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许多教师备课就是抄教案?

清渣环卫工

其实我个人比较反感写教案,但是这不代表我不喜欢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我会先看下一节课要讲的主要知识点,看教师参考用书上的重点分析,也会找出相关知识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题型,会找出很多本配套练习册从中抽选出一些带有难度的题和一定要掌握的基础题型在课堂上使用。

而且我比较喜欢用电脑,把重点知识点讲清楚,把题型整理出来,也会网络搜索题型整理出来,我个人认为这是比较便捷的方式。

但是学校领导总是拿教案写的工整的程度来说事,无奈之下只有抄教案,为了应付检查,把历年的教案拿出来再誊写一遍,但是在真正备课时,还是用自己的方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实教了几年之后,知识点来回来去就那么多,不用备课也一样可以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各种知识点和题型也能完美切换。

但是,备课和不备课的差距其实还是有的,就算是老教师也有。

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不喜欢写教案,或者把自己的教案打印出来,剪贴一部分+手写一部分。

形式对管理者重要,内容对老师重要,好像目前还没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上级检查就是看纸质教案。

所以,只能抄啰!


九斗学生心理

备课很有必要,但抄教案毫无意义。教师抄教案折射出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懒政和不思进取,及落后陈旧的教学管理方法。

很多人低估了讲课的难度,认为不过动动嘴皮子而已。

事实上,讲课比演戏更难。演戏只需按剧本设定走就行,没有意料之外的变化需要应对。

而讲课却只能设定宏观路径,课堂生成的空间极大。

所以,要讲好一堂课,必须先备好课。

光备教材不行,还得备学生,备教法。只有充分备课,才能心中有数、气定神闲地上课。

有人认为,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不备课,因为教材内容和流程套路皆烂熟于胸,何必多此一举?

其实不然。且不说教材经常改动,课程标准多次调整,单是学生的社会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也是与时俱进的。

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一定总可靠。只有通过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才能充分挖掘一堂课的价值。

但是,单纯地抄教案却毫无意义,甚至十分有害。

如前所述,一切皆在变化,一切皆在更新,若沿袭老教案上课,无异刻舟求剑,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办公室里常见这种景象:老师们一边“备课”,一边家长里短地聊天,气氛十分融洽。

其实他们哪里是在备课?机械抄写而已,根本不走心!

这样的备课,对于课堂教堂没有任何帮助,因而也毫无价值,反而徒然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为了上好课,教师还得另外设计实用性教案,或是几段话,几幅图,甚至是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一些符号。

也就是说,抄的教案与课堂教学是互不相干的两张皮。

老师们愿意这样做吗?当然不!

之所以做这种无价值、无意义的工作,无非是因为学校把教案作为常规教学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有些学校对教师备课的要求详细到令人发指!必须有多少个字,由几个板块构成,每个板块都有哪些环节……活脱脱就是八股文的标准,还美其名曰“精细化管理”。

可是,老师抄的是旧教案,他们却一无所知,或者假装不知。但老师若书写潦草,却一定会提出批评。

前段时间有位老师的手写教案在网上热传,字特漂亮工整,几可媲美印刷体。

很多人对此赞不绝口,可他们是否想过,该老师写这种教案,会不会浪费很多精力?还有没有时间真正备课?

仍有很多教师抄教案的学校,一定有一个不思进取、毫无创新意识的官僚作风的管理团队。

他们将大量精力用于应付上级检查的表面文章,却懒于探索和钻研更好的课堂教学模式。

他们保守、浅薄、官僚、懒怠,却对能凸显政绩的工作满腔热情。

他们用各种冠冕堂皇的词汇,将自己的懒政与不思进取包装得金玉其外,却败絮其内。

怎样的备课最有用?笔者谈谈自己的构想:

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结合实际设计出通用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式);

学科组集体打磨每一个教案,分工协作,成果共享(PPT、电子稿、纸质稿);

每周交流实践经验,不断完善;

共享教案的基础上,教师个人必须要有二次备课。


毫米

现如今课堂上大多是多媒体教学,而教师还是需要纸质教案,许多教师的教案大多是抄写的,这样的现象该如何看待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备课?备课不是外行人看来写教案,对着教案教学。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教材准备一些讲课材料。不仅是写教案,还有制作PPT、视频、音频等材料。备课是每个教师需要去做的,但不是每节课都要写教案的。

其次,纸质教案是根据课程的要求来完成的,有些新任教师经验不足,会详细的准备教案。这时便会参照课程的相关优秀教案,这些教案都是优秀教师编写较为详细,但不适应于所有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的教案可能会在原有的教案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修改,这样的教案可能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但这些老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年轻教师所没有的。

写教案不仅有助于教导学生学习,还能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能力。学校课堂上已实现多媒体教学,但学校要求纸质教案还需要编写。有些教师来说可能认为没有必要,但根据要求还是会写教案,这时可能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会借鉴相关教案来提交。

无论是年轻还是有经验的老教师,所准备的教案不应该说成是抄教案。一位认真的教师课前准备的教案,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写,可借鉴课程相关的优秀教案来备课,但这并不是抄教案。


决胜网



备课抄教案是部分老师的做法,主要原因还是工作态度问题。

对老教师来说,由于对所教课程十分熟悉了,为了应付检查,照抄自己的旧教案还说的过去,但对年轻老师来说,是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一般来说,学校领导为了促进教学,都很重视老师们的教案。我经历过我们学校几种检查教案的做法。

大多的做法是假期要求备好两周的课,开学后交到学校供领导检查。还有几年是评选出优秀教案,进行展览,让老师们都去参观学习。有时为了防止老师们用旧教案应付检查,教导主任还要在上面签字盖章,注明时间。这些办法都是用来对付个别老师偷懒的做法。




备课写教案是多年来的老传统,不写不行,写了又老重复,确实让老师们忙碌。有几年曾兴起用电脑写教案,有的年轻老师灵机一动,直接从网上下载教案,然后打印出来交上检查,有的备课组甚至都是同一份教案的翻版,这确实起不到作用。

我觉得,年轻老师还是应该认真写教案的,把自己的东西写出来,有利于更好的课堂教学,通过几届的补充修改,形成完美的教案,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最好的促进。

而对老教师来说,学校不必要非要求年年重复地写。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使不详细的写,也能熟练的驾驭课堂教学。年年写实在让人受不了。

可以列出教学提纲 ,可以在书本上多写写划划,也可以放宽要求不检查。



有的学校做得就挺好,规定五十岁以上的老教师可以自己选择,写更好,不写可以简单些,但不允许一点不写。这也是关怀。

没有教案上课,确实说不过去,学校应当弹性要求,督促年轻老师写好教案,不允许抄写别人的,发现这种现象就要提出批评,如果是自己的,再加以改进也未必不可。

如果是抄别人的,如果是从网上直接下载,这就应该制止了。

抄教案是偷懒的表现,特别是年轻老师,更要自觉要求自己。要对教学工作负责任,就应该认真地写好教案。

以上是个人见解,年轻老师们不要有意见啊!


晨曦145610442

其实,社会上对教师这个职业真的存在很多的偏见和误解。

如果没有当过教师的人,根本不太懂得备课这个过程的艰辛。

正如很多人所看到的一样,备课就是抄抄教案,甚至连教案都不用抄就直接上课。

这种情况的确存在。

但事实是,如果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会把备课看得比上课还要重要

那么那种真的只抄教案就上课的老师,在我看来,就只有以下几种情况:

1、已经是老老师了,对上课的很多东西都已经胸有成竹,尤其是经过了多轮带毕业班的经验,已经不需要像新老师那样对教材的细微知识点再去一点点过了,上课的时候已经能够驾轻就熟,自由发挥。所以抄教案只是整理一下基本思路,上课的重难点,中心思想,已经大的框架全都在脑子里了。

2、偷懒或者是没有很强的责任心的老师。当过教师的人一定知道,要把重难点和最新的考试热点结合,真的需要花上很多心思在备课上。一堂课的效果好不好,真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的程度好不好。但还是会有一些责任心不强的老师只是随便应付,这种人,确实该好好思考一下,当初选择当老师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个老师是真的在认真备课,甚至在家里熬夜准备备课的资料,但是你看到他只是抄了教案而已。就像有些学霸,看起来从来没有好好学习,但是考试就是能拿高分。为什么?他们很多人是在暗地里花功夫的。有句话叫,你要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种老师对工作的精神是值得赞许的,但是也不要太劳累了。

如果肚子里没有墨水,还只是抄抄教案就上课,这种人真的不应该来作老师。


小妹说历史

我敢说,稍微有点追求的教师都不是这样。

对于这个问题我实在有话想说,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新教师而言,抄教案不代表你就能上好课!我们来分析分析原因。

一、抄教案抄不了别人独有的教学风格。

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教师由于性情、语言、思想、教学理念等的不同,上课呈现出来的风格也就各不相同。如果你想选择参考的那份教案非常棒,但是教学风格和你完全大相径庭,那么就算你能完全复制这份教案去教学,你也只是照本宣科,失掉了其中最关键的部分,也失掉了你自己的教学色彩。

二、抄教案抄不了别人完备的教学思路

清晰的教学思路是确保每一位教师教学过程流畅、沉稳、能灵活应变教学突发状况的最佳防备。一堂课45分钟,不是上去念叨两句就能应付过去的,一个好的课堂要做到每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铺陈有序、稳步不乱。教师要对教学的流程和教学思路烂熟于心,有自己的教学主线,才能使你的教学不偏离主干,精而实。复制别人的教案,那是别人的教学思路,或许并不适合你的思维方式。

三、抄教案抄不了别人的教学生成。

每一个课堂都不会是安安全全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情况按部就班进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对教师授课的反馈都会随时影响教学的开展。教师就要学会利用这些“小意外”,进行有效的教学生成,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进行教学上的有效引导。这些都得要求教师对授课的内容完全彻底地掌握,而抄教案只能抄个表面而抄不了内在。

四、教学思考促成教学的操作。

教师备课不仅是准备教学的内容,更要准备教学的环节和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课文解读能力。能否从课文中解读出自己的东西,决定你是否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其次才是去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选取适当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们。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成绩三两事

笔者从教近30年,曾在中学当教务主任多年。自己备课,组织检查老师备课是常事,因此感触较深。现就个人经历和经验谈谈看法。



1、备课和讲课有关联,但联系不大。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深钻教材,把握重难点,设计合理的讲课方法,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突破难点、加强重点。作为老师必须备好课,把握好每个考点,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课没备好,教学效率就会很低。作为那些没经验的老师更是要重视备课,通过备课迅速掌握知识结构和各个考点,便于在教学中去落实。

课备的好不一定能讲好,教学效果也不见得很好。因为讲课要看综合素质,学生组织、语言表达、临场应变、课堂发挥等都影响教学效果。因而个人觉得当教师知识点都弄通教材吃透之后不必过于看重备课,那种离开备课不会讲课的老师,行的是本本主义,效果也不一定好。

2、对于备课的过分要求把老师逼成了“誊写先生”。有些领导思维固化,以备课节数多少、字数多少、字迹工不工整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依据,因而逼出了许多“誊写先生”。老师们抄教案,忙敷衍,没有实际效率。



前不久一位教师备课字迹工整,一丝不苟受到网友热捧,笔者看到未免好笑。我原来的同事也有一个备课字迹清秀一丝不苟的,从来没考过特别出色的成绩,倒是我们不太看重备课的几次中考获得全市第一。

逼老师当誊写先生,耗费了老师大量时间和精力,让原本可以进一步钻研教材钻研试题的事件浪费在机械无效劳动上,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为有上述思想,笔者管理的学校,三年前启动了电子备课,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老师备详案,五年以上的可以备简案,教学成绩也一直优秀。当然,实行电子备课也让部分教师变懒,其他时间并没有用在教学上,这也是笔者苦恼的地方。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就有弊,这些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去创新、去摸索,把握好度,顺势而为,这样才能不促进工作。你说呢?

(图片来源网络)


文轩阁

这问题问的很内行呀,不会是同行吧。

当老师很多年了,刚毕业时教初中语文,那个时代电脑还没有普及,学校里也没有这么多烂七八糟的事情,就是一心一意的备课,讲课。唯一可以参考的就是有本教师参考用书。像后来的啥鼎尖教案啥的都没有。学校可以上网地电脑很少,轮不到你去网上搜索你所需要的资料。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参考书,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教案。





后来网络发达了,有了电子备课室,要写电子教案,要知道这比手写教案还要花费时间多得多,好赖我们还不是每天都必须有电子教案,一年上交几课自己认为优秀的有代表性教案参加评选就可以了。


那么每天上课依然是要手写的教案的,不拿教案不允许上课,手写教案每天必须有。讲完课后复习期间必须有复习教案。我们都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书写。年终上交备课本评选优秀,评上的发奖金。钱无所谓多少,是个荣誉,是个鼓励,所以写着也很用心。

近几年,老师们都说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了,每天用于上课的时间都快没有了。一天天忙于各种活动,培训,检查。该老师干的不该老师干的统统分配给老师。从早上不到七点上班到下午下班忙的团团转,有时还不一定给学生安心的上一节课。各种收取费用的无聊培训,不收取培训费用的新型办公用品培训,层出不穷。

现在有了智慧教室,智慧教室要正常使用,所以必须要去智慧教室录课。先培训智慧教室如何使用,然后写心得体会,啥都写心得体会。光我们写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就写了一大本写少了师德不过关。

没时间写教案。办法总比困难多。老师们就想出来抄袭教案的办法。不能抄网上的,抄写上一年别的老师的旧备课本,用来蒙混过关。实际讲课老师们不按教案讲,各有各上课的一套。

真心说一句,啥时能心里清清静静地好好的给学生上一堂课呢。不该教师干的事少摊派给教师。起不到啥作用的培训就别劳民伤财的进行培训了没有啥实际意义。那样我们依然能写出最优秀的教案来。


心中百合静静开

我是一位一线教师,针对这个问题真是太熟悉了,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的教案为什么都是抄的,而不是认真去备课呢?教师抄教案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备课呢?

实际上,目前教师的教案与备课完全就是两回事,不能再去简单的等同,为什么?因为现在上课几乎都用上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就是备课的整个过程。请问,还有必要再把同样思路的内容抄到教案本上吗?

对于教案的书写,我再多说点儿。

教案,顾名思义,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计划、方案。我建议刚参加工作的新任教师,在第一轮的教学工作中,或是五年工作以内,必须认真写教案,甚至写详案,写反思,这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但如果工作经验丰富了,可以简写,甚至不写,但是课件必须要认真完成。毕竟课件是教学的基本思路!

但为什么教师不愿意认真写呢?

最主要原因就是有了多媒体教学,完全没有必要再做重复的劳动,可以节省时间;还有就是教师的时间问题,一周周的过去,会发现,教师很难有静下来的时间来备课、写教案。我想这就是最主要原因!

所以,教师的教案没有以往认真了!


中学道法老师

先说说老师为什么要备课写教案。当老师的跟科学研究者不同,科学研究者只要在本专业领域潜心研究努力工作就会在本专业取得一定的成就。当老师就不同了,专业知识掌握的再精深,就是跟学生说不明白,这个老师就不是合格的老师。



这就看出备课的重要性了。备课不单单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备教法。我来说说我这几十年写教案的发展过程吧。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现成的教案可供参考,我是跟着一位老教师听课,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如何突破,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典型习题等等,这些都会经过我的总结分析再现在我的教案里。这个阶段的教案是我写的最详细的,甚至连段落转接语都写上了。在教了四五轮以后,对教材有了较深的理解,对学生在学习各知识点时会碰到的问题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对应的题目张口就来。这时候备课的内容比年轻时要简化很多,主要是重难点分析,典型例题和需要学生做笔记的内容了。



题主说的抄教案的问题,在现在的教师中还是有的。但是也分几种情况。一种是现在市面上可以买到或从网上下载很多的优秀教案,这些教案大部分是有经验的教师精心撰写,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给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提供很大的帮助。但这些教案的通病是备教材较细,但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年轻教师借鉴可以,但是全盘照抄肯定不合适,且重难点直接照抄别人的,就少了自己分析教材的过程,对教材的理解必定不深刻,对自己的成长不利。还有一种是已经工作了至少十几年的教师了,他们已经经过了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且同一本教材教了四五遍已经算是烂熟于胸。这时在备课时只要在原有的教案上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修修改改就可以了,这种抄教案应该是对以前教案的修改补充,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总的来说,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一定会把备课和写教案当做非常重要的事来做。事实上,表面上看一个老师每天就上那几节课,看起来很轻松。事实上老师会在备课上花大量的时间,有的教师为了上好一节课甚至会备课到深夜。当然那些混日子的老师就例外了,他们为了应付检查就全盘照抄别人的教案,这种行为是对学生严重的不负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