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方案》将带给南沙哪些发展机遇?

日前,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深改方案》)。《深改方案》提出“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的目标和定位,并提出了18项具体举措。

《深改方案》将带给南沙哪些发展机遇?

挂牌3周年后,南沙自贸片区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肖雄 摄

《深改方案》在广东自贸区挂牌3周年后出台,其中有何深意?作为广东自贸区中“块头”最大的片区,南沙可以从这次广东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2.0版本”中寻求哪些发展机遇?

 1、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

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方案:依法将下放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省级管理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解读:一个月前,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营商环境评估分析报告》中显示,在南沙自贸片区开办企业总共须2个手续,可在半天内领取营业执照,行政收费成本为0,速度比肩新西兰。

数据的背后是南沙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的决心和行动。自贸区成立三周年来,南沙累计形成376项改革创新成果,平均每三天推出一项改革创新举措,其中1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90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40项在全市推广实施,“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

《深改方案》将带给南沙哪些发展机遇?

南沙作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是参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其集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新区于一体,先行先试优势明显。在自贸区挂牌3周年节点,南沙发布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十项政务服务改革举措,将在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2.0版、实行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改革、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打造企业投资建设工程审批服务新模式、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新模式、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行“智能体检式”的现代化管税机制、推行“即刻办+零跑动”服务模式、打造“指尖微政务”、推进办税便利化10个方面继续优化营商环境。

 2、推动人才管理改革

开展外国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

方案:探索将有关境外人才省级管理权限赋予自贸试验区。开展外国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建立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和医疗保健服务通道。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享受快速通关便利。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制度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解读: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今年3月,《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集聚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出台,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可获1000万元安家补贴,首次毕业的本科生也可申请2万元住房补贴。

其中,实施细则全面优化升级高端领军人才支持保障,既加大支持力度,又鼓励“柔性”引进,同时强化配套服务。对全职工作的高端领军人才,给予200元—1000万元安家补贴。对每年在南沙工作3个月以上的短期创新人才,按天给予补贴。此外,还为高端领军人才配备“高端人才卡”,提供医疗、通关、住房、入户、子女教育等12项便利化服务。

《深改方案》将带给南沙哪些发展机遇?

南沙一期人才公寓“晴海岸”的内部装修,图为3栋05户型的客厅。(资料图)

而为进一步强化并形成具有人才竞争力的多元住房保障体系,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南沙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成熟做法,探索研究出台《广州南沙新区试点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并初步确定了试点项目,计划今年内推出约300套共有产权住房。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以购买南沙新区共有产权住房的60%产权用于自住,五年后可定向转让给符合申请共有产权条件的个人或南沙共有产权住房代持机构,也可按市场价格购买政府份额后获得完整的住房产权。

下阶段,南沙还将通过集中新建、开发项目中配建等方式筹集共有产权房的房源,将重点优先解决南沙发展重点领域内紧缺型人才和港澳青年的居住需求,兼顾进驻本区的央企、重大开发投资和优先发展的企业无房员工的住房需求,逐步覆盖户籍夹心层家庭。

 3、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建设国际航运枢纽

方案: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打造全球港口链。促进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的合作对接,畅通与香港之间的物流大通道。

解读:港口是开放的代名词。自贸区挂牌三年以来,南沙港货物吞吐量累计超9亿吨,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近90条;集聚了全球知名班轮公司,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城市。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4.5%;跨境电商从0.3亿元发展到72亿元,几乎从无到有。

飞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港口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当前,南沙港已建成16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年吞吐能力达到1600万标箱。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一期工程实现了10万吨级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通航;大湾区物流通道打通。通过粤港跨境货栈模式,香港机场与南沙保税港区物流园区一站式“空陆联运”,物流运输时间可压缩1/2以上。

《深改方案》将带给南沙哪些发展机遇?

南沙港。(资料图)

航运物流要素快速集聚。自贸区挂牌以来集聚了4800多家航运物流企业,增长超过12倍;中远海运散货全球总部、中远航运风电总部、唯品会跨境电子商务总部等航运物流总部企业落户南沙,成立了50亿元规模的航运产业基金。

下一步,南沙将加大开拓国际航线力度,与沿线国家缔结友好港口;推动自贸制度向国际规则转变,助推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推进南沙港四期、国际邮轮码头、近洋码头、海嘉码头等一批重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推动国际航运中心跻身世界前列、国际贸易新枢纽功能和国际物流中心功能不断强化。

此外,《深改方案》还提出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在金融商务方面,南沙集聚金融机构3300家,融资租赁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租赁集聚地,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已落户。

 4、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

促进粤港澳经济深度合作

方案:促进粤港澳经济深度合作,推进广州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先行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港澳高端服务业和高层次人才。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基地。推进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解读: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南沙,正在向区域交通枢纽转变。5月25日,作为世界最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虎门二桥项目全线合龙。2019年,虎门二桥将实现通车,虎门大桥交通拥堵情况将得到缓解,30分钟内到达深圳宝安机场、前海地区。与此同时,南沙正在加快建设总投资额2505亿元的91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实现从南沙到湾区核心城市的“半小时生活圈”。

《深改方案》将带给南沙哪些发展机遇?

跨径1688米的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桥顺利合龙。《南沙新区报》刘伟 摄

不仅物理上的交流互动将更顺畅,依托自贸区区块的规划建设,南沙将通过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区、金融集聚区、合作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区,为全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提供重要平台和支撑。其中,依托南沙枢纽,在周边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探索内地和香港社会管理创新及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机制,研究在内地法律框架下借鉴引入香港标准规范,充分发挥香港产业、服务和管理优势,形成南沙与香港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规划明珠湾起步区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金融集聚区。在灵山岛、横沥岛尖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重点发展特色金融,强化与香港金融业的深度合作,引领湾区金融创新。

 ■专家观点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

南沙将获得更大改革自主权

“国务院发布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深改方案》,三地《深改方案》有共性部分,也有个性部分。共性部分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个性部分如广东自贸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说。

孙元欣表示,广东自贸试验区《深改方案》内容丰富,有许多亮点。其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其二,改革领域有所拓展,如增加了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推动人才管理改革、创新跨境服务贸易管理等;其三,用“探索”一词有19处,如探索建立与港澳地区资金互通、市场互联的机制,研究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围的税收政策安排;其四,获得更大改革自主权,如将有关境外人才省级管理权限赋予自贸试验区;强化自贸试验区同广东省改革的联动,具备条件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面实施,或在广东省推广试验。

《深改方案》将带给南沙哪些发展机遇?

空中俯瞰明珠湾起步区。(资料图)

“《深改方案》关于南沙片区的提法有两处值得关注。如‘广州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先行区’重大项目建设,‘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平台建设。”孙元欣建议,南沙要积极选择一些探索制度创新任务,如探索推动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拓展至技术贸易、服务外包、维修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等,发挥好改革“排头兵”的作用。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

南沙可以发挥连接内地和港澳的窗口作用

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看来,本次《深改方案》最大的亮点便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

“有别于天津自贸试验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的优势在于毗邻港澳。”林江说,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在自贸区的改革试点任务如果取得成功,可以先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复制和推广。通过大湾区的载体,和自贸区政策优势叠加,为改革创新试点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力度。

《深改方案》将带给南沙哪些发展机遇?

南沙自贸区。(资料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