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兩千多年來,漢文帝劉恆入主長安,繼位稱帝的傳奇故事歷來被人們津津樂道。

每當讀到這段歷史,總會感嘆劉恆的好運氣:少年時期早早躲開了呂雉的殘害,成年後陰差陽錯撿漏撿了個皇位,他大概是漢朝運氣最好的人了。今天,我們就來深挖下這段傳奇故事的前因後果。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漢文帝像

01

一切始於一場陰謀

公元前180年,叱吒漢廷十六載的呂太后去世,在以周勃、陳平等為首的大臣們平滅了密謀篡位當皇帝的呂氏家族後,突然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沒有合適的皇帝人選了!

在諸呂被滅後,一場宮廷會議緊鑼密鼓地展開了。會議的參加人員自然是功臣派與皇族派的代表們;會議主題是:選誰做大漢的下一任皇帝?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平諸呂之亂圖

咦,未央宮不是還有一位小皇帝劉弘嗎?皇帝還在,大臣們就私下討論推選下一任皇帝,這不就是謀逆嗎?事實上,司馬遷也認為他們是在搞陰謀,《史記·呂太后本紀》中記載:“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在這種騎虎難下的情勢下,周勃等人一致認為小皇帝劉弘是呂太后掩人耳目的傀儡,既然他們已將呂氏族人徹底地剷除,從政治上否定了呂太后,那麼也必須否定小皇帝劉弘的合法性。基於這個前提,他們向外宣稱,劉弘及其兄弟不是漢惠帝劉盈所生,都是呂太后殺人母,接到皇宮來撫養的傀儡。

年僅四歲的劉弘雖然貴為皇帝,但是仍然無法主導自己的命運。至於皇帝之位會花落誰家,對於大臣們來說,一想到大漢皇權的走向將會出自自己的選擇,就激動的渾身發抖,於是,這場陰謀大會的爭論呈現白熱化。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一派認為要從高祖劉邦的龍子中選擇,另一派的意見是從劉邦的孫子裡面選擇。如果從劉邦的孫子裡面選擇的話,那就非首先舉起“誅呂衛帝”大旗的齊王劉襄莫屬了。但是立馬又有大臣跳出來強烈反對。理由是:本來呂氏就是利於外戚的身份幾乎危及到劉氏宗廟,如今齊王的舅舅駟鈞就是一個惡人。你們剛剛費勁剷除了呂氏,難道還想再造出一個新的呂氏外戚嗎!

當時參會的大佬們肯定不樂意再看到一個新的外戚集團的崛起,於是,劉襄就被排除在外了。

還在誅呂行軍途中的劉襄聽到這個消息,立馬就蔫了。這個消息無疑是粉碎了他的皇帝夢。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影視劇中的劉襄

龍孫不行,那就從龍子裡面挑吧。劉邦一共八個兒子,早死的有兩個,被呂雉殺掉了四個,現在只剩下兩個,

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也只能從這兩個裡面挑了。有人認為應該選劉長,但立刻被另外的人否定了。理由是:淮南王劉長年紀還小,母家又惡,這要是當皇帝了,保準又出現另外一個呂氏。

對於這幫朝廷大佬來說,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看來呂雉留給他們的心裡陰影太過於深刻。其實根本原因就是他們不願意看到再出現另外一個外戚集團將他們的權力架空。所以說,表面上他們是在選皇帝,其實是在做自己將來政治命運的風險分析,誰成為皇帝他們並不關心,他們真正關心的是自己的權力與利益,以及將來被欺負的風險。

無疑,代王劉恆就非常符合這個條件。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影視劇中的劉恆

02

每一個成功皇帝的背後都有一位傳奇母親

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上有哥哥,下有弟弟,他不是最受寵愛的,也不是最引人注目的,甚至可以說是默默無聞的,就像他母親薄姬在劉邦所有老婆中的待遇一樣,從來都是邊緣人物,無關痛癢。

公元前196年,劉恆被封為代王。代國屬於邊疆之地,常年飽受匈奴騷擾之苦。本來代國的諸侯王是劉邦的二哥劉仲,但是匈奴打過來的時候,劉仲沒有抵抗竟然逃跑了,讓劉邦既憤怒又尷尬,於是就把劉仲的諸侯王降為了候爵,把自己寵愛的戚夫人之子劉如意封為代王。後來異姓諸侯王張敖被廢,劉邦就把面積更大,地理位置更好的趙國封給了劉如意。於是,代國就像是一件舊衣服,老爹喜歡的小兒子不穿了,才給了哥哥劉恆。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影視劇中的劉盈和劉如意

代國山高水遠,條件艱苦,不利於小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還要提防兇惡的匈奴人。本來應該以諸侯王的身份暫居長安,等待成年後再前往封地就藩。然而,劉恆的母親薄姬卻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就是讓還未成年劉恆前往封地就藩。

看似魯莽的決定,卻被史家大加稱讚,為何?都說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

對於劉恆來說,成功的皇帝背後有一位傳奇的母親。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影視劇中的薄姬

薄姬,本來是楚漢相爭時期一個失敗英雄魏咎的弟弟魏豹的妻妾。魏豹被立為魏王時,薄姬被她母親送進魏宮服侍魏豹。雖然薄姬的母親以前是魏王宗室後代,但是家道中落,已經無權無勢了。為了幫助女兒上位,薄姬的母親請一個算命高手給薄姬卜了一卦,說

薄姬當生天子,這就叫做製造輿論。魏豹得知這個消息大喜,果然對薄姬變得極為寵愛。現在看來,薄姬確實是生了天子,可惜不是魏豹的。

後來,楚漢相爭,劉邦正和項羽打得天昏地暗,難解難分。作為諸侯王的魏豹,先是投靠項羽,後來又投靠劉邦,後來看到項羽佔了上風,又去投靠項羽。不作就不會死,歷史更是告訴我們,騎牆派是沒有好下場的。劉邦被魏豹牆頭草的做派徹底惹怒了,派曹參滅了魏豹。就這樣,作為魏豹寵妾的薄姬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劉邦的戰利品。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薄姬起舞

歷史上薄姬並非以姿色聞名,也並沒有給劉邦留下過於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劉邦當時忙於跟項羽互掐,就把薄姬給忘記了。等到劉邦勝利稱帝后,有一次跟管夫人、趙子兒兩位美人娛樂,聊著聊著就提起了薄姬,才讓劉邦起了心思召見被他冷落一年多的薄姬。其實,管夫人、趙子兒兩位跟薄姬是少年時期好姐妹,三人相約,不管誰富貴了,都不能忘記其他人。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劉邦與薄姬短暫的甜蜜過後,就轉身投入戚夫人的懷抱了。也許是老天聽到了薄姬的祈禱,讓她生下了劉恆。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薄姬與劉恆

可以說在這孤苦無依的後宮,劉恆就是薄姬的全部,母子兩人相依為命,小心翼翼的在這充滿傾軋的後宮中求生存。感受不到來自丈夫的溫情與呵護,也自知隨著劉恆的成長,將來有很大概率會成為皇位之爭的犧牲品,當劉恆被封為代王的消息傳來時,薄姬喜極而泣,無數日夜的祈求終於得到了老天的憐憫。

忍受著骨肉分離的痛苦,薄姬將兒子劉恆送出了長安城,她只希望劉恆能夠離這座吃人不吐骨頭的城市越遠越好,最好一輩子都不要回來,在封地代國平平安安得過完下半輩子。也許是老天不忍看那骨肉分隔千里不能相見的人間悲劇,在暗中又幫助了薄姬一次。劉邦死後,呂雉見薄姬地位不高,之前也不受劉邦待見,就大筆一揮,准許薄姬出宮,到其子劉恆的封地養老。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劉恆侍疾圖

但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劉邦死後,呂雉開始對劉邦的其他兒子逐一下手,剪除她的親生兒子劉盈的所有威脅。從劉如意到劉恢,最終,呂后將矛頭對準了劉恆。呂雉用趙王的封位來試探劉恆,上文也提到過,比起代國,趙國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地理位置,都要好得太多。趙王之位看似封賞,實則是試探劉恆有無上位的野心,如果劉恆接受封賞,那等待他的不是王爵,而是屠刀。

這時劉恆業已二十一歲,傾注薄姬全部血淚的劉恆已然明白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呂雉的陰謀也被母子兩人識破,但是如何才能在保護自己的同時而不激怒呂雉,是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經過母子兩人的一番討論研究,最後制定了以下回復呂雉封賞的推辭:非常感謝您的提拔和厚愛,但是我已經習慣代地的生活了,請讓我繼續留在代地,為國家駐守邊疆,發光發熱吧。

呂雉收到這個回覆後,對劉恆的識時務和小心謹慎感到滿意。

劉恆,逃過了這一劫。

03

天上掉餡餅,美味還是毒餌?

對於身處代地的劉恆來說,長安在他的回憶中只有模糊的童年印象,而呂雉暗藏殺機的陷阱讓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放鬆警惕,也許只有在這山高水遠的代地,他才能稍微放鬆,同時也在心頭祈禱,長安的人都把他忘記吧。老死代地,才是他最終的命運。

所以,當他聽到來自長安的使者請他去長安做皇帝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莫非又是一枚毒餌?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於是,劉恆把近臣心腹都召集過來開會,對使者帶來的消息進行研究討論。跟劉恆的意見一樣,郎中令張武也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他認為這是周勃和陳平設計的圈套,這幫人以前都是跟隨高祖劉邦從戰場裡走出來的,都是玩計謀的高手,剛剛血洗了呂氏,就以迎大王為名,來者不善啊,不可不防。

當然也有支持劉恆前去長安的,中尉宋昌認為表面上周勃等人是因為獲得北軍將士的支持才剿滅呂氏的,但實際上依靠的是太祖的積威。如今劉氏江山穩固,深得人心,如果大臣要作亂,沒有百姓的支持,他們能搞出什麼么蛾子。再加上天下各地都有劉氏宗親諸侯,人多勢眾,不用害怕。而且高祖的兒子裡面只有劉恆以賢聖仁孝聞名天下,所以大臣為了天下迎劉恆為天子,不用懷疑。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跟近臣的討論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能問計於老天了。劉恆只好卜一卦,得到一個“大橫”的結果。何為大橫?《史記》裡面記載的卦象的原話是“大橫庚庚,餘為天王,夏啟以光!”翻譯成白話文,意思就是:大橫預示著更替,我將做天王,就像夏啟繼承大禹的基業併發揚光大。從卦辭來看,這絕對是一個上上籤。漢朝是一個迷信的時代,占卜、卦辭在人的生活中扮演著很重要的指導作用。已然得到絕妙的卦辭,但是劉恆依然不敢確信,問占卜師:“我已是諸侯王了,還當什麼王?”與其說是問占卜師,不如說是劉恆內心的自問自答。占卜師只好配合著回答:“這個王不是諸侯王,而是天王、天子。”

正所謂“天與弗取,反受其咎”,劉恆派舅舅薄昭先趕往長安以探虛實。經過薄昭和周勃的溝通,才得以消除疑慮,入主長安,登基稱帝。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04

削藩,迫在眉睫!

劉恆當了天子後,在他放開手腳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之前,其實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擺在他面前——諸侯國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西漢版圖

劉邦剛建立漢朝,總結秦朝滅亡的教訓,分封了許多功臣和劉氏宗親諸侯王,所以西漢的版圖是由一個個相對獨立的諸侯王國組成的。這些諸侯國雖然受到中央的節制,但是享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政權:諸侯王可以自行任命二千石以下官員;可以向本王國境內臣民收取賦稅。這些諸侯王國一般都轄有數郡之地,封域遼闊,戶口眾多,實力雄厚,實際上成為能與中央政權分庭抗禮的獨立王國。

劉邦當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在位的時候也削藩,清除異姓諸侯王,分封劉氏宗親;呂后掌權的時候也削藩,整死了幾個劉邦的兒子,將呂氏族人分為諸侯王。到了劉恆登基的時候,諸侯國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了。以“仁孝”著稱的文帝劉恆並沒有採取劉邦和呂后那種血腥的屠殺政策,而是不動聲色地削藩。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影視劇中的劉恆

文帝削藩時,只說很憐憫弟弟趙幽王(劉友)的死。於是,就封趙幽王的兩個兒子都當了王;這種結果,表面上是一種恩賜,其實就是後來主父偃推恩令的實踐。因為,這等於把趙國割成兩塊,讓趙王的兩個兒子,一人佔一塊。後來,文帝又封齊王劉肥的六個兒子都為王;又封淮南王劉長的三個兒子都為王。削藩,文帝幹得不聲不響,卻達到了既定目標。

被稱為“史上最好命的諸侯王”的劉恆,稱帝以來,削藩、鎮壓叛亂,發展經濟,勵精圖治,最終開創“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抽絲剝繭,這一切竟然始於一場陰謀......

劉恆繼位,是一次諜影重重的陰謀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