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宣汉」马列主义在宣汉的传播

「红色宣汉」马列主义在宣汉的传播

清溪宏文校工字楼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赶跑了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然而,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封建反动势力的垂死挣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便被封建势力的总代表袁世凯窃取了,刚现一线生机的中华民族重又沦为封建军阀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以讨袁护国之名而起的各地方势力画地为王,军阀混战,土匪横行,盗贼蜂起,兵匪勾结,祸害百姓。人民生活陷入十分悲惨的境地。“军阀梳子梳,豪绅篦子篦,甲长排头刀子剃,收款委员来刮皮。”就是当时宣汉县社会黑暗的真实写照。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人民做了自己命运的主人。给苦难中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列主义,为中华儿女指明了救国图存之路。“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列主义的迅速,使广大爱国有志青年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一批宣汉热血男儿满怀激情,走出巴山,冲破夔门,到北京、上海等革命中心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经受革命风雨锻炼,在革命斗争的洗礼中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5月,出生于清溪场王家坝、时任四川边防靖国军团长的王维舟毅然挂印辞官,只身奔赴上海,经朝鲜共产党员金笠介绍参加朝鲜共产党上海支部,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寻找革命真理。1920年底,他被金笠派往苏俄学习。他们一行四人经东北到达苏联赤塔、依尔库次克等地,一路参观学习达七个多月,使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真理,苏联革命的道路才是拯救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他参加了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庆祝大会,见到了革命导师列宁,亲耳聆听了列宁的演讲,更加坚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信念,完成了由旧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飞跃。1922年春回到北京,同吴玉章一起组织“赤心社”,吸收进步青年、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宣传教育,培养了一批中国革命的骨干,唤醒广大工农群众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王维舟成为宣汉县传播马列主义的第一人。

1901年出生于双庙场(今大成镇)的牟正国,在达县联中读书时就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立志用科学文化唤醒劳苦大众,拯救国难。1922年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法语班,从进步书刊《新蜀报》、《新青年》的文章中受到启迪,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直接接受共产党人瞿秋白传授的马列主义理论,不断提高无产阶级觉悟,被誉为瞿秋白的忠实信徒,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宣汉县党组织早期创始人之一。1927年受党组织派遣回川工作,组建了中共宣汉县小组。

在这期间,笃信马列主义思想,积极从事马列主义宣传教育活动的,还有桃花乡宋更新,上峡场顾浚,南坝场修焘、向君实、李正恩,普光寺杨同恒,明月场王荣澍,清溪场王波等一大批优秀宣汉儿女。他们为马列主义在宣汉的传播,唤起巴山劳苦大众觉醒,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献出了聪颖的智慧和宝贵的青春。

1923年春,王维舟因母亲病危返回宣汉。办完母亲丧事后,便用自家房屋创办“新群女子高小”,聘请覃明光、熊季珣、洪述仙等进步青年为教师。宣传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亲自编写教唱《女子解放歌》:“同学们,女儿受压迫,女权如泥沙,打破旧制度,天府女英放朝霞……看将来,彼丈夫,自立谁敢侮,一切解放呼声高,打破旧制度……”

为更广泛有效地传播马列主义,王维舟将“新群女子高小”与大哥王佐卿的“宏文校”合并,受大哥之托接任宏文校校长。他出资新建了“工”字形教学楼,聘请冉海舫、周伯仕、宋更新、冉雨生、胡俊辉、吕载和等进步知识分子为老师,改革教育教学,整顿校风校纪,宣传革命真理,寓革命思想于教学活动,培养胸怀民众,追求进步,立志中华振兴的骨干力量。他组织成立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吸收进步青年和教师研究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小组在宏文小学开办图书室,陈列各种进步书刊,以供师生阅读。随后又在清溪场五贤祠建起“群化书报社”。订购《新青年》、《向导》、《觉醒》、《创造》周刊及《女神》诗集等进步读物百多种,广泛传播革命思想。小组成员深入农村办农民夜校,组织贫苦农民学习,用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农民实际,讲解“农民为什么一年苦到头,却无吃无穿无房住,地主靠什么吃鱼肉、穿绸缎、住大房子”的道理,引导农民认识要铲除旧社会的不平等,必须团结起来闹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夜校逐步扩展,发展成为共产主义小组联系工人、农民开展革命活动的纽带和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联络点。

在共产主义小组的宣传影响下,“共产党万岁”的标语贴上了街头,农民反抗地主剥削的抗捐抗粮活动不断发生。地方官绅恐惧,派人暗中监视、偷听或跟踪宏文校的活动和人员。宋更新、冉雨生等人改变斗争策略,将小组成员和一些先进分子输送去农村,加强农民工作。白天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宣传马列真理,动员群众反抗剥削压迫,晚上回到学校参加学习,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既保护了同志们的安全,又促进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密切联系,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

1925年5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就读于达联中的王波等人串联青年学生组织宣传队,声援上海工人运动。假期回到清溪场后,与宏文校师生一起,成立“五卅惨案后援会”,自制旗子、写标语,走上街头、农村广泛张贴,宣传揭露帝国主义与中国军阀、官僚资产阶级相互勾结,屠杀中国人民,妄图把中国变为帝国主义殖民地的罪恶阴谋。号召群众起来走苏联十月革命的道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砸碎旧世界,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他们组织募捐支援上海工人,将募得的银元汇往上海“五卅惨案后援总会”。

从1923年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到1927年建立中共宣汉小组,共产主义小组先后发展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上百人,这些人后来成为川东革命和川东游击军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为马列主义在宣汉县广泛深入的传播,动员人民开展波澜壮阔的革命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