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糧食價格一再降低,而所需要的化肥種子等種糧成本在逐年升高?

不二家546

這個問題,問的太尖銳,但我還是想回答下。

首先說下為什麼糧食價格不高的問題。之前我也回答過,如果我們拿十年前的糧價和現在的糧價比,糧價其實是漲了點,如果我們拿十年前的糧價和房價,同比對比十年後的糧價和房價,我們只能感嘆,糧價真低。所以,對糧價的高低要理性客觀,你可以說糧價低,但不能說糧價沒漲。

其次,說下化肥種子為何價格在逐年升高。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東西都是工廠裡生產的,現在水電、土地及人工成本都在上漲,所以,其生產的化肥種子等肯定要上漲了。

總而言之,農民由於分散經營,缺乏一個統一出口,很容易被有關統計部門將人工成本給忽略掉。當然,從大的發展趨勢來看,規模化經營目前已是大勢所趨,種植規模效益可能是未來農業的唯一方向,而對於散戶而言,種地收益已經逐漸邊緣化,未來更多的收入來源將是來自外出打工或土地流轉收益。


每日糧油

為什麼糧食價格一再降低,而所需要的化肥種子等種糧成本在逐年升高?作為老農談談我的看法,中國是農業大國,從人民公社不存在後,農民進入分散土地種植。得不到統一管理,只能按國家的保護價銷售,連讀十七年大豐收,糧食已經進入飽和期。各大養殖企業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斷從外國進進口糧食和飼料。使農民種出來的糧食不得不下跌。



作為廠礦企業,工資都在逐年上調,退休人員退休金年年上漲,作為化肥廠這樣的企業,它也不會造鈔票,就是會造鈔票,它也沒有這個膽造鈔票,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人增加的工資從那裡來,國家的稅收從那裡來,工人退休的工資又從那裡出,就是從賣出的商品中增加利潤。


作為每一個企業來講,為什麼又漲價了,它們的回答是原材料一直在漲,實際情況是,中國的原材料一直在下降,最有根有據的是,只要農副產品下除,各行各業的原材料的都在下降,這是不爭的實事。作為老百,還能怎麼樣,只有聽之任之。謝謝!


農村農民話三農

糧食價格在降低,而農藥化肥上漲。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談談農藥化肥為什麼上漲。


從今年1月1號起我國開始對企業徵收環保稅。環保稅的徵收,意味著農藥化肥這些化工企業的生產成本進一步的被抬高。也有些企業由於排汙淨化等措施不達標而被通報整改。整改達標這些都是需要真金白銀投入的,這些都使得化工企業的投資加大,成本變高。另外,連年的包裝、運輸、人員工資等都在上漲,這加在一起對化工企業來說確實成本增加不少,而這些增加的成本只能夠轉嫁到消費者——農民的身上。


還有一方面就是國家對環境的保護,一些落後過時汙染特別嚴重的廠家被吊銷執照停產。市場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廠家變少也就意味著現在個別的生產廠家可能“奇貨可居”,以此漲價也未不可能。

總之,不管什麼原因漲價,這些最終都回到了農民的身上。


農藥化肥上漲了,應該糧食價格也跟著上漲,可今年反倒降低了。這是很多農民無法明白的事。為什麼呢?


最開始我也不理解為什麼。查閱很多資料,發現國家降低最低收購價的最終目的是:糧食價格要市場化。也就是說糧食價格將要由市場決定。


我們來看下面兩段話:

糧食最低收購價自2004年實施以來,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連年增收。但多年來最低收購價以託市為主,往往高於市場價格,不能真實反映供求關係,國內國外糧價倒掛,庫存量、進口量越來越多,下游加工企業舉步維艱。都在一條產業鏈上,企業沒賬算,農民難增收,這樣靠政策托起來的價格註定不可持續。

現在人們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吃得放心,需求升級了,有效供給跟不上,糧食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階段性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而糧價、補貼接近“天花板”,資源環境又遇“緊箍咒”,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刻不容緩。

通過解讀,大概可以理解是為了糧食的可持續,並與國際接軌,增加我國糧食的競爭力,解決糧食的結構性矛盾做出的選擇

還有一方面就是從2004年開始糧食有了最低收購保護價來,國家糧庫糧食庫存連年增高。通過降低最低收購價,也是為了“去存量,抑增量”。



前段時間,農業部門負責人表示,糧食最低收購價降低勢在必行,為保障農民的收益,收購價降低了的部分由國家和政府通過補貼形式發放給農民。

其實,作為農民,沒有太多要求。種好地,有好收益,能夠基本跟的上物價就行。這次降低收購保護價,確實很多農民將面臨更難的選擇。我到底種什麼?地到底要不要種?

對於這個話題,有太多話要說。有意見的朋友歡迎留言。


洞庭清水塘

我們大家都知道民以食為天,我們農民的生活與土地息息相關。

農資價格決定了種糧戶投入的各項成本,農產品的價格卻直接影響到我們農民收入的高低。

化肥種子等種糧成本大大增加後,很多農民抱怨種地的成本越來越高,肥料、機械、種子、人工全部都在漲價,本來就收入不高,又被耕作的成本佔去了大頭。

一般情況是農資漲價了,種植成本增加了,農產品價格也應該上漲。但是國內農產品很多東西面臨滯銷,給農民生活雪上加霜。

因為在國內市場經濟條件下,糧食收購價格受國際市場供求影響。現在我國大量糧食是進口的,而外國的糧食價格,農業優勢人少土地多,相對於我國更有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國內種糧戶無法與國外競爭,勢必需要降價,種植戶就沒有利潤可言了。

國內糧食價格一直下跌,國內農業政策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政府則鼓勵農民進城落戶,不管農民願意不願意,剛是大量減少農民的數量,把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裡,一定是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趨勢,國內農業規模化才是出路。

我們則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化和糧食產業化:

國內農產品價格競爭力不強,根本原因在於小家小戶的小農經濟效率低、成本高。

我們就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農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將種糧作為一種產業化的手段去經營,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農資等成本,進而提高綜合產出率,提高農產品競爭力。而且國家對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會更大!

提高農業品質和創造農業品牌提高自身收益!

一個蘋果在日本,可以賣1百多塊,在國內1百塊可以買幾十斤蘋果。

而相反1千塊1斤的日本大米在國內都有人買,這說明大家並不信任國內農產品,我們剛要提升農產品的升值空間和農業品牌效益。通過打造各種有機、綠色、環保、高質、安全概念,可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業品質,創造更多優秀的農業品牌出來。

最後還是要積極擁抱國家最新農業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各項農業補貼!


大西北農家人

糧食價格似乎遇到了天花板,2018年公佈的水稻最低收購價早稻120元/百斤、中晚稻126元/百斤、粳稻130元/百斤,與2017年相比,分別下降了10元、10元和20元,而尿素、複合肥等農資價格卻逐年增長

,這讓農民覺得種植糧食越來越難了,成本在增加,產出在減少,弄不好就得虧本。造成這一現象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農民種糧的規模小

大部分農民種糧是以家庭為單位,田地也是這一塊那一塊,比較分散,導致機械化程度低,很大程度上依賴人工,而近年來人工費上升明顯,在田間管理上也沒有標準化作業,在產量上不是很理想。

二、對農藥化肥過度依賴

農民種糧現在對農藥化肥的依賴程度高,農村很多年輕勞動力到城裡務工了,年紀大點的在家種地,而他們勞作能力有限,原來是人工除草多,儘量使用農家肥,而如今直接打除草劑和使用化肥。這也導致農藥化肥近些年增長較快,市場需求大,使用農藥化肥又導致品質降低,賣不上好的價錢,同時還導致農作物產生抗藥性和營養過剩,進而影響產量。



三、進口糧食比國內糧食價格便宜

國內的糧食價格似乎降了不少,但與進口糧食相比依然沒有價格優勢,全球貿易不斷深入,很多糧食加上關稅還是比國內的便宜,這也是糧價上不去的重要因素。市場行情支撐不住糧價上漲,除非是嚴控進口數量,但恐怕很多糧食加工企業不願接受,會想各種辦法儘量進口。

四、化肥生產原材料上漲

煤炭、硫磺等大宗商品提價明顯,原材料的大幅上漲,化肥生產企業迫於經營壓力,必然會提高出廠價,出廠價提高了,經銷商也會跟著提價,經過層層加價,到農民那裡價格自然不低。



五、環保壓力廠家轉嫁成本

近年來對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這對於民眾來說是好事,但對於生產企業意味著要進行工藝流程改造,必然要增加環保成本。有些不合格的廠家只有關停,市場上的供應量就有所減少,而市場需求卻沒減少,廠家會把環保壓力轉嫁給終端。



短期內糧食價格難有很多起色,而農資價格還可能有所提升,農民種植糧食會遇到更多困難,農民要轉變種植方式,提高種植糧食的品質。市場在變化,如果不跟著變,那將會越來越難。


微塵微視界

為什麼糧食價格一再降低,而所需要的化肥種子等種糧成本在逐年升高?

我國糧食價格一路走低不是偶然的是多種因素決定的。一是國際市場影響。象美國農業機械化成度極高,一個農民一年能產幾十或上百噸糧食,糧價非常便宜。我國經濟非常發達,在貿易中進口了大量外國低價糧食和飼料進入國內市場。而國內連續十幾年的豐收年,糧食庫存量大。這樣國內糧食富足充實,供大於求,是糧價逐漸走低的主要原因。

而我國工業產品逐年提價,如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全國各大企業為了適應社會,員工工資逐年遞增,生產成本隨之增大,導致產品逐漸提價。其次,國家調控,關閉了大量低產能,高汙染中小型企,造成貨源減少,物價上漲。




旭日東昇付先

作為一個農村走出來的孩子,而且家裡還有親人在種著地,我內心非常渴望糧食價格能夠上漲,讓辛勤付出的父母能得到較高的回報!可現實很殘酷。


價格走低,成本升高這究竟是因為什麼?下面就我自己的觀點簡單講述一下。

外部環境(指國外):生產高度集約化,在國外沒有像咱們國內這樣一家一戶種植的模式,全部都是農場化、規模化種植,機械化程度很高,單位畝產高,這樣的結果就是生產過程中的人力成本大幅度降低,結果就是國外的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等進口到國內加上關稅比在咱們過生產的價格還要低。比如大豆的進口就極大的衝擊了東北傳統的大豆種植基地,很多人不願意種植大豆。


內部因素(國內):

1.糧食價格低個人認為是為了土地集中經營、加快城鎮化水平,轉移剩餘勞動力(新農村建設,土地確權,宅基地確權,流轉土地的現象出現),這樣可能會前期傷害一下農民的利益但是更長遠的是為了農民更好的得到利益,確權後農民的土地可以流轉得到租金,然後也可以去流轉后土地工作,拿取工資。

3.對於生產農資的企業來說,人工工資增加,原材料成本增加,企業之間的兼併。等造成一些企業的一家獨大,人為的提高農資的銷售成本!加上近幾年國家對一些環保不達標、汙染環境的企業查處,造成經營企業減少,競爭對手減少!


這些是個人的一些觀點,請多指教!

我是孫雷,一個從農村出來的人,做著種子銷售,我是一個農民,新時代的農人!


種子的奇蹟

為什麼糧價下降而化肥種子價格確在逐年上漲呢?大家都知道由於人工費用逐年上漲、資源匱乏等不利因素,化肥種子價格逐年上漲還數正常,在幾乎所有東西都在上漲的今天,為什麼糧食價格缺在逐年降低,這就是一個很有說到的話題,為什麼呢?糧食不也是必須品嗎,難到己多到吃不完沒地方存的地步了,顯然不是,從新聞資訊中可以瞭解到,國家每年還在大量從國外進口各種糧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政策導向,(要和國際糧價接軌)國家為實現強國夢想整在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鼓勵農民進城興業進廠打工,如果糧價高起,在家務農收入就很可觀,誰還背井離鄉進城打工呢,如果沒有大量的農民進城,工廠企業乃至市政建設的用工慌怎麼解決。二,生產成本高,一家一戶的生產摸式己經過時,成本高產出少,切抗風險能力明顯不足,因此國家號召自願組成團體,如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進行土地流轉,把土地集中在土地種殖能手手中,更好的發揮土地應有的作用,土地連片耕種還有利於農業機械的普極,農業新技術的應用和實踐。同時節約大量人力進入市場,充實到廠礦企業市政建設當中去,這樣也間接地推進了國家加快城鎮化建設的總體方針和宏偉藍圖。 凡事有利就有弊。權衡利弊,選其輕,如同意本觀點請關注。


89小分隊

題主的題目是“為什麼糧食價格一再降低,而所需要的化肥種子等種糧成本在逐年升高?”

1、先說說糧食價格為什麼一降再降? 最近幾年國家一直倡導促進城鎮建設,大量農民被迫進入城市,中國想要發展,必須大量城鎮化,才能改變中國是農業大國的格局!而城鎮化的前提是大量農民進入城市,如果糧食價格繼續高走,作為農民的你來說,你會放棄農村進入陌生的城市嗎?答案是不願意的!糧食價格大幅度下滑,你和身邊的朋友都有這種感受,種地不值錢了,還不如打工來錢快!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將會得到發展,農業想要發展必須實行適度規模經營!適度規模經營才會提高競爭力,降低成本,實現規模效益!



2、化肥種子等種糧成本為什麼逐年增高? 最近幾年,由於國家比較重視環境保護與治理,加大了對高汙染企業的整治力度,特別是這種生產農藥、化肥等的企業。國傢俱體出臺的措施有:徵收環保稅,環保稅的徵收,標誌著農藥化肥企業的生產成本加大;
還有就是由於排汙淨化不達標,而停業整改。迫使這些企業在排汙井方方面增加資金投入,而這些資金最終還得消費者買單!所以這就直接導致了化肥農藥的價格上漲!


軍之魂魄

最近兩年,糧食的確降價了,一是國際市場價格低,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機械作水平高,用不幾個人種地,加之科學管理,糧食產量高,成本低,它們的國家對種糧給予補貼,糧價比較低。二是我國近年糧食連年增產,庫存壓力大,儘管鼓勵企業深加工和給農民一定補助,仍大能緩庫存壓力,所以糧價走低。而前幾年本來出廠價就不高,接近成本線,最近受環保影響,部分化肥廠關閉,由於燃氣,煤,磷礦石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化肥價格上漲。建議農民走合作路線,多家聯合,直接廠家提貨,以降低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