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不带课还评上高级职称,凭什么?

蓝书苑

咱分析一下,不带课的中小学校长,为什么比一线老师早评上职称。

首先,五、六年之前的那个时候,学校的校长做决策几乎不受约束,学校的大事小情都可以一言堂,一校之长,自己说了就算。所以,遇上一般的荣誉,让一下是风度。可是,职称是什么?是比职务更高的工资!这个能让吗?

其实,再说现在,从大的形势上说,都要求民主、公开、公正。那么,好,最公平公正的就是投票。我们这儿,学校里定了个制度,三个分数相加:全体教师投票一个分数,教委会投票占一个分数,校长们投票占一个分数。谁的分数高谁先评,只要校长够了评比条件,显而易见,只要不是很笨、太不得教师心的校长,得第一没问题。

其实,说到底,职称的问题,根子不是出在校长身上,而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现在来看,不管合理不合理,一下子改变都很难!因为,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这是一个关系千百万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但是,一下子改变很难,慢慢改良总是可以的。

我个人的看法,有三点:一是必须向一线教师倾斜,因为教师才是学校的根;二是提高工龄在工资中的比重,不能以职称是举;三是满一定教龄,教学水平优秀,退休时,按最高职称对待。


慢腾腾的生活

写过无数的文章都是关于教育的。最深刻的一句是,学校可以没有校长,但不能够没有老师。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就正校长来说,96年我入职他们就不用上课,当时他们的权力有多大?一个农村中学的校长,600多名内宿生每人250元住宿费,还有各类学杂费,一学期餐费过千元,一年下来学校开支除了学生水电费,老师和教职工的所谓期末奖金,多余的钱可以校长行政自由支配,这就能解释校长的重要性了,别跟人家说他们要操学生成绩的心,所有都是扯谈,人人用尽手段上位就是为利益罢了。得益的自然也有他们的上司,地方政府的人了。所以校长不用任课而且形成了一个潜规则。

至于校长和行政为什么比较容易评高级,这是教育界其实一个腐败的地方了,现在总体来说,能够被提拔上去的人都是些有关系的人,因为他们的上级也知道,提拔有关系的人比提拔有能力的人来得更重要,因为某天你可能也要通过他的关系晋升。但你不太明白为什么校长会更容易升高级,因为高级职称评估的人收校长的评估费跟老师的一样,而且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只能说如果不给校长开绿灯,他们的面子真的过不去。请别搞错了,校长与先进不能对等。名校的校长可能真的要能力,但下面学校的绝大多数校长根本就由谁当都没问题,有些校长的素质和做法还奇葩到连当个老师都没有资格,这句话可能行内人才知道了。

现在的形势真的很严峻,就公办学校来说,因为有这样的潜规则,所以很多老师都不太听话,高级职称都让校长行政以及有关系的人占去了,一线教师都是些职称和工资都较低的老师,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现在我们这边的校长都实行了交流制度,从今年起,全区校长必须在五年内调离原来的岗位,到别的镇中学去当校长或者副校长,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吧,一个是避免跟警察一样,在一个地方留的时间长了就会滋生腐败,必须调离,而坏处有可能是校长和老师长年来形成了共存和互相制约的气氛突然又被打破了。所有关系又要重新再来。

校长聘任制度真的要改革一下了,其实也只是个特殊的老师,做得不好会滋生很多问题,特别在绩效制度上,让他们也上一定课,不要老是浸在利益分配上,别把所有的荣誉都给校长,上级担心什么,只担心利益分配做得不好,所以让他们的高级职称过得容易点,要是担心没人做校长完全是多余的。


君子19920306



不是说校长不能评职称,主要看你是以教师的身份评的还是行政身份评的,如果是教师身份,你不符合如下条件:

1、任职(中级)期间,有五年班主任经历,要有纸质证明的(比如:班主任工作手册,班会记录,班主任补贴发放表格等等),你有吗?肯定没有。如果你说,校长还顶不上一个班主任?好,这关让你过。

2、最近一年,也就是评职称这年,一年的完整教案,你有吗?一学期学生的作业批改你有吗?没有吧。有,就是造假。

3、师徒配对,也就是指导青年教师,听徒弟的课,和徒弟的教研,徒弟的教学是否有长进,都要有记录,你有吗?没有就对了,有就是造假。

4、最近五年的考核表你是怎么填的?任课科目,任课节数,工作量你有吗?没有,只能造假。

当然,论文、课题、荣誉证书等你肯定是有的,因为更了解政策,提前准备好了,再说,你弄这些比教师更容易一些。



我也当教师30多年了,送走了13位校长,真正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只有四位,其余的都是30出头的年轻人,年轻人厉害呀,通过外科手法就可以上位,职称就有更多的办法。

基层学校,评职称倾斜一线教师,校长要评,先代课,因为你是以教师的名义评职称的,占用的是教师的名额。你可以以行政领导的名义去参评,每三年也是有指标的,不过条件更严格,更困难。

不代课,去评高级职称,上面是有政策的,你的教案、班主任、师徒配对等都是假的,你说能行吗?评职称又不是评造假专家,有人举报你有一项是假的,立刻刷下。



同志们,不是针对好校长,不要对号入座。


瓦良格

职称改革是当今教育界最敏感的话题~

当了校长晋级方便快捷,因为校长对教育的动态了解,他们熟悉晋级文件的细微变动,对于晋级条件的获取有便利条件,所以晋级显得更简单容易。一般教师兢兢业业搞教学,得点荣誉不容易,有个晋级的指标更不容易,真到了晋级还因为这个条件那个条件有问题被刷下来。郁闷也没办法~


我校有个骨干教师,教龄25年以上。晋级条件很优越,那一年单位有了晋级指标可惜碰到了和领导同台竞争。内情不讲,他最后做了雷锋“承让”了。以后因为人事变动,连续多年学校没有晋级指标,年轻教师又成长很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年好容易有一个指标,他,不幸落选了~

你说,找谁说理去?!

校长多数是业务骨干提上来的,没有两把刷子坐不到那个位子。不带课,是他没有精力搞教学。天天开会、应付检查,哪有时间备课、辅导。你的孩子上学要让个校长担任主课,你放心吗?

建议啊,我们一般教师们,不要只知道埋头工作,也要抬头看路,有时间多研究研究晋级的文件,看看自己还有多大距离,提早做准备,有了指标就抓住不放!


张公子说

中小学校长不带课还评上高级职称,这话有点偏颇。



像笔者所在的乡镇,中小学校长都是代课的,并且带的都是主课,所带班级课的成绩,在乡镇学期统考中都是名列前茅,评上高级职称,不足为奇。

对有些老师,说的不好听些,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基本上没有了上进心,没有了上进心,怎么评高级职称?



说句实在话,高级职称条件很严,年度考核两个优秀一个条件;两个市级课题一个条件;两个县级党委政府优秀老师或一个市级党委政府优秀老师一个条件;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一个条件;省级农村骨干教师一个条件。

这些条件里面,至少占到两个条件就可以评上高级职称。所有条件里,课题比较好做,(像笔者所在乡镇去年上高级职称的两个老师,都是凭两个课题证书上的),但是,无论校长们怎么要求,怎么做工作,部分老师就是宁肯去玩游戏也不做课题,评优秀老师难度更大(像笔者所在省市县,两年评一次优秀老师),说句笑话校长门都轮不上,怎么能轮到老师们头上呢?



像有的地方,高级职称名额下来了,够条件的老师没有,名额浪费了。

所以说,论上进心,中小学校长确实比一般老师强多了。再说,如果能当上中小学校长,也说明他努力过,不是任何老师都适合当中小学校长的。


小桔灯

提到校长,有的受老师拥护,有的遭老师反对。

我当了20年的副校长,期间历经六任校长,一直负责学校的职评工作,对这个事我应该有发言权。

先看职评文件:规模较大学校(幼儿园)校(园)长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规模少于12个教学班的学校、少于8个班的幼儿园的校(园)长每学年任课不少于120课时,且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40节。业绩条件,除具备教师应有的条件外,还多一条:2.学校(幼儿园)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成绩突出,担任校(园)长以来,所管理的学校(幼儿园)受到市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综合表彰1次或单项表彰2次。


依照文件,校长没有代课也是可以评高级教师的。一个校长就是一面旗帜,校长有校长的职责。一个优秀的校长总在发现每一个教师的优点、特长,把教师的才能发挥出来。一个卓越的校长能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科研、教学成就激发教师,把教师的潜能挖掘出来。当然,校长也是老师。校长上课可以了解班级、学生、教师情况,会让自己忙碌的的心始终沉在一线,管理上就会有的放矢,更好地促进学校工作。

我历经的校长,有一级教师的,在任期间,就没有晋升高级教师。

如果在职称评定中,有什么疑问,可以关注我,咨询我,我乐意解疑。


小眼看教育

这属于在两类岗位上同时任职的情况,也叫“双肩挑”,既要履行管理岗位职责,又要完成专业技术岗位任务。中小学校长等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双肩挑”现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严格的核准程序。

我们知道学校等事业单位,从2012年开始,实行了岗位设置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在两类岗位上,同时任职,即“双肩挑”,因工作需要,又取得了专业技术岗位职称资格,必须在两类岗位上同时任职的,需主管部门同意,报市级人社部门核准,且严格控制数量,按照不超过领导班子成员的50%的职数设置。例如,你们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是5人,那么可以在两类岗位上同时任职的领导成员是2人。如果你们学校的校长只履行领导管理职责,不从事教学专业技术工作,或者没有完成教学专业技术任务,是不能“双肩挑”的,应退出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否则就不是为了工作需要,也违反职称聘用公平原则。

这里所说的两类岗位,是指领导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也只有这两类岗位发生“双肩挑”现象,而且不能反过来进行,即不能从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同时还要去领导管理岗位上任职,没有这个倒置程序。这个“双肩挑”可以说就是为解决领导干部方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而允许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任职的。不可以说,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为了方便领导管理工作,在领导管理岗位上任职的,这不是“双肩挑”,这叫转岗聘用,即从专业技术岗位转岗聘用到管理岗位,原专业技术岗位就自然取消了。





园林之友

中小学校长不带课还能评上高级职称,这是事实,谁都无法否认。至于说凭什么?我觉得凭的是责任,是别人无法承担,也替代不了的责任。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实施。明确提出:“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



校长责任重大,事无巨细。最初的校长是带课的,与学校教师一样上课,教书。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赋予校长的职责越来越大,校长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上课了。学校对内,对外,老师的事,孩子的事,家长的事,上级领导的事,事事都得过问,事事都得落实。



校长一岗多责,不敢懈怠。安全无小事,事事皆安全。学校校长每天面对师生,高悬头上的无数责任,一丝一毫都不敢懈怠啊!安全头等大事,不出事则已,一出事,不可推卸,校长首当其冲。教学质量和成绩那个都不可忽视,关系千家万户啊!老师补课违规,严重校长就得处分甚至撤职……



校长其实也是教师,许多校长从事一线教学数十年,是优秀的教师。校长不带课评高级,最起码我们学校老师没有任何意见的。


俺油菜

这种现象不奇怪啊!在我们这里,校长不代课是普遍的,因为校长属于管理岗位,和校书记一样走的是行政系列,按规定是不代课的。而他们的职称也不占学校名额,所以与老师们评职称是不冲突的。



但大多的副校级领导为了稳妥,选择了专业技术岗位,如果要评职称就必须代课。

在我们学校,几位副校级领导都是无一例外的代课的。其中一位副校长教一个班的语文课,每周六节课,虽然早已评上高级七级了 ,但为了晋升六级和五级岗,至今还是继续坚持教课,和老师们一样,他也要参加集体备课,也要批改作业。而另一位副校长则兼教物理课,一周也是上好几节课,甚至连专任工会主席,也要象征性的兼着一门课。

可能是各地情况不同吧,按规定要评职称就必须兼课,所以副校长代课也是应该的。



当然,副校长的优势在于是领导,他们一般达到评职称的基本条件后,就能顺利的过关。有的甚至不到40岁就能评上高级。

所以,在我们这里,如果是校长书记不代课还有情可原,如果是副校级领导不代课,要想评职称,恐怕是讲不过去了。

总的来说,中小学校长代不代课要看各地的具体情况了。


晨曦145610442

这类问题的提出,还是屁股指挥脑袋的结果。有些人,总是对一些阴暗、负面的东西兴趣盎然,看到的都是不公平,评上职称的,不是校领导就是关系户,职称评定一无是处,全是弊端,必须全盘否定。人家论文强,就说人家只会写不会教书,人家计算机有证,就说有那证屁用没有,人家外语够格,又变成不是外语教师干嘛要求这个,人家获得表彰,注定就说靠关系靠贿赂弄来的……反正所有的要求都不该有,别人的都是不是,只有自己雪白大狸猫,一点污点都没有!说真话,我看不上这样的人,鄙视之。

因为工作关系,我跟上百所学校的有业务上的联系,对基层学校教师职称结构构成很清楚,高级职称并非校长的专利,很多骨干教师都评上了高级职称。而同样的闲言碎语,在学校里也有,但提起说这些的人,大多数教师都是侧目的,什么也不能,什么也不相干,凭什么评上高级职称,就凭年龄大教龄长?是教师,就都有年龄大教龄长的时候,这算什么资本呢?职称评定跟所有工作一样,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制度上需要不断完善,但职称制度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确实,很多校长评上了高级职称,难道校长就不该评上高级职称吗,校长评上高级职称是罪吗?绝大多数的校长,是从一线教师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他们本身就是骨干教师,教学业务都是领跑学校和区域的。加之在校长的位置上,对职称评定的文件精神评选细则,了然于胸,能针对性补上自己的短板,特长更优,短板不短,自然在职称评定中占据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不是凭权力攫取的,而是人家自身努力的结果,这也有错了?至于说到校长不带课,其实很多校长是带课的,只是因为事务太多,不是所谓的主科而已。如果校长真的没带课,职称评定有个公示,一个举报就完蛋,怎么没人举报?!

回过头看一些老师,确实有的工作不错,但很多只顾埋头教书,从不抬头望路,职称评定文件都看不到底,如何正对性的培优补短?还往往存在一白遮百丑的心理,觉得自己条件天下第一了。职称评定是有条条杠杠划在那里的,在这些条条杠杠面前,校长和教师无差别。对这部分教师来说,只要稍加努力,评上高级职称指日可待。而那些不思进取,靠说风凉话想评上高级职称的,哪凉快哪呆着吧。

朋友,任何制度都是不完善的,收回目光,审视自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