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不可不防的迫切危機

心肌梗塞不可不防的迫切危機

圖片編碼:P12075

為了釐清心律不整的原因,我們在周先生的家屬同意下,為他做了心導管檢查,發現冠狀動脈狹窄且有血栓堆積,當下便使用抽吸導管清除了血栓,並在血管狹窄部位以導管氣球撐開並植入支架,術後於加護病房觀察,周先生不久便甦醒過來。隔天移除了氣管內管的呼吸管,於一般病房妥善照護數天之後順利出院,迄今沒有明顯後遺症。

導致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每10萬人口的標準化死亡率,心臟疾病位居第2,僅次於惡性腫瘤,而心肌梗塞又是導致後續心臟疾病的重要成因,因此我們必須瞭解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並加以預防。

早年的國際心臟研究(INTERHEART study)就已發表經過世代分析的心肌梗塞危險因子和保護因子,危險因子包括抽菸、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中廣型肥胖及高壓的生活型態,保護因子則有攝取足量蔬果與規律運動等。

心肌梗塞不可不防的迫切危機

心肌梗塞發作,檢查發現左前降支動脈完全阻塞

心肌梗塞不可不防的迫切危機

易使心肌梗塞死亡率升高的因素

至於哪些族群萬一發生心肌梗塞會有較高的死亡率呢?美國心臟學會最近一期的急性ST段上升心肌梗塞指引中,有一些因子是需要留意的。在CRUSADE registry的研究顯示,如果病人是女性,比較容易發生血管打通失敗的狀況;在ACTION registry則發現,女性相對於男性,有較晚就醫、血管打通的時間耗時較長、發作24小時內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和乙型阻斷劑較少的狀況。

糖尿病是左右病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超過兩成的心肌梗塞患者有糖尿病,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是因為冠狀動脈疾病而死亡,並且糖尿病患者一旦心肌梗塞,即便將狹窄的大血管打通,但是灌注心肌細胞的小血管仍然可能流速緩慢,這和糖尿病造成的小血管病變有關。

此外,歐洲心臟學會的急性ST段上升心肌梗塞指引中指出,包含年齡、心肌梗塞程度分級(Killip class)、延遲就醫、心肌梗塞病史、腎衰竭、影響多少條冠狀動脈、心臟本身的輸出功能等,都是足以影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預防心肌梗塞應該怎麼做?

目前本院對缺血性心臟病,可提供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壓力型心臟超音波、核子醫學心臟掃描等檢查,以及640切電腦斷層檢查,在心臟科醫生安排下,可以發現冠狀動脈有無狹窄問題。

如果已經發生急性心肌梗塞,並經判斷為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時,給予緊急心導管處置,在90分鐘內的完成率高達近8成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