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考生請注意:高考志願填報一不小心就會犯的五個錯

家長和考生請注意:高考志願填報一不小心就會犯的五個錯

錯誤一,只看表面,不看內涵:

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大學和專業時,只是覺的某某大學或專業的名稱聽起來高大上,就認為應該不錯,而沒有深入瞭解其內涵。

很多高校都經歷了“改名潮”和“合併潮”。把冶金、紡織、煤炭、礦業、船舶、糧食等院校,改為理工、科技、工業、金融、工程、財經等大學,把某某地級市學院改成某某省(或大區)大學,來扭轉生源不足的尷尬局面。

所以,考生填報志願時,一定要了解清楚目標院校的前世今生,以及優勢專業和教學質量等。

錯誤二,不切實際的“追熱門”:

每到填報志願的時候,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就是“目前那些專業是熱門專業?”,“那些專業就業率高?”。然後就直奔在這些專業而去。

由於考生和家長的熱捧,造成這些所謂的熱門專業,每年招生分數很高,競爭激烈,高考分數不是很高的學生在報這些熱門專業時,很容易落榜。或者是僥倖被錄取,但由於這些專業里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的話,在大學就讀的四年及以後的就業中,很難佔得優勢,搶得先機。

同時,各位考生在包志願時,也要有意識的結合以下兩點變化:

第一,任何行業,即使是最熱門的行業,也不可能讓所有的從業者都有出息,關鍵還得看,自己在所處的行業中所佔的位置。

第二,現在的熱門專業,四年後不一定仍然熱門。

所以,一定要充分考慮,權衡利弊,再做選擇。

錯誤三,只考慮主觀意願,忽略設置保底專業:

國家大力推廣平行志願,根本目的也是為降低考生落榜的風險,很多考生和家長就因此原因而忽略設置保底專業。其實,在平行志願的規則中,降低落榜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高分考生而言的。同時,也要看到另外一個事實,每所大學在全國各省市的招生數量也就是幾十到一百左右,而大部分省市的每年考生都有幾十萬。

所以,對幾乎所有考生而言,報志願時設置合適的院校梯度和專業梯度及服從專業調劑,都很有必要,一定要引起注意。

錯誤四,沒有認真查看招生章程,想當然的認為“進檔即錄取”:

有一部分高校在招生時,會設置投檔比例,如105%,這樣,就會有5%的考生會被退檔,這是平行志願中最大的風險,被退檔的考生只能進入徵集志願。另一部分高校在招生時,規定的是“進檔即取”的原則,報考這部分高校只要分數達到投檔線,服從專業調劑,就不會退檔。

每所高校的招生錄取規則,都會在其發佈的招生章程中有準確的說明。所以,考生在報志願前一定要認真查看。

錯誤五,家長負責報志願,剝奪孩子決定權:

很多家長會犯一個錯,就是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的願望或夢想寄託在孩子的身上。這種寄託導致在孩子選擇大學及專業的時候,家長就強行干預,做決定,美其名曰“我們都是為你好”。

高考決定的是考生的命運和前途。考入什麼樣的學校,上什麼專業,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是考生自己的事情,畢竟上大學的是考生自己,而不是父母。

所以,在填報志願時,應該充分考慮考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高考分數、家庭背景,地域選取等因素。由考生自己做決定,父母做參謀來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