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有沒有消耗完的那一天?一直以來,地球的水在增加還是減少?

地理愛好者

其實按照物質守恆定律來說,地球上的水的總量是不會變化的,因為它們一直處於一個動態的循環過程當中,但是這個循環的每個環節中的水確實是動態變化的,這主要是由於地球自然環境變化所導致的,但是水資源總量在地球上從理論上來說可以理解為確實是不變的,即地球上的水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而是一成不變的呢!

當然這個物質守恆定律只是建立在地球之上,也就是要把地球看做一個生態整體,而這些循環都是在其內部發生的,這也才是這個理論成立的基礎,而對於自然界的生態水循環,我們也有必要簡單瞭解一下。



在我們地球上的水存在形式有三種,即液態水,氣態水與固態水,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河流水,水蒸氣和冰川等代表形式了,這三種水在地球上是相互轉化的,但是始終處於一個動態循環之下,舉個簡單例子就是,高山上的冰雪由於太陽光照融化而形成液態水,通過地表匯聚在一起形成小溪流,也就是許多河流的源頭,而這些小溪流又不斷匯聚在一起慢慢水流變大形成河流,最終通過地表像地處流走,最終匯入湖泊或者大海,而湖泊和大海又由於太陽光照而使這些液態水氣化形成水蒸氣上升飄浮與空中,由於空氣對流等在空中運移,一部分水蒸氣在海面形成降雨降落,另一部分運移到陸地上空形成降雨,以液態水的形式降落,而對於高海拔地區,由於氣溫低而形成降雪等固態水,又堆積於原來的降雪與冰川之上,至此完成一部分水循環,而其他地區水循環形式也大同小異,只不過是循環路徑不同而已,有的水循環是在地表之下的地下水也是可以運移的,等等,總之地球上的水每時每刻都是在地球上進行著這種循環的,但是其總量確實是一致的。

明確了這個概念以後,我們來說一下我們身邊常見的現象,那就是各地都在報道的,湖泊面積大幅度縮減,河流斷流等等現象,這裡確實可以看出的是至少這些地方的水資源量與之前相比是減少,但是我們需要考慮一下水循環的環節。雖然在地表上我們所見的水資源減少了,但是其他環節裡的其他形式的水卻是增多的,比如有的地區原本不常降雨的地方開始長期頻繁降雨,海平面也在升高,所以只是說這個循環開始沒有之前那麼正常了,導致某個環節的水量增加了,相應的其他環節的水量就會減少的,但是總量我們認為是不變的。

希望此回答能夠對你理解這一問題有一定的幫助!


地質知識分享局

水在地球上是一個自然生態循環系統,目前我們常常講的水資源是指處於積蓄狀態下的水(冰)以及地下水(積蓄狀態是指江河湖海冰山溼地)。另外水還能被植物、動物吸收儲存,還有很大一部分會被蒸發至空中,再返回地面。其循環過程是:一、地下水被植物吸收,再經植物蒸騰散發於空中或凝露返回地面,完成循環。二、動物吸收水份,通過汗液、排洩將水分返回地面,完成循環;三、地表及水面上的水蒸發或揮發成水汽飄向空中,凝結成雲,化成雨雪降落地面,完成循環;從以上幾個循環過程我們可以發現,正常情況下水本身是不會真正的消耗的,而真正可能造成水消耗的是其產生化學反應,形成不可循環的物質,如酸、鹼化合物等。化學給人類帶來了便利,同時也是在消耗地球的養料,如何維持自然法則,是人類最後的選擇!


Xjm423

這個不用質疑肯定是在慢慢的減少吧,大家也知道地球的大部分面積都是被海洋覆蓋,我們知道的海洋肯定是水,但是海洋中的水是不可以直接用來我們生活中的,因為是鹹水,而我們人來可以用的水是淡水。近3% 海洋約佔地球總水量的96.53%.陸地淡水只佔總水量的2.53%(其中冰川佔陸地淡水的68.69%).湖泊鹹水和地下鹹水佔0.94%.地球上的水,可以液態,固態,氣態的形式存在。

我們生活中每天都在排放很多廢水,比如化工廠或者加工廠用過的水我們在哪來生活中用的話基本不可以用了,可想而知我們的地球的水正在慢慢的減少。


安娜弗裡茨

水量多少應該無法統計,地球誕生的初期肯定是沒有水的(這也不一定,可誰知道呢),現在有水,說明水量肯定是有一個增加的過程的,人類對水的使用依舊是在地球的生態系統內循環,即便你喝下的水還是在地球上,如果某一天水量匱乏了並不是人類的緣故,而是地球自身的原因,人類只會汙染水,不可能讓它總量減少


米彌米謎

地球上的水,是在不停地運動著的。它無處不在,通過蒸發、冷凝、降水等連續不斷地循環。總量是不變的,在空間、時間、形態和成分上的分佈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水都對人類有用的,人類可利用的水資源是有限的,也是會枯竭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


麥麗素460

毫無疑問,地球上的水資源是消耗不完的。人類相對於地球來說,實在是太渺小了。之所以覺得水少只是針對淡水而言。實際上,當海水淡化技術趨於低成本之後,水將不再是問題。

地球上的水一直在增加,太空中的小行星是勤勞的搬運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