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是什么?为何日本媒体对它不寒而栗?

x819969731

“广场协议”指的是在1985年9月,由美、德、法、英、日五国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关于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的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升值5%以上。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双赤字”财政赤字剧增,未治理财政赤字引发的通胀,美联储大幅提高官方利率,带来美元升值,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的精英们认为长此以往难以为继,强烈要求政府干预,促使美元贬值,以挽救美国的出口。而此时的日本则是在国际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日本制造的产品在全球畅销无阻。于是,广场协得以签署,核心内容就是五国共同干预外汇市场,有秩序抛售美元,促使美元贬值。自然而然,带来的结果就是其他货币兑美元升值,其中尤以日元和德国马克升值幅度大。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日元兑美元迅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升幅20%。1988年与1985年相比,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大约分别为:日元86.1%,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

《广场协议》无疑是日本战后经济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但是,应该强调的是,这一协议的签署本身并没有直接摧垮日本经济。相反,广场协议签署之后,日元急剧升值,日本资产成为全球资本眼中的“香饽饽”,纷纷涌入日本,进一步推高了日本汇率和资产价格,日本一时间变得如此有钱,巴黎、伦敦到处可见组团购物的日本主妇,索尼买下了哥伦比亚影业,三菱买了洛克菲勒中心,日本地价如此之高,号称一个东京的房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当时美国的杂志封面,自由女神改穿和服,象征“日本经济入侵美国”)

但是,货币升值冲击了日本的出口产业,GDP增长率下降,日本政府急功近利,错误地实行了降息等宽松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助长了国内经济泡沫的形成,又实行了金融自由化政策,热钱来去自由。到1990年,泡沫升到最高峰后在政府金融紧缩政策下开始破裂,股市急剧下跌,大量银行坏账被曝光,许多中产阶级因为在高点买入房地产被终生“套牢”,有的甚至走投无路,以自杀摆脱债务压力。


北海图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1985年9月22日,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集会,就美国面临的经济问题进行讨论。主持会议的是美国财政部的贝克部长,日本的竹下登大藏大臣和日本银行的澄田智总裁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达成的协议被称作广场协议。其内容如下:

(1)汇率在调整不均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汇率应比以往更加反映经济基本面;

(3)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应有序地进一步上升,为此五国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回忆说:“最令人吃惊的是当时日本的大藏省大臣竹下登主动提出允许日元升值10%以上,这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做出如此大的让步呢?前日本银行行长行天丰雄后来解释说:“日本政府对当时美国日益上升的保护主义感到惊慌,准备接受一次日元的大幅度升值,以缓解对美贸易关系。”

日元升值的背后,一方面是美欧施压,转嫁国内经济矛盾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日本人有着不可告人的野心,即隐藏着日元国际化的图谋。

因为作为国际货币会占据相当的优势,可以对他国经济进行盘剥,曾经是受害者的日本太清楚不过了。日本知道,作为国际货币,最大的好处就是把风险转给别人,安全留给自己,因为企业交易使用自己的货币,就不存在汇兑风险了,兑换风险都给人家;兑换多,风险就多。当时,同样是出口大国的联邦德国已经开始货币国际化的进程,西德马克最高时占国际总储备货币18%的比例,成为继美元之外的另一种主要货币。

“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值28%。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经济一蹶不振了几十年。


经济好望角

广场协议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1985年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一份关于汇率调整的协议,史称“广场协议”。

其背景与美元利率走势,与最近一年美元兑多国货币的走势很像。在签订广场协议之后,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货币开始急速升值,日元升值主要是通过上浮利率达到的,我们知道利率上浮对于楼市是利空,当时的日本正在享受这楼市盛宴,享受着在全世界买买买的豪爽,同时也正在酝酿这一个巨大的楼市泡沫。

日元利率省上浮,是刺破日本楼市泡沫的主要元凶,是日本政府主动刺破的行为。日本楼市泡沫直接导致日本经济直线下滑,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也没能彻底复苏。当然,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人口进入负增长通道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但无论怎么说,日元的升值都是从广场协议开始的,是被美国逼上了梁山,是日本楼市泡沫破灭的导火索。所以,日本媒体对广场协议不寒而栗,是再正常不过的反映。

最近美元兑人民币、欧元、英镑、瑞士法郎、新加坡元等货币的走势,让许多人又想起了广场协议,连背景都是一样的,美国与多数国家之间贸易逆差拉大。


天天说钱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1987年,日本甚至超越美国,人均GDP全球第一。而如今的日本深陷“失去的二十年”,从科技企业亏损到制造业谎报数据,为什么会迎来如此大的转变呢?如果要追溯,首先不得不谈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一场金融“战役”——广场协议。


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失去黄金的支持,美元信用几近崩溃。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政府宣布袭击以色列,引发第四次中东战争。于是OPEC宣布停止对以色列及其支持国的石油供应,美欧日等国油价瞬间大幅上涨导致物价飙升,而物价上涨又导致工资上涨,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也就70年代资本主义普遍经历的危机——滞胀:物价下跌,通货彭胀。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与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实行“宽财政,紧货币”的政策:通过减税和加息,一方面刺激经济发展,一方面遏制通货膨胀的高企。由于加息致使美国利率大幅上升,导致热钱不断涌入,美元汇率飙升,使本来加息带来的经济衰退变本加厉,贸易逆差更加严重。80年代日本对美经常性顺差经常保持在500亿美元以上,而美国又因为通货膨胀不敢降息,处境十分尴尬。加之美苏争霸,大搞星球大战计划,结果在经济不增长的情况下,政府赤字越来越大。


1985年,当时的G5(美德英法日)在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广场协议,协议的核心目的就是让美元适当贬值,缓解美国经济的压力。之后五国达成共识,联合抛售美元,美元成功贬值。而日本经济的转折点也就此开始:由于美元贬值导致热钱流入日本市场,日元被迫升值,出口骤降。热钱的流入托起了日本的资产价格。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股市和房地产:到1989年,东京的地价已经可以买下整个加利福利亚;在这一年的12月29日,日经指数冲上了创纪录的38957点。有人说这是美国的阴谋,因为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国大量的贸易顺差挣了很多钱,所以美国怕日本影响到自己的经济地位,于是挖一个坑让日本跳。如果真是如此,当时的其他国家尤其是德国为什么却迎来了制造业的繁荣期呢?而且日本央行也不是傻子。

由于日本人对日元升值天生有种恐惧感,总是认为升值会给出口导向型的日本经济带来灾难,所以日本央行在日元不断升值的时候,反而决定降息以调降汇率。本来热钱就多,再加上降息带来的高流动性,引发了日本国内资产泡沫的非理性暴增,从而造就了很多账面“富豪”。富豪多了,投资和消费也就高了,GDP自然就快速的增长了。但这些所有的前提条件是股市和房地产的持续非理性升值。

日本政府认为,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也会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所以长痛不如短痛,为了阻止泡沫的继续膨胀,日本央行决定开始上调利率,收紧银根。于是,1990年股价大幅下跌,房地产市场崩盘,昭和时代也随之结束。

90年代中后期(1995年以后),日本经济逐渐陷入停滞。日本央行多次启动刺激计划,今天我们所熟知的QE,QQE,日本央行早已尝试过,但经济增长率始终在1%左右徘徊,物价陷入停滞(如今天日本便利店的牛奶、面包的价格依然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

1998年小渊惠三内阁上台后经济曾一度好转,但2000年森喜朗内阁上台后,随着IT泡沫的破灭,经济再度停滞。

2001年“9.11”事件对全球经济打击很大,日本经济更是连续两年(2001、2002)呈现出负增长,直到小泉内阁启用竹中平藏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经济才再度实现增长。
如今,特朗普上台后又想故伎重演,通过美联储加息再撸一把日本的羊毛,谁叫咱是“日美同盟”呢。


史图行者

很多人念念不忘广场协议,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而一个日本人恐怕没有什么广场协议的记忆,或者是痛苦的记忆。不信你可以去问问。所以,这看起来似乎中国人更在乎这个和日本相关的广场协议。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我们非得去关心日本人的广场协议。


我不知道题主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日本媒体对它不寒而栗。这种消息我用哪个半边的脑子想,都是假消息。恐怕十年前的报纸都找不到什么广场协议的新闻来。能念念不忘这个协议的,恐怕是中国人。题主看似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提问了,所以搞出了这个题目来。也算是一奇葩。

而那么多的人围绕着对日本来说什么都不是的事情,能说得头头是道,这又算一奇葩了。子非鱼,安知鱼之痛苦也。


大舟财经观

很多人都觉得是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崩溃,感觉协议一签日本就完蛋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协议签署后日元升值,日本人有钱了,全球大收购,Sony把哥伦比亚都买下了,但日本的问题是没有控制房价,搞房地产泡沫,全去炒房子了,当年最自豪的就是卖了东京可以买下美国,等房地产泡沫破了,前面吃点吐出来了不少。其实想想,如果当年日本政府能把房价完全控制住,一早就把房地产管好,广场协议绝对利大于弊。说美国阴谋,难道是美国让日本人炒房子的吗,我看就是日本人为自己失败找的借口罢了。85年签的协议,89年大收购的时候可没人说广场协议不好。日本自己炒房炒破产赖广场协议,美国08年两房破产金融危机赖谁。一句话全民炒房死路一条。


tttxxxxxxx

简单点,就是作为老大以前比较照顾小兄弟,关键是全家性命都是老大保护的,也没有收钱。现在老大日子不好混了,总不能直接从小弟那里抢吧。于是来个鸿门宴,让小弟自己说吧,怎么报大哥的恩,于是就有了广场协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