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傳統企業轉型大風口

微商在中國瘋狂地發展了五六年的時間,一路上備受爭議,有人支持,更有人質疑和反對。還好,經歷幾年的發展,終於迎來了五糧液、洋河、景芝這些傳統行業的領軍企業的進入,讓這個行業變得“主流”起來了。

2018,傳統企業轉型大風口

從草根微商到品牌微商,未來一年的微商會是怎樣的發展態勢?明年的微商應該怎麼做?我把最近的思考給各位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為有著多年傳統行業背景的營銷人,我在微商領域浸淫的時間越久、接觸的客戶越多,越發覺得微商和傳統企業極其類似,只不過在具體的運作細節上不太一樣。比如傳統企業的路徑是研發、生產、招商、服務代理及終端動銷、做品牌影響力。再看看微商,除了同樣利用OEM或自產提供產品之外,其他方面也幾乎是一樣的:招代理、搞動銷、做品牌。

關於微商應該如何做好招代理、搞動銷、做品牌這三個步驟,本人在微商領域多年的實踐和服務客戶過程中總結了一套方法論,現給大家做個簡單分享:

2018,傳統企業轉型大風口

一、招商裂變

首先是招代理,我發現一個現象,品牌商找到第一波代理其實很容易,但代理再去裂變更多代理的時候卻是困難重重。所以,很多的微商項目也就死在了這個階段。如何破局?

我覺得影響代理團隊裂變有四個因素:

  • 1、對產品瞭解和自信的程度;

  • 2、強關係下的天然信任感;

  • 3、利益的驅使;

  • 4、行之有效的溝通的方式。

那麼品牌商自己招商和代理商去裂變最大的區別也就是1和4了

關於1,這裡產品是個廣泛的概念,包含了企業背景、品牌、產品、模式、傳播推廣、幫扶支持、操盤團隊等,如果是大家對於產品的瞭解、理解、認知不夠,品牌商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的培訓、參觀工廠、產品試用等方式去解決。

關於4,代理大多數不是專業的銷售出身,對於銷售的理解和認知也不盡相同。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規範大家招商話術,將市場趨勢、企業、品牌、產品、模式、幫扶支持、團隊等模塊形成統一、規範、易執行的話術,讓大家的招商方式和說辭統一起來。也就是說,讓大家去背話術就好了。雖然方法很笨的,但很有效。

二、零售動銷

其次是搞動銷,我覺得微商的賣貨和傳統的銷售人員賣貨是差不多的,只是“道場”和方式不太一樣。既然本質是一樣的,那麼傳統領域銷售團隊建設的兩大核心其實就是態度和技巧。

關於態度方面,無非是價值觀、培訓體系、激勵策略這三個方面的訓練。關於技巧層面,其實就是從觸點激發到成交、復購、轉介等整個賣貨的流程步驟和具體的說辭。

我舉一個案例,洋河無忌的項目有線上三個培訓,分別是新手營、成長營、精英課堂。分別對應的是新人、中層和團隊的管理者。而線下也有三個課程,高手營、CEO大會、榜樣全國行。

從一個新人進入到洋河無忌的項目裡,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培訓推著你在前進。無論是態度還是技巧,都會受到相應的專業化訓練。

不僅僅如此,每一個層級的代理還會有相應的客服團隊去服務。這些訓練有素的客服也會根據大家遇到的狀況,給大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才是一個品牌商最應該下功夫深耕的地方。

三、品牌打造

品牌的打造是大多品牌商和微商人忽略的地方。未來是一個品牌的時代,無論是個人還是商品,成為品牌、成為一個有粉絲的品牌,這是大家的唯一出路。產品同質化越發嚴重,影響消費者買單的重要因素一定是品牌。

1、產品品牌

我把做品牌分成兩個方面,一是做品牌的策略,二是做傳播。

品牌的策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定位、利益點、口號這些。你自己是誰?你能給別人提供什麼樣的好處?如何證明你講的是真的?找到一個朗朗上口、易傳播、易記憶的廣告語。

無論是微商還是傳統行業,套路都是一樣的。要做的內容基本上也都是這些,只是大家的細緻和專業的程度不太一樣。

再者是傳播的問題,再好的品牌也是需要針對目標人群進行不停地重複的。唯有如此,別人才有機會記住你,進而喜歡你。

但微商品牌往往只關注招商,從而忽略了品牌的建設。即便是做了一些,也都是很膚淺地做做樣子,而不是深入而廣泛地去做傳播。這些顯然都是不科學的。

2、個人品牌

微商還有一個特點,除了產品品牌以外,個人品牌、IP的打造同樣重要。其實個人品牌打造的邏輯與產品品牌並無本質區別,只是產品品牌需要具有廣泛的知名度,而個人品牌更多是在於微商行業、個人所在的團隊。要建立個人品牌同樣需要對自己有個明確的定位、提煉自己能夠輸出的核心價值、確定自己要形成的形象、個性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