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的马桶盖那么受欢迎?

福心缘

我10年前第一次去日本出差,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的马桶;10年后,再去日本,居然对马桶的印象仍然很深。

10年前去的时候是冬天,外面非常冷,而坐在马桶上,马桶盖自动升温,与皮肤接触,就会让人觉得非常舒服,帮助驱寒。从下飞机开始,在机场遇到的就是智能马桶盖,从机场到酒店,到日本许多个公共场合的厕所,发现大部分都是智能的。

其实日本马桶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中国游客到日本疯抢马桶盖也就是那么一阵子,后来就逐渐消停了。当年,去疯抢马桶盖,我觉得是有以下几个原因:1. 到日本旅游的人,对马桶的智能功能印象太深,而且日本已经非常普及了;2. 很多人觉得日本产品好,日本人喜欢把优质的产品留给自己,差一点的产品卖到国外,所以很多人觉得在日本买的产品更好;3. 当时,国内相关产品少,价格昂贵,在日本买的马桶盖虽然是中国产的,但是比国内的品牌马桶盖便宜一半还多。

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这两年,中国的科技产品大幅度飞跃,在马桶盖方面,科技元素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相比较日本的价格,其实更便宜一些,还符合国人的需求。可是尽管如此,为什么还是会有对日本马桶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我觉得还是日本的普及程度比国内更广,日本政府花大力气,资金补贴,对于全国的厕所都有补贴式的资助,都换上了比较先进的马桶,日本人习以为常了,可是对于国人来说,还是相对比较新鲜的。我们当前的要求是厕所能很干净就不错了。

我从日本的马桶,以及服务和更多小产品中,感觉到的是:日本人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人性化”考虑的因素更多。无论是小商品还是服务化体系,人性化无不渗透其中,所以给人的感觉就很舒服,小到包装,大到科技产品。我们虽然科技也在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是否能更多地去从人性化角度解读呢。

就拿国内景区来说,好多人都说中国地大物博,这么美的风景,为什么还去日本旅游。不说别的,就说说服务方面,还有哪些差距?这个大家都懂的。

这张照片是10年前,第一次到日本,在日本机场厕所里拍摄的。当时的感觉还很新奇。如今的感觉是感慨。


老迟

这个提问本身就很夸张!如果说“风糜过一時”还靠奌谱。

其实就是几年前,有些人热衷去日本旅游,回来时都要买点“希罕物”带回来。在住酒店时“有幸”使用了,那种自动冲洗的马桶盖,登时“受宠若惊”发现这个东东太“现代”化了、太舒服了、太值得崇拜了、如果自家也按上一个,岂不是太“高大上”了!于是乎赶紧买上一个,扛回家装好,极尽渲染,呼亲喚友来家,猛灌茶水,促其尽快体验新式如厕…。(有关情节曾在电台热播,并非我杜撰。)体验之人又颇富演技,曾在摄像机前深情表现,如厠受宠瞬间那“欲仙欲死”的神态。登时引起喧然大波,赴日旅游者都竭尽全力往回扛那个马桶盖。一时将商家买到断货…。不久,有细心者发现这个马捅盖竟然是MADE-IN-CHINA(中国制造)。更有知情者出来指认:那些人辛苦苦扛回来的宝贝,就是浙江生产的。不过,迅即有人出来说明:浙江那个厂,是“帖牌”。就是替日本打工,没有“核心”技术。有些人还“义正辞严”地指责知情者:图纸、核心技术、生产设备,都是日本的。就是亷价劳动力是你的,有什么可自豪的…。可是,没有多久,相关信息越来越多。事实真相也越来越明晰:第一、那个马桶盖根本算不不上什么“高科技”产品,技术含量很低。在亚州不要说中、日、韩,就是马、泰、菲、越等国制造它也没有么技术障碍。它的技术难度还比不上一台全自动洗衣机…。所以,说什么“核心”技术…。纯属狗扯。

第三、这个怪象惊动了有关部们。国家技术捡定部门,专们组织人员、设备,捡测了中国,和纯日本生产的马桶盖,中央电视台全程跟踪,制作了一部专题片。结果是:日本产品,好多项指标不及中国产品优良。特别是抗漏电捡测:如果按照中国产品的标准捡测,日本产品根本过不了关!

问题到这里本该结束了,但就是有些国人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中国能造那个马桶盖、中国产品能比日本产品还好…。所以,这个问题还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这其实已经无关事实了,这是智商和道德方面的原因了。前些天,媒体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精日”份子,(据解释是“在精神上自认为是日本人”的中国人)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解释。


橡木桶61955766

我没买过,可能是自己产的质量和性能赶不上他们的吧。买别的国家好的东西不必担忧,但成了不正常的风气或被利用就不好了。


冬日八点

市场上的智能马桶盖大部分都是清洗PP、座温、水温、除臭等一些简单常用功能,而日本新出不久的卫洗丽有便前喷雾这功能,防止污物附在上面,个人觉得非常人性化。另外中国很多标志性的建筑都能看到这种马桶盖的身影,比如鸟巢、水立方等等。


博见波闻

都是那些崇洋媚外的人给造成的,没什么好的,一个烂马桶盖你都去崇拜,还有点爱国情怀没有,别说它不好,就是好用我也不买


独醉花玲

日本,美国等生产的再恶心的东西,中国人都会说好的,因为那是进口的。中国生产的再好的东西,他们也会说差的,因为那是国产的。评价标准是进口与否,而不是品质,或者不完全在品质。就如同,在中国只要会说两句洋文,都一定是有能力的人,只说普通话的都很土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