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童王鳳雅事件反轉:家屬否認消極治療,如何評價家屬及各方說法?

天太2

這個問題很熱門。也是近幾天網絡,新聞討論最多的話題!

我就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以王鳳雅的家庭為例,如果我要是給王鳳雅捐款了,那我肯定要了解王鳳雅的家庭條件;王鳳雅的母親楊美芹帶著四,五個孩子,丈夫還有點智障;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裡,楊美芹已經把所有募捐來的錢,都用在王鳳雅女兒的身上了;說有個千頭八百的漏洞我感覺都沒必要追究!募捐錢花完了,王鳳雅的人都不在了,你想起了追究募捐的錢去向,想了解治病花錢的流程;你要想知道不是錯,不是不可以,募捐人有權力知道;知道的方法是:要不一開始就全程跟拍,要不通過募捐平臺來了解情況!

談到追究造謠者的責任,是應該追究!為什麼要追究呢?因為造謠者根本就不是募捐者,真正做愛心慈善募捐的人,是不會這樣去造謠生事,攻擊一個貧困落難的家庭;因為他們懂得怎麼去查詢募捐出去的錢!只有那些網絡個人自媒體,為了出名做這種喪盡天良之事!必須追究造謠惑眾者;還受害家屬一個清白!


刀152516581

所以,最後“造謠15萬,挪用”這口鍋要扣在我頭上,對不起,我不背。

如果有槽此帖子不屬實,鳳雅家人應該依法維權

但把不是我說的話,在哄傳中扣在我身上,是否也是造謠中傷呢?

我道歉是因為我反思,情緒太激烈,沒有考慮公眾情感和喪女的家庭的感受,有很多措辭可以溫和、婉轉、去情緒化一些。不要那麼激動戾氣。

但是我所寫的“家屬三次假報鳳雅死亡”“圍攻志願者”“扣手機”,“被索要600元運送屍體費”,雖然言辭激烈,但是,我說的情況均屬實。【有央視採訪報道、被打當事人人證,及報警記錄、警方筆錄為證。】

我道歉了。我是真的覺得自己不對。

我完全可以不這樣說話,溫和表達,在這樣一個悲劇面前,我們追求捐款去向,孩子“死亡”真相,追求慈善透明,維護兒童權益,但完全可以用【不帶情緒、溫和無怒】法律專業化表達。今後一定注意。字斟句酌。

羅爾事件,一度也引發激烈爭論。向公眾募捐者負不負有公開善款去向的義務?民間私募,是否需要規範?這些,都是痛定思痛後,我想關心的話題。

現在請看一份時間表。

水滴籌如果認為這樣的大病求助的項目結項報告可以通過,或其他大病求助家屬也可以這樣做。——

我也覺得沒問題。

祝福小鳳雅,天堂裡沒有是是非非。


陳嵐的女拳

王鳳雅的不幸,實在讓人悲哀。我個人認為這件事情被過分的曝光,過分的解讀,實在沒有必要。

由於從事醫療工作的原因,這類事件見的還是比較多的,我看到這樣的事情還是比較平靜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肯定各方都有理,各方都有責任的。

新聞工作者為了博眼球、蹭熱度,總喜歡把事情誇大、誇張,有些更是無中生有、斷章取義。

受害人也會維護自己的利益。每個家庭也都有自己的難處,受害人的具體情況我們外人根本無法理解。

吃瓜群眾三人成虎,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網絡噴子也是越來越多。

各方都是據理力爭,至於誰對誰錯,也只有當事人自己心裡清楚,外人無從知道。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莫當真。

當事人自己去解決就好了,事情越發酵,對所有的人都沒有好處。

再比如16年的徐州某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筆試第一被拒的那個事件,曝光成為焦點之後,全國各地的人民,全國各地的企事業單位都會看到。那麼以後所有的事業單位招聘考試,都會明文規定各種各樣的要求,各種各樣的條件限制,要求也會越來越嚴格。看是曝光這個事件幫助了一個考生,但是實際上又坑害了其他千千萬萬的考生,因為各種條條框框無法達到招聘要求。企事業單位人事部門也會因此工作量增加、困難度增加。那麼這件事情成為熱點之後,當地的企事業單位也不可能再去錄用當事人,即使錄用也不會得到重用。

作為新聞工作者、社會媒體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權衡利弊,再去發文。作為醫生教師我們應該為人表率,醫生看病救人,教師教書育人。明星大咖更應該起個帶頭作用,在事情不清楚之前,不應該妄自猜測,引起社會的動亂。吃瓜群眾呢,老老實實端個馬紮坐下,看看熱鬧笑一笑。有時候吃點虧也不要太計較。

世界那麼大,這樣的事情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出了問題就去解決,解決了就翻過去。大度的去看待這個世界,理解每個人的難處,踏踏實實,才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才能有一個健康光明的社會。


兒科醫生孔凱

傻蛋從兩個方面來:談一下事件的看法:

慈善機構,受捐人,捐款人,醫療機構,媒體,所連成的線屬實很薄弱,慈善平臺並未及時進行跟蹤,並且捐款的透明度也是有限的,媒體跟風輿論的程度也決定了事件的真實性受損,大V需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公共輿論的場合要言行,語言邏輯嚴謹,而不是憑藉猜測,使另一方受到傷害。


思考的傻蛋

自從三歲女童王鳳雅患病去世後,網絡上各平臺爆出其父母涉嫌“詐捐”,涉嫌“遺棄罪”,甚至還有部分人懷疑涉嫌“故意殺人罪”。而通過相關部門進行仔細調查後,得出以上“詐捐”等均系造謠。結論證實王鳳雅家屬募捐額數3.8萬元,剩餘款項已經還給捐贈機構。而王鳳雅母親表示,將起訴造謠者,追究其法律責任

在王鳳雅事件劇情反轉之後,王鳳雅的父母表示對造謠者將訴諸法律。那麼法律對網絡造謠行為又是怎麼規制對呢?

關於造謠的相關法律

編制虛假的事實在侮辱他人,就是虛構事實來傷害別人的名聲。

在網絡上發佈損壞他人名聲的信息,或以篡改他人原始信息而誹謗他人,大肆在網上流傳擴散,或者要求、指使或者組織別人在網上發佈信息;

或者明明知道是虛假信息,還依舊在網絡上發佈擴散,嚴重情節的,按誹謗罪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經早自2013年9月10日起就開始施行,根據該司法解釋第一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佈,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佈的;

(二) 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佈,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佈的;

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佈,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刑法第246條規定的內容即誹謗罪的罪名,誹謗罪是指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行為,可以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根據刑法第246條,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若情節嚴重,會承擔如何責任?

而什麼是“情節嚴重”?根據司法解釋第二條規定:

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 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 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 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 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該解釋第四條規定:一年內多次實施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行為未經處理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轉發次數累計計算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

該罪的共犯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犯罪,為其提供資金、場所、技術支持等幫助的人,以共同犯罪論處。

隨著網絡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始實施各種各樣的犯罪活動,最突出的就是在網上誹謗造謠,把公民的基本權益給傷害了,把社會的秩序 給擾亂了,還可能發生群體事件,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小鳳雅的家人在痛失親人的前提下,還要面對網絡不實的指控,加重了精神痛苦,虛構的假象經不起調查、研究和發現,犯罪的行為終將受到法律的制裁,網絡的發達不僅表現在傳播速度上,網絡技術也同樣能精準的定位造謠者,為了口舌之快而深陷囹圄,不值得。

文四川泰仁律師事務所 付倩


律師說

王鳳雅事件反轉了嗎?

的確。

但是,反轉的是輿情,不是事實。

王鳳雅事件反轉的是輿情,不是事實

這個事件對公眾對疾病,對醫學、對醫療的認識,和醫學健康科普都有很大影響。因此,本囚將繼續關注並進行解讀。

幾個有影響的醫學科普號,比如果殼、丁香醫生,在該事件中的科普都顯得很不成熟。其中,尤以丁香醫生的表現甚至堪稱兒戲,是該事件輿情反轉的代表。

事件發酵之初,作為科普賬戶,丁香醫生表現的居然比憤青還憤青。

然而,僅僅4天以後,隨著事件輿情的反轉,丁香醫生的態度也來了個540度大反轉。

期間,公開信息中可以認定的基本事實並沒有發生改變,這包括:

1.王鳳雅在病發初期,已經獲得了確定性診斷,雙側視網膜母細胞瘤處在早中期,腫瘤侷限於眼球內,完全有治癒的機會。但是,如果追求治癒,保留視力的機會幾乎沒有。

甚至指著鄭大附院出具的顱內沒有轉移的診斷證明稱“已經發生大面積顱內轉移”。

這位醫生大概把自己當成趙高了吧,公然指鹿為馬。

王鳳雅的母親應該受到道德審判嗎?



從事件開始發酵之初,答主就指出,這種疾病的確是高度可治癒性。但是,這種高治癒率是由條件的。

如上文所說,王鳳雅的癌症在診斷之初,想要爭取治癒,唯一的機會就是摘除雙側眼球。

而且,由於王鳳雅的癌症是遺傳性的,即使治癒,導致癌症發生的基因並不會被消除,她終生髮生第二種及以上癌症的機會超過三成。

作為不到3歲的王鳳雅,這個決策權在她唯一的監護人,即她母親手中(據稱,她父親是智障人士)。

換言之,也就是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死亡,還是黑暗中生活幾十年,而且隨時面臨第二種以上癌症的打擊

不管王鳳雅的母親對這個疾病實際上的認識怎樣的,如丁香醫生昨天的文章所說,王母認為得癌症就必然意味著死亡;還是王母幾天前面對媒體說“治癒那是指單眼”(說她對該病一無所知不會是事實)。

客觀上,王鳳雅的母親為自己的女兒選擇了死亡。

在某些人看來這有些殘忍,但是,這不失為最明智最仁慈的選擇。

至少在答主看來是這樣。

因此,即使王母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放棄,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了死亡,在我也不想用任何一句話、一個詞來指責王鳳雅的母親,更不會進行道德審判。

因為,

不能保留基本生活所需要的視力的遺傳性雙側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所謂治癒,是,河南貧困農村地區王鳳雅這個不幸的家庭(5個孩子,一個雙側眼癌,一個唇裂,爹智障)和王鳳雅本人不可承受之重。

擔不起,不如趁早放下!

就這樣吧


掙脫枷鎖的囚徒

網絡謠言的散佈者對當事人對廣大網友甚至對整個社會道德體系都是極大的傷害,是應該追究責任了。

多少次了,網友們一次次義憤填膺,一次次熱淚盈眶,一次次伸出援助之手,卻一次次被反轉被打臉,都在說現在的社會人情冷漠,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勞”要記在造謠者的賬上。


參與鳳雅事件的“作家陳嵐”“有槽”等作為有影響力的公眾賬號,在沒有弄清楚事實的情況下,肆意以己之揣測宣稱鳳雅家屬“詐捐15萬”“重男輕女”“用女兒救命錢給兒子治病”“虐待”……讓鳳雅的家人在痛失親人的情況下,承受著巨大的網絡暴力,實乃在傷口上撒鹽。如果家屬想追究責任,那是他們的權利。


辣媽育子

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因視網膜母細胞瘤去世,但是其媽媽的求助過程以及一些公眾人士、愛心人士的說法卻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草根影像”認為社會捐款救助本身是一件好事,卻因此事引起社會各界對公益事業的質疑,這實在是令人始料未及的,希望相關部門能調查清楚,還原事件真相。切不可因噎廢食,使公益力受損,一些需要救助的兒童失去被社會救助的機會。

“草根影像”認為當前的公益救助事業總體來說還是好的,幫助一些大病貧困家庭籌集到了很多醫療費用,但不可否認也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都需要社會各界去監督解決,但切不可因噎廢食,進而否定“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公益救助事業,相信這也不是很多持批評觀點的人士所願意看到的,畢竟還有很多的貧困家庭等待社會各界的救助。

“草根影像”的分析有道理嗎,歡迎批評、指正、交流。


草根影像

去年舅舅肝癌晚期,最初說動手術,後來又說化療,我看著化療的舅舅,骨瘦如柴,每天被疼痛折磨,每天被藥物充斥,兩個療程,後來我們給表哥說,算了,何必這樣折磨呢?舅舅說他要回家,回來了,那一個月舅舅反而沒那麼痛苦了,最後安詳地走了,我知道,沒有希望地被痛苦折磨,離開就是最好的解脫。

親人,病人,都在被折磨著,還有許多不相干的人卻去品頭論足,指東道西,這真的是對病人的侮辱,我們不應該去這樣!

最後,我希望大家停手吧,不要再去在家人本來傷碎的心上撒鹽了,讓人家能平靜些,千言萬語不能寫明白傷痛到底怎麼樣,只有當事人清楚。


珞珈評論社

截取一點:

楊女士本身學歷就不高,8歲開始去演雜技,16歲的時候就去雜技演出了。開始掙錢,也不再繼續讀書。後來認識了小鳳雅的爸爸,兩人結婚,婚後才發現鳳雅爸爸的腦袋不那麼好使。

就算懷孕了,楊女士也一直在雜技團裡工作,懷著孩子走鋼絲,到後來穿不下戲服了才離開。

楊女士和許多農村的普通婦女一樣,在她的認知裡給孩子最好的,他家唯一一臺電器是洗衣機,洗5個孩子的衣服。後來裝的空調,也是為了防止做了唇顎裂手術的兒子,因為天氣變熱傷口感染裝的。

有網友說的好,是不同的認知環境造成的偏差。

既然可以確定,這名母親並不是一個不顧孩子死活的母親。

這種方式,在我們看來是消極的。僅僅是買了一些奶粉玩具,讓孩子最後的日子過得好一些。

而在眾籌的網友眼裡,這違背了他們一開始捐款的初衷。

所以到現在,事情彷彿又有了變化:

救治還是離不開專業人士的從旁協助,或許日後這些救助平臺也要考量一下申請救助人的資質,提供專業的指導。普及一下癌症等此類疾病的醫學知識。

希望鳳雅的悲劇不要重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