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宣漢」馬列主義在宣漢的傳播

「紅色宣漢」馬列主義在宣漢的傳播

清溪宏文校工字樓

1911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趕跑了清王朝最後一個皇帝,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然而,由於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封建反動勢力的垂死掙扎,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僅僅維持了三個月,便被封建勢力的總代表袁世凱竊取了,剛現一線生機的中華民族重又淪為封建軍閥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犧牲品。以討袁護國之名而起的各地方勢力畫地為王,軍閥混戰,土匪橫行,盜賊蜂起,兵匪勾結,禍害百姓。人民生活陷入十分悲慘的境地。“軍閥梳子梳,豪紳篦子篦,甲長排頭刀子剃,收款委員來刮皮。”就是當時宣漢縣社會黑暗的真實寫照。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推翻了沙皇統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人民做了自己命運的主人。給苦難中的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列主義,為中華兒女指明瞭救國圖存之路。“五·四”運動的爆發,馬列主義的迅速,使廣大愛國有志青年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一批宣漢熱血男兒滿懷激情,走出巴山,衝破夔門,到北京、上海等革命中心尋找救國救民真理,經受革命風雨鍛鍊,在革命鬥爭的洗禮中成長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1920年5月,出生於清溪場王家壩、時任四川邊防靖國軍團長的王維舟毅然掛印辭官,隻身奔赴上海,經朝鮮共產黨員金笠介紹參加朝鮮共產黨上海支部,以拯救民族危亡為己任,如飢似渴地學習馬列主義,尋找革命真理。1920年底,他被金笠派往蘇俄學習。他們一行四人經東北到達蘇聯赤塔、依爾庫次克等地,一路參觀學習達七個多月,使他的世界觀發生了根本轉變,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被壓迫、被剝削的勞苦大眾進行革命鬥爭的真理,蘇聯革命的道路才是拯救中華民族的正確道路。他參加了蘇聯十月革命勝利四週年慶祝大會,見到了革命導師列寧,親耳聆聽了列寧的演講,更加堅定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信念,完成了由舊民主主義者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飛躍。1922年春回到北京,同吳玉章一起組織“赤心社”,吸收進步青年、學生,進行馬列主義宣傳教育,培養了一批中國革命的骨幹,喚醒廣大工農群眾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而鬥爭。王維舟成為宣漢縣傳播馬列主義的第一人。

1901年出生於雙廟場(今大成鎮)的牟正國,在達縣聯中讀書時就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立志用科學文化喚醒勞苦大眾,拯救國難。1922年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法語班,從進步書刊《新蜀報》、《新青年》的文章中受到啟迪,開始接受馬列主義思想。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科學系,直接接受共產黨人瞿秋白傳授的馬列主義理論,不斷提高無產階級覺悟,被譽為瞿秋白的忠實信徒,並於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宣漢縣黨組織早期創始人之一。1927年受黨組織派遣回川工作,組建了中共宣漢縣小組。

在這期間,篤信馬列主義思想,積極從事馬列主義宣傳教育活動的,還有桃花鄉宋更新,上峽場顧浚,南壩場修燾、向君實、李正恩,普光寺楊同恆,明月場王榮澍,清溪場王波等一大批優秀宣漢兒女。他們為馬列主義在宣漢的傳播,喚起巴山勞苦大眾覺醒,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獻出了聰穎的智慧和寶貴的青春。

1923年春,王維舟因母親病危返回宣漢。辦完母親喪事後,便用自家房屋創辦“新群女子高小”,聘請覃明光、熊季珣、洪述仙等進步青年為教師。宣傳婦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親自編寫教唱《女子解放歌》:“同學們,女兒受壓迫,女權如泥沙,打破舊制度,天府女英放朝霞……看將來,彼丈夫,自立誰敢侮,一切解放呼聲高,打破舊制度……”

為更廣泛有效地傳播馬列主義,王維舟將“新群女子高小”與大哥王佐卿的“宏文校”合併,受大哥之託接任宏文校校長。他出資新建了“工”字形教學樓,聘請冉海舫、周伯仕、宋更新、冉雨生、胡俊輝、呂載和等進步知識分子為老師,改革教育教學,整頓校風校紀,宣傳革命真理,寓革命思想於教學活動,培養胸懷民眾,追求進步,立志中華振興的骨幹力量。他組織成立了川東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吸收進步青年和教師研究馬列主義。共產主義小組在宏文小學開辦圖書室,陳列各種進步書刊,以供師生閱讀。隨後又在清溪場五賢祠建起“群化書報社”。訂購《新青年》、《嚮導》、《覺醒》、《創造》週刊及《女神》詩集等進步讀物百多種,廣泛傳播革命思想。小組成員深入農村辦農民夜校,組織貧苦農民學習,用馬列主義理論聯繫農民實際,講解“農民為什麼一年苦到頭,卻無吃無穿無房住,地主靠什麼吃魚肉、穿綢緞、住大房子”的道理,引導農民認識要剷除舊社會的不平等,必須團結起來鬧革命,推翻封建統治。夜校逐步擴展,發展成為共產主義小組聯繫工人、農民開展革命活動的紐帶和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游擊戰爭的重要聯絡點。

在共產主義小組的宣傳影響下,“共產黨萬歲”的標語貼上了街頭,農民反抗地主剝削的抗捐抗糧活動不斷髮生。地方官紳恐懼,派人暗中監視、偷聽或跟蹤宏文校的活動和人員。宋更新、冉雨生等人改變鬥爭策略,將小組成員和一些先進分子輸送去農村,加強農民工作。白天發動農民組織農會,宣傳馬列真理,動員群眾反抗剝削壓迫,晚上回到學校參加學習,分析形勢,研究對策。既保護了同志們的安全,又促進了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的密切聯繫,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的有機結合。

1925年5月,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就讀於達聯中的王波等人串聯青年學生組織宣傳隊,聲援上海工人運動。假期回到清溪場後,與宏文校師生一起,成立“五卅慘案後援會”,自制旗子、寫標語,走上街頭、農村廣泛張貼,宣傳揭露帝國主義與中國軍閥、官僚資產階級相互勾結,屠殺中國人民,妄圖把中國變為帝國主義殖民地的罪惡陰謀。號召群眾起來走蘇聯十月革命的道路,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砸碎舊世界,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他們組織募捐支援上海工人,將募得的銀元匯往上海“五卅慘案後援總會”。

從1923年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到1927年建立中共宣漢小組,共產主義小組先後發展共青團員、共產黨員上百人,這些人後來成為川東革命和川東遊擊軍的重要組織者和領導者,為馬列主義在宣漢縣廣泛深入的傳播,動員人民開展波瀾壯闊的革命武裝鬥爭,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紅色政權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群眾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