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于父母,每个人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父母有多少儿 女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就电话对话做过一项调查,看在现实生活中哪个字使用率最高,在500个电话对话中,“我”这个字使用了大约3950次。这项调查结果说明,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那个人实际状况如何,他在内心中都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对每一个人来说,“我”是由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少粮食,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轮美奂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讶。有一位作家当他在博物馆里看到北京猿人窄小的额头时,他为人类原始时期的粗糙而黯然,北京猿人精打制出的石器,用今天的目光看来不过是极简单的玩具。如今很幼小的孩童,就能熟练地操纵语言,证明了现代人已经在进化之路上前进了多远。人的头颅就是一部历史,无数祖先进步的痕迹储存于脑海深处。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如果否认了自身的 重要,就是违背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对 于父母,每个人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父母有多少儿 女

回溯人诞生的过程, 两组 生命基因的结合,更是充满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每 个体,都是机遇的产物。常常遥想,如果是另一个男人和另 个女人,就绝不会有今天的我……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 一个女人,如果换了一个时辰相爱,也不会有此刻的我……即 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在这一个时辰,由于一片小小 落叶或是清脆鸟啼的打搅,依然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我…… 一种令人怅然以致走入恐惧的想像,像雾霭一般不可避免地缓 缓升起,模糊了我们的来路和去处,令人不得不断然打住 思绪, 人的生命就像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谁还有权利和资格说自己不重要吗?

对 于父母,每个人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父母有多少儿 女,“我”是他们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 般飘荡;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 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 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我”的每一点成功,都如同 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心底。假如“我”先 他们面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
对 于父母,每个人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父母有多少儿 女

蓝天覆盖着原野,大地充满了生机。动物吃植物,动物死 后,身体腐烂又成了植物的肥料。生命不会孤立,自然界的生 物链构成了有序的生命体系。“我”要为自己的存在感 到自豪,所有空气、水、食物,所有的事物和生命都离不开“人”这个 生命。一个人的话语,可以带来和平,一个人的艺术品可以改 变诸多人的人生,一个人的智慧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一个人 的良知可以挽救无数生命。
对 于父母,每个人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父母有多少儿 女

“我”是多么重要啊,所以,独一无二的“我”要善待自己,珍惜生命,实现自我,让“我”无愧于来到人世这一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