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家的路上聽見一個媽媽對孩子說,媽媽抱不動你了,你們猜孩子說了什麼?

喜歡平平淡淡的生活

我家寶寶雖然很小,但她特別懂事,我現在就經常想象她能講話能走路是什麼樣子,肯定特別地可愛,特別地調皮搗蛋,哈哈哈😄

回到這個問題,當孩子聽到媽媽說抱不動的時候,孩子到底說了什麼?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我決定大膽地假設一下,如果那個媽媽是我,那個孩子是我的寶寶,我說抱不動她了,我的寶貝會說什麼呢?

按照她這個鬼馬精靈的個性,我們的對話應該如下所示。

寶貝:媽媽,你抱不動我了呀?那我們先休息一下,等一會兒我來抱你,你再抱著我走。

我:寶貝,你說的是怎麼個抱法?你抱著我,我再抱著你?

寶貝:很簡單哇,我抱著媽媽的胳膊,媽媽再抱著我,不久可以了嘛?😂

我:(竟無言以對……………………)

願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愛笑寶媽歐丹丹

“媽媽,放寶寶下來吧,寶寶自己走。”

“寶寶真乖!”

說完,我把寶寶放下來,她自己走了幾步,回過頭來看看我。


“媽媽,你抱不動我對嗎?”

“是啊!”

“那媽媽可以揹著我走啊。”

“媽媽走不動了,揹著也不行啊。”


“那媽媽蹲一會兒吧,外婆說她蹲一會兒,就力氣揹著我啦。”

“你怎麼能總讓外婆背呢?”

“我跟外婆說好了,現在她揹我,等我長大了,外婆走不動了,我就背外婆。”


這是我女兒,三歲的時候跟我的對白。


我休完產假,兩個月就上班了。白天就把孩子送到母親哪裡,讓母親幫我帶。下班後我再去接她回家,所以我很少抱她。


挺女兒這麼一說,我才知道母親帶孩子有多麼辛苦。


我不知道你們如何帶孩子,我很少跟孩子在一起。她三歲上幼兒園,我也是下班就去接她。晚上她特別喜歡聽我講故事。只有週末我會帶女兒出去玩兒。


第一次帶孩子去公園玩兒,走了不到半個小時,她就說:“媽媽,寶寶走不動了,媽媽抱抱。”


“走不動了,坐一會兒再走吧。”

“媽媽,寶寶腳還是疼,寶寶走不了路了,媽媽抱抱。”

“可是,媽媽真的沒有力氣,抱不動寶寶了。”

“可以揹著我走啊。”

“好吧,就揹你走一小會兒,好不好?”

“好的,媽媽,就一會兒。”

“媽媽,把我放下來吧,寶寶的腳不疼了。”

“媽媽你的腳疼嗎?寶寶給你揉揉吧。”


那天我們回到家,晚上給孩子洗腳。才發現孩子的腳掌起了兩個泡。孩子疼得直咧嘴。


那次我才知道,女兒天生是扁平足,這樣的腳,就不能多走路。母親說以前自己之所以出門總是抱著孩子走,是因為孩子的腳,走多了真的會特別疼。


孩子特別懂事,她覺得自己的腳走路走多了腳會疼,外婆的腳也會疼。總是在自己腳疼的時候,關心地問問我們的腳怎麼樣了。


很多孩子,因為大人比較溺愛,出門就抱著、揹著,其實不是孩子強求我們這樣做的。無論我們抱著他們有多麼辛苦,有時候,這樣的孩子也不會心疼我們。


孩子小的時候,如果要求我們大人抱一下,我們如果能抱動他們,抱一下又何妨呢?有的孩子,他們不累,是不會要求我們抱著走路的。


孩子的愛,一點兒也不比我們給他們的少。有了他們,我們的世界才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歡樂,稱他們為天使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有書

“媽媽,我走累了,要抱抱…”

“行,那媽媽抱你走哈……”

差不多三四分鐘後,

媽媽說:“寶,媽媽累了,你自己下來走好不好?”

“好吧,我下來自己走…”正說著寶就掙扎著雙腿要下來自己走了。

媽媽把寶放下來後,倆人牽著手往前走了。

沒走一會兒,寶又說走累了要抱抱,

這時候媽媽蹲下去跟寶說:

“媽媽也走累了,抱不動了你怎麼辦?”

“那我抱抱媽媽” 寶一邊說一邊雙手摟住了媽媽的脖子,並用小手輕輕拍了拍媽媽的後背說:“沒關係哈媽媽,沒關係…”

以上的這些對話是早上我跟我家寶出去散步時候發生的,讓我最感動的是孩子最後的舉動。她的“安慰”看似簡單平凡實則是她最貼心的表現,真心是枚溫暖的小天使。

其實類似這樣安慰,我家寶已經有過好幾次了。有時候是摸摸你的頭說“沒關係”有時候是親你的臉頰一下說“給你愛的鼓勵”…而我每次都很享受她給予的這些安慰,甚至有時候會因為這些安慰而眼眶溼潤。

對於孩子,我是這樣子覺得的:

調皮搗蛋的時候,Ta很煩人;

貼心溫暖的時候,Ta很感人;

說Ta是天使與魔鬼的綜合體一點不為過,但不管是天使還是惡魔,他Ta總是讓我們愛Ta勝過愛自己。

我想這就是孩子最大最獨一無二的魅力。


一隻傲嬌的喵嗚

說啥了?

我孫子和他爸媽回內地一個多月了,昨天晚上8點多去火車站接他們,一見面孫子就說‘’爺爺我太想你了‘,然後就抱著我的脖子一個勁的親我的臉,我說好了爺爺抱你上車吧,我說著話就把他抱起來往車跟前走去。你們猜這時候小孫子怎麼說,他說:爺爺你的腿好了沒?還疼不疼了!我說還是有點疼。然後他又說:那你就別抱我了爺爺我自己走。說著就從我懷裡掙脫了下來,他自己跑到了車跟前。



到家後我們爺孫兩個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孫子說:爺爺你先看吧,你晚上看我白天看(因為平時不讓他晚上看電視),然後他就從果盤裡拿個橘子遞給我讓我吃,我接著橘子後孫子又說:爺爺你先吃橘子我給你剝瓜子,說著就拿著瓜子一個一個的剝了起來,一會就剝了好多瓜子仁遞到我的手裡,我不要都不行。



這時候剛好我老伴過來了,問我們兩個在幹啥,我說你看,臭孫子養了四年多了比狗強了,知道報恩了,會給我拿橘子剝瓜子了。這時候小孫子聽了這句話可不願意了,對我大聲說:爺爺我不是狗狗。這時我就嘿嘿的笑著說,對不起臭寶寶爺爺說錯了,爺爺給你賠禮了,我們兩個頂個牛牛吧。然後頭對頭的一個動作完了後小孫子又喜笑顏開了。



我兒子一歲十個月的時候。說話說不太清楚。每次讓我陪他玩或者讓我陪他去其他地方,我說爸爸好累。有時候是真的很累。真的不想動。我一個人帶孩子,我兒子都會拉我。我很無奈。還不等我做出反應他已經背朝我把我的手放到他的肩上。說背背。要揹我,好多次他玩東西不小心砸到我了。先是不敢啃聲的遠遠得看著我。我假裝很疼。他就趕快跑過來。對著我受傷的地方吹,吹完了,然後給我來一個霸道總裁的擁抱,把我的頭直接按到他懷裡,然後輕輕的拍拍我的背。


小蝦趣事兒

在我回家的路上無意間聽到一位媽媽對孩子說:媽媽抱不動得了,怎麼辦呢!本以為這個寶寶會大哭大鬧,調皮任性。但是這位寶寶是這樣說的:“媽媽,你把我放下來吧,我自己可以走。”當我聽到這一句話的時候,我的目光被這個孩子深深的吸引住了,我很羨慕這位寶媽。如果我的孩子能像他這樣該有多好啊!我想這也是每個寶媽們夢寐以求的事情吧!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懶惰的孩子說出來的話:“媽媽,你再抱我一會兒使勁抱就行了。”雖然說感覺上沒有什麼,但是媽媽的心裡覺得寶寶真的是一個負擔。而且會想盡辦法,以後擺脫孩子,不讓自己抱她你得想法。長期以來,寶寶和你之間就會有隔閡,甚至你說的話他根本就不聽。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調皮的孩子回答“媽媽,如果你抱不動的話可以揹我這樣可以,減輕負擔。”如果寶媽們聽到這樣回答,我相信許多寶媽都,會說他是一個小鬼頭。這類的孩子肯定會比懶惰的孩子聰明一些,對社交的辦法也很完善。你主要的是不會讓寶媽們生氣。

還有一種孩子是這樣回答的“媽媽,如果你累了,可以放下來,讓我走一會兒。”可是剛走幾分鐘,寶寶就會說媽媽,我累了。你再抱我走一會兒吧!身為寶媽的,我還能說什麼呢,只能抱著她了。這樣的孩子,為了得到東西,能夠掌握好適當的方法和方式。而且做起事兒來讓人挑不出理,老百姓的話叫“老油條”。

如果足夠聰明的寶媽,可以用這些辦法來回絕他。抱一段時間後再說自己累了,過了幾分鐘以後仍然讓你抱著她。你不妨說:媽媽真的抱不動了,而且媽媽自己也走累了怎麼辦?在現實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我閨蜜家的寶寶是這麼說的"(雙手扶著媽媽的肩膀並用小手拍拍媽媽的後背)媽媽,你累了,我抱你吧!沒關係的,還有我呢!"無論孩子再怎麼聰明,他也是善良的。主要看媽媽在平時教育上是怎麼引導孩子的,如果你每天和他講道理,和他多交流屏卻用智慧的手段去要孩子信服的話,總比天天打罵孩子要來的強的多。不妨你也可以試一下!


霓媽剁手日記

今天,回家的路上聽見一個媽媽對孩子說,媽媽抱不動你了,你們猜孩子說了什麼?


那男孩看樣子有二歲多的樣子 ,他突然兩隻小手用力推著媽媽的肩膀,兩隻小腳在空中亂舞,小嘴巴著急地說著:“媽媽,下來。”


“寶貝,不要急。”媽媽的上半身隨著兒子亂動的節奏左右搖晃,被迫讓兒子小腳著地,這才安穩下來。


落地的兒子小跑幾步到媽媽前面,彎下腰拱起背,兩隻小手向後伸展,小模樣像一隻小雞好是可愛,嘴裡大聲說著:“寶,寶,白(背)你。”


這時,媽媽疲憊的臉上瞬間展開笑容,極力去配合兒子這份力量小小的愛。只見,媽媽兩腿誇張的分開,兩隻大胳膊交叉懸空著,假裝搭在兒子幼小的肩膀上。

兒子表現很認真,吃力的,像模像樣的背媽媽一步步“艱難”前行,嘴巴也用著力:“嗨喲,嗨喲……”


“寶貝,你累嗎?”

“不累。”說完,兒子更有力了。


就這樣,母子倆的組合就像只張牙舞爪的大螃蟹“霸道”直行在人行道上。


路過的行人本來面無表情的臉被這對母子倆的舉動搞笑了。熱情一些的路人還會誇讚兒子一番:“真是一個好寶寶呀。”“寶寶好棒!”


得到表揚的兒子更是賣力,不知不覺間走出去好大一段路。“寶貝,媽媽不累了,謝謝你。”


兒子這才不情願的“放過”媽媽。

其實,媽媽那個動作極不舒服,一段路下來比原先更累。但是她心裡一點不覺得累,她感恩兒子這份“孝心”,感恩這段快樂的親子時光。這些是都是她最大的收穫。


至於作為一個路人,心裡也會感動滿滿的愛。被這對母子逗樂了,被這親子關係感動著。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們就多花些時間陪陪他們吧。


因為,時間飛快,一眨眼孩子就長大了。到那時才關心時間都去哪了,就晚了。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吧。


幸生

我估計寶寶的回答一定很有趣,就像我家崽崽小時候一樣,說話特別可愛。

記得有一次,我揹他背不動的時候,我說:“寶貝,媽媽揹著你,又拿著包,很重,背不動啦,你看這要怎麼辦才好?”

崽崽說:“媽媽,你別急,我來幫你揹包,你再揹我,你就不累啦!”

孩子啊,你是不是暗示我:“放下包(袱)我就不辛苦了啊?”



還有一次,大概三歲的時候,我揹著他,他一路滔滔不絕地和我講話,

他說:“前面那裡好大一坨煙啊!”

我一看,哦,是霧,霧霾呀!

過一會,他又說:“媽媽媽媽,那個汽車怎麼好像戴著個眼鏡啊?”

我再一看,是寶馬呀,寶馬的車頭的確很像一副眼鏡吶,寶寶說得很直觀很形象,他不說我還從來沒留意這一點呢。

跟著崽崽又問我:“為什麼那個車燈一直在眨眼睛,閃啊閃啊?”

我說:“因為怕別人看不清,它在通知大家‘我在這,我在這,你們別咬我呀!’ ”

崽崽似懂非懂點點頭。


看到交警叔叔在指揮交通,崽崽說:“那個交警叔叔拿的火腿腸怎麼發光啊?”

…………

後來,崽崽舅舅打電話來找我有事,我揹著崽崽往家的方向一陣疾走。

我說:“怎麼感覺越背越重呢?”

崽崽說:“因為你揹我的時候,我還在長啊!”

啊哈哈,孩童的思維確實和我們大人不一樣,說出來的話純真又有趣。


媽咪寶貝加油站

“兒子,媽媽胳膊抱酸了,抱不動你了?”媽媽說。

“我休息了會,有勁了,我自己走吧。”兒子從媽媽的懷裡掙脫下來,“我幫你揉揉胳膊吧”。

兒子肉乎乎的小手撫摸著媽媽的胳膊,如冬天裡的一股春風,消除了媽媽的疲勞。然後牽著媽媽的手一起往前走。走了大約五分鐘,媽媽擔心兒子累著,說:“累不累?媽媽再抱一會兒吧。”

兒子:“沒事兒,我還有勁,能自己走。”隨後補充說,“媽媽,等我長大了,你走不動了,我也抱著你走。”聽到兒子稚嫩的話語,一股暖流傳遍全身,心裡酸酸的、甜甜的。都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兒子一點也不遜色呀!

就這事,奶奶吃醋了,總說兒子欺負她,不心疼她,跟她在一起總是要抱。事後兒子解釋說,“奶奶說她有勁,能抱動我,才讓她抱的。”

孩子的判斷是真實的,直接的:媽媽瘦弱,需要兒子的體貼和幫助。兒子的愛心瞬間爆發,責任感爆棚,小大人似的,不僅自己走路,還承擔起關照媽媽的責任。奶奶裝強大,兒子就理所當然認為奶奶不需要關懷,可以盡情享受奶奶的關愛。


育兒路上奔跑

一歲半之前經常抱著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孩子太小,有些路段很不安全,在沒有車子的公園可以放小朋友下來自己走。我想一般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可能就很喜歡要抱的,相比較爸媽自己帶的孩子就會好一些。來說說我自己的經驗吧。我的女兒三歲多點點,會走路之後都是我自己帶,現在只要不是困了的情況下都是自己走路。如果鬧困就哭鬧讓抱著。我自己帶孩子平常都是鼓勵她自己走,會買一些日常生活的書給她看,當然她開始也有說我累了你抱抱我吧的想法,但是我會給她說我們來玩龜兔賽跑的遊戲吧,然後我當小烏龜,她當小兔子,立馬精力充沛的跑。我當小兔子的時候就會比她快一點,然後在她前面假裝眯著眼睡著打呼嚕,她就會呵呵的笑著超過我。當然前提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她爺爺奶奶帶出去玩就不行了,都是抱著的時候多,怕摔著怕碰著。如果我和她奶奶一起帶著出去玩,她累了就會對她奶奶說抱抱,從來不會對我說。爺爺奶奶疼孩子的心我能理解,但是有時候太慣孩子我真的不能認同。就比如說,孩子兩歲多之後我們開車回老家,每次她爺爺都是在大門口等著,然後我們停下車就會去開車門抱下我女兒,直到進屋才放下。他們牽掛她我知道,但是真的沒必要這樣吧,可以等我女兒下了車蹲下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牽著手走不是更好嗎?


觸摸那一抹紅塵3823097


體貼的孩子可能會說:“媽媽,你累了,放我下來,我自己走吧。”“媽媽,你沒力氣了,放我下來,我牽著你走吧。”

而懶惰的孩子可能會說:“媽媽,你再抱我一會吧。”然後使勁地抱著媽媽,怎麼也不肯鬆手。

調皮的孩子可能會說:“媽媽,那你揹著我吧,這樣你就輕鬆一點。”“媽媽,那我自己走一會,你等會再抱我。”

我曾見過一個下雨天媽媽揹著孩子在路上走的情景。雨不是很大,傘由孩子撐著,媽媽揹著孩子,孩子大概三歲左右吧,可能傘有點重,孩子撐不住,完全是抗在自己肩上,也就讓媽媽根本遮不到雨,好在雨不大。媽媽給寶寶說:“寶貝,媽媽背不動了”。寶寶第一時間掙扎著就要下來,然後告訴媽媽:“我們歇一會再走吧。”但孩子怎麼也撐不到媽媽那麼高,只好叫媽媽蹲下來躲雨。媽媽要拿著傘,孩子不讓:“媽媽,你揹著我很累了,我給你撐傘。”媽媽什麼也沒說,就這麼蹲著和孩子在雨裡待了一會。繼續上路時,依然是媽媽揹著孩子……

還見過一個奶奶來接上小班的孫子,每次都帶著背裳,因為孩子從來不走路,每次都要奶奶背。但家裡離學校又遠,只好帶著背裳讓自己解輕點負擔。就連老師的勸說,那孩子也是不聽。奶奶說沒辦法,他媽在家時就是這樣,不管去哪都不願走路,得一直揹著。現在媽媽出去打工的了,更不聽奶奶的話。不然根本不挪動腳步,軟硬不吃……

孩子的天真,需要我們的守護。那些曾經的美好,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滿滿的幸福。同樣孩子的教養,從來不是一天兩天就有結果的,是在父母以及家庭氛圍下,慢慢積累起來的。你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教養,孩子就會有怎樣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