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的生活 決定了你的錢途

職場是個靠實力說話的地方,不想被淘汰,就必須想辦法持續提升自己的能力,要學會如何做事,如何搞定客戶,如何與同事相處,……這些能力可以在工作中獲得提升,但若想快人一步,還得學會如何充分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自我提升。

很多財蜜都希望能夠利用好下班時間進行自我提升,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學習用下班後的時間自我增值,創造財富。

在我理解,下班後增值是三個問題,第一是如何充分利用時間,第二是提升什麼,第三是如何提升。

一、如何充分利用業餘時間

假設11點睡覺,9點可以收拾結束。每天可以抽出兩個小時學習“不被打擾的時間”,可以拿來做任何想做的事,比如學習、兼職、健身體等等。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算自己比別人每年多了多少時間。

首先,需要將碎片時間整合為大塊時間。

如果是租房的話,儘量離上班的地方近一點,這樣節省下來的除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想想看,白天工作已經累的跟條狗似的,下班再擠一兩個小時的車,到家就變成死狗了,完全沒有精力做其它的事情。

你說可以利用路上的時間?這些時間都是碎片時間,雖然可以利用,但只適於獲取信息,不適于思考。我當初為了節省花在交通上的時間就換了房子,房租高了一倍,面積小了很多,環境也差了不少,但相信我,這些都是值得的。

吃的方面,如果想要提升的能力不包括烹飪的話,可以選擇快餐解決吧,平時挑上菜快一點的,衛生有保證的餐廳搞定就行了,最多半個小時。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發現,其實這些手段無非都是用金錢換時間,因為時間的價值比我們想象的要大的多,錢沒有了還可以再賺,時間沒有了就真的沒有了。

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認為“自我提升”本質上是一種投資行為,成本是這些“買到的時間”+“購買時間所花費的金錢”+“提升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回報就是未來從工作中獲得的收益,長遠來看,這是非常划算的。時間就是金錢,絕對是真理。

另外,當我們有了時間的時候,還得想辦法讓自己聚焦於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否則就會讓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大塊時間重新變得碎片化。

在當前的環境下,網絡是把時間變得碎片化的重要原因。建議大家體驗一下不被網絡控制的生活,你會發現只需經過幾天的適應期,信息焦慮症就會逐漸消失,我們又有心情去思考人生哲理和宇宙的未來了,比如關閉朋友圈等。

二、如何提升

很簡單,就是六個字:“多學、多做、多想”。

多學

學習的方式有很多,最有效的有兩個,一個是請教他人,一個是讀書。

請教他人最直接,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質疑、思考、汲取,是學習效率最高的方式。同事、老師、上司、同行等等一切比我們牛的人都可以是請教的對象。

其次便是讀書,不多加贅述。總而言之,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學習,並且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學習,所以別再找藉口買水果三件套了。

多做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掌握許多理論知識,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有價值,用理論來指導實踐,不僅實踐會變得更有效率,而且也能對理論理解的更加深刻和透徹。那具體到提升能力方面,我們要怎麼做呢?下面幾點tips可供參考:

多做高價值的事務,摒棄那些低價值的事務:一個簡單判斷事務價值的方法就是看其中包含了多少機械的重複性勞動,因為創造性勞動永遠是含金量最高的。另一個方法就是看它是否能夠直接帶來明顯的收益,一般可以認為,越是直接的,事務的含金量越高,當然難度也越高。

做的時候儘量“偷懶”:理論這種偉光正的武器可以幫助我們更聰明的做事,所以別傻傻的悶頭幹,用你學到的理論知識來提高效率。

要做就做好:其實就是大前研一強調的專業精神。如果凡事湊合的話,根本就是浪費時間,無法得到任何能力上的提高。

多想

思考本質上是一個提高信息利用率的手段,同樣看一本書,大家接受的信息量是一樣的,但有人看完就算了,有人寫了讀書筆記,有人寫了觀點剖析,每個人最終的收穫肯定不一樣,區別就在於思考的深度不同導致對信息的利用率也不同。

思考的話題太大了,簡直無從談起,這裡只能勉強湊幾個tips。

凡事多想想“為什麼”:大多數真實的問題都藏在一連串的“為什麼”裡面,通常只要找準了問題就很容易找到解決方案了。

多想想未來:如果能夠站在歷史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有助於我們在更高的地方俯視人生。

最後,不要糾結細節和完美的規劃,重點在於是否開始了行動,即便每天只能抽出三十分鐘,那就從這十分鐘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