该过度解读。只要这种竞争手段,没有超出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就是合理的。

在国外,亚马逊不支持PayPal,谷歌应用市场也不支持PayPal,它们都在力推自家的支付应用。同时,亚马逊不支持谷歌支付,谷歌应用市场也不支持亚马逊支付。

这难道不是典型的“二选一”或者说排他性条款吗?

在视频领域,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和爱奇艺等平台,通过自制、独家买断等形式,都拥有大量的独家资源,用户早就习以为常。

那么为什么在电商和支付领域,“二选一”仿佛就成了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哪怕在金融领域,在很多场景里,使用某家银行的信用卡可以获得额外优惠,其他支付方式则无,这算不算排他呢?

我们认为,在交易中,选择何种支付方式,整体上是一种市场行为。买卖双方最终选择何种支付方式,取决于支付成本、支付效率、支付体验以及个体偏好。

换句话说,商户基于自身利益可以选择绑定某一种支付方式,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偏好选择任何一种支付方式,这都是自愿、自由的。说到底,都是市场行为。

当然,从消费者的角度,人们总是希望拥有更多选择,“二选一”并不美好。

去年9月,在清华大学“洞见论坛——-科技·驱动成长”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谈到相关话题时曾说,“为什么要排他呢?这是一个很不健康的事情,其实我也很想打破,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也希望业界生态,大家更加支持这个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