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品牌網 何以解憂,哪個杜康?

中國國家品牌網 何以解憂,哪個杜康?

曹操詩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然而1800多年後,他的同胞後代意欲解憂時卻發現:不知道該喝哪一個杜康。

據瞭解,在這之前,為了爭取“正版杜康”,同處河南的伊川縣杜康酒廠和汝陽杜康也曾短兵相接、火藥味十足過。當時,河南杜康投資集團董事長劉更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從前只要伊川杜康開發一款酒,培養了好長時間,賣300塊錢一瓶,等有了市場份額和知名度,汝陽杜康馬上就會開發一個雷同的酒,賣260塊,對市場進行瓦解和摧毀。”直至2009年前後,河南兩家杜康才合二為一進行重組成為洛陽杜康,“杜康”商標實現了河南省的統一。

“杜康”們之間近二十年的纏鬥爭奪,牽制了兩家酒企的時間和精力,掣肘了業績的發展。作為著名的老字號酒企,兩家杜康甚至未能躋身酒類二線品牌。

西方有一句歷史諺語:“皮洛士式勝利”,意指代價高昂的勝利,得不償失的勝利,漢語或可譯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也許“杜康們”想有意通過訴訟提高商業存在感,但對於杜康酒來說,除了那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詩句外,關於杜康酒現在有哪些產品品牌,幾乎沒有多少消費者知曉。簡單說,沒人佔到便宜,成為勝者。

產品是搭載品牌信息的唯一載體。對於品牌印象模糊,知名度低、接觸度少的產品,想用“壞事傳千里”的思維方式,不僅難以取得消費者的認同,更拉低了自身品牌檔次。按照這樣惡性循環的路子,哪怕曹操曾寫過上百句類似“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詩句,最終在消費者心裡都會變成:何以解憂,杜康在哪?哪個杜康?而導致最終的結果,是乾脆哪家都不買。

“杜康”打架的故事,也是當前許多老字號們不顧大局、聯手“毀”品牌的一個縮影。

針對這一老字號群體最普遍面臨的問題,商務部近期表示,正在著手起草中華老字號認定和保護管理辦法,用法律形式對老字號進行切實保護。

頂層設計的完善固然可喜,但老字號的“招數”不能只是通過法律的完善來解決,如何利用纏鬥的成本和精力來共同建設、維護來之不易又共有的品牌形象,才是正真挑戰。

以杜康為例,多年的商標權之爭,使得雙方無暇於“杜康”商標的保護,杜康商標市值嚴重縮水。目前整個“杜康”品牌邊緣化,讓兩家杜康的日子都不好過。因為杜康商標糾紛,再加白酒市場份額髮生了巨大變化,在競爭格局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兩家杜康愈發艱難。

窩裡鬥誰都不是贏家,只會對品牌造成更大的傷害,兩敗俱傷。如果品牌無法實現統一,企業間也很難做到“一笑泯恩仇”,那麼真正有益的做法,是放棄口舌之爭,下作之鬥。通過產品創新,打造自身品牌特色,讓消費者做出選擇,讓市場來決定價值。

例如,同為中式糕點,北京稻香村創新出京味特色,蘇州稻香村仍然保持江南風味;二鍋頭縱然有牛欄山、紅星、北京等品牌,但在消費者那裡依然有各自的一片空間。

祖宗留下的好東西,需要後人珍惜併發揚光大。相信白水杜康和洛陽杜康,終會不負先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