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没有研发出类似“炮艇机”之类的地面压制平台?

缤汇

大家都知道,美国第一次将炮艇机应用于上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场。先后改装了C-47、C-119型运输机作为炮艇机,后来研制了更大的AC-130,AC-47主要武器是米尼冈转管机枪,AC-119和越战中使用的早期型AC-130主要是使用20mm的火神加特林小口径机炮,大家在手机游戏中玩的那款带105mm大炮的AC-130H是70年代末投入使用的,没能赶上越南战争。

(最早的炮艇机是满身机枪的AC-47)

越战中,美国空军重点打击的目标是胡志明小道,北越向南越游击队输送物资的一条道路,为此美军先后发动了滚雷、后卫等空中战役重点打击它,炮艇机就是在空中盘旋,打击胡志明小道的物资车辆和周边的游击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战绩,越南地处中南半岛平原,地势平坦,也适合炮艇机发挥。

(1970年,AC-130在老挝作战)

但是阿富汗战场环境完全不同,作为一个平均海拔1000米的国家,阿富汗境内有巍峨的兴都库什山,游击队藏匿在崇山峻岭之中,苏联为了维系在阿富汗的军事占领,不得不保护由汽车维持的交通线,而这些交通线成为游击队重点打击对象,所以苏联是维系交通线的一方。

(阿富汗游击队零零散散躲在崇山峻岭、山洞里,炮艇机无能为力)

苏军在阿富汗战场使用的对地作战飞机,主要是米-24武装直升机、米-8运输直升机,空军主要是苏-22攻击机,甚至是图-16轰炸机,在高原作战为了维持续航力,往往只装很少的武器,米-24主要用于保护物质运输车队。

因为多山的环境,阿富汗游击队经常占据山头或者反斜面的洞穴,居高临下打击苏军车队,甚至是低空飞行的直升机,再加上战争后期,游击队手上有了美国提供的毒刺式导弹,最可怕的是,这些游击队还经常混迹在老百姓当中,敌我难分,因此就算苏军有炮艇机,也没什么用。

当时苏联在阿富汗最大的空军基地,也是驻阿富汗美军后来使用过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为了保护运输机不被周边的游击队用肩扛式导弹击中,伊尔-76、安-12等运输机一起飞,米-24就要起飞扔红外干扰弹,可见苏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局势。

这一点和美军在越南南方的空中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后来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中,也主要是使用苏-25、苏-24这样的防护能力强、飞行速度快的专用攻击机,而不是在安-12基础上研制一种炮艇机。

(苏-25在阿富汗战争中比较少使用,当时刚服役)

中国空军也是如此,未来可能的战场环境,敌人拥有的防空力量是比较强的,完全不是只能欺负弱小的炮艇机能够胜任的。


跟乌龙涨姿势

空中炮艇机最初是一种反游击飞机,最早的改进平台是C-47和C-123。约翰.西蒙斯这位炮艇机之父根据他自己多年的固定翼战机使用经验,设想了夜间使用炮艇机发射照明弹并且也猛烈的侧射火力打击地面武装游击队的战术。因此这东西一上来就不是用来打正规战的,如果用AC-47或者AC-130对付苏联红军哪怕是东亚萌兔的部队,结局只能是被高射炮甚至防空导弹打成一团火球。

但是这东西拿来搞非对称作战简直太适合了。1964年12月23日,一架AC-47(当年还是FC-47)在特种部队呼叫下飞抵战区上空,在37分钟内发射4500枚子弹。随后又飞到了32千米外的二号钱少再次泼洒子弹。实战证明AC-47的凶猛火力能够有效地压制越军的突袭。1965年2月FC-47号称在四小时内向越军控制的山头发射了20500枚弹药,造成越军300人以上的伤亡,并且瓦解了对方的攻击。

这里你会发现,这样的攻击是低效的。如果对手有高炮的话,AC-47根本长时间在战区上空徘徊。但对于越军轻步兵渗透部队来讲,背着14.5毫米机枪都显得太过笨重。

事实上,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越南的丛林和阿富汗的山区都会极大地拖慢援军的脚步,而且就算援军是快速机动部队,半路上也可能被伏击打得晕头转向。但因为地面敌军缺乏防空手段,所以采用高来高去的空中支援对遭到围攻的部队可谓是有效的续命神药。在苏联的军事体系中,米-24、卡-50等重型武直就相当于美军炮艇机的角色。


强武堂


其实,美帝开始使用“炮艇机”的时候用的是C–47为平台而非C–130,运输量那么大,并且飞机紧张哪有多余的C–130去改造?
所以,使用较老的、存量较多的C–47改造
,甚至还使用过C–119运输机,用这两型老运输机改装成AC–47和AC–119,上面图片上就是AC–47,装备3挺M–134型7.62㎜加特林机枪,由于采用电驱动每分钟射速达到了4500发。但是,由于C–47滞空时间短、加特林机枪射速虽然快,但是威力小、射程近,非常容易别越共击落……在看到了AC–47的巨大威力后,1967年美军随即在C–130上加以改进,也就是AC–130。
那么,同样是为了对付阿富汗游击队,为何当时的苏军没有装备“炮艇机”?其实,苏军也有类似美军C–47或者C–130的飞机,就是上面图片里的安–12和安–26,这两型运输机凭借苏联航空工业的水平改造成“炮艇机”易如反掌!但,侵阿苏军并不需要“炮艇机”,原因是越南战场与阿富汗战场地形地貌不一样,当时越南运输队在“胡志明小道”运输物质的时候虽然是在夜间,但美军“炮艇机”首先在高空利用“机载红外夜视器材”对地观测→发现有异常马上在目标上空投掷“两万倍烛光”亮度的照明弹→然后进行攻击…“胡志明小道”虽然隐蔽性好,但毕竟是在明面,而阿富汗则不同!虽然植被少,但由于是“喀斯特地貌”山体内山洞多如“蚁巢”,洞洞相连,加之还有大量的“坎儿井”…阿富汗游击队利用这种地貌,白天在洞里“蛰伏”夜间运输,苏军就算发现了他们也会迅速的“钻洞”,而“喀斯特”是石灰质,硬如高标号水泥!对山洞打击是徒劳的!所以,根据上述的地形条件不同,苏军也就没有必要改造“炮艇机”。

米–24“雌鹿”
武装直升机,价格非常便宜,比一辆T–64“高档坦克”都便宜,而且还可携带8名士兵。

另外,“炮艇机”在时效性上未必要比武装直升机好,后者在野战机场的起降要比“炮艇机”适应性好了很多,并且在前线对于维修的要求也比“炮艇机”低,米–24这种“粗暴的家伙”火力并不比“炮艇机”差!多个57–80㎜航空火箭弹巢,打击一般性目标非常管用!通常情况下苏军执行剿灭游击队作战,都是由8架米–24和4架米–8组成一个大编队,到达目的地后米–24首先进行“死亡之环”打击,然后米–8进行机降士兵歼灭残敌……整个战斗也就30分钟!这种战法在游击队“毒刺”导弹没有以前,效果非常好!

武器装备的发展,要根据战场是否需要而定!有些装备只能在特定战场才能使用,“炮艇机”也是越南战争的特定装备,而没有在这种特定战场打仗的国家就不一定要用它,并且有装备可以起到作用和它相类似,也就没有必要发展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