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際社會沒有要求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棄核,並對他們實施制裁?

AntiBW

維護《核不擴散條約》的責任在世界警察美國

一、維護《核不擴散條約》的責任主要由美國承擔

1.《核不擴散條約》介紹。核武器威力巨大,甚至擁有毀滅國家的能力。有鑑於核武器的破壞力,為了維護世界和平、更為了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1953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向聯合國大會建議,建立一個防止非核國家發展核武器的組織;1957年,根據艾森豪威爾的建議,成立了國際原子能機構,該機構目標是促進核技術用於和平發展、管制核技術用於軍事領域。1960年,法國擁有了核武器;1964年,中國擁有了核武器。對於中法擁有核武器,當時世界兩大超級強國美國和蘇聯非常不安,開始秘密談判,提出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68年,聯合國大會正式核准了《核武器不擴散條約》。

2.美國是《核不擴散條約》的主要維護者。《核不擴散條約》由美國和蘇聯共同發起、聯合國大會核准。根據《聯合國憲章》的相關條款,執行和維護該條約的責任在安理會,也就是說安理會有權力制裁違反《核不擴散條約》的國家。但在實際操作中,只有美國與蘇聯有能力制裁其他國家。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國,也就成為了《核不擴散條約》的主要維護者。

《核不擴散條約》簽署現場

二、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擁有核武器卻沒有受到制裁,主要原因在美國

1.印度擁有核武器沒有受到制裁的原因。1956年,印度建成了第一個核反應堆CIRUS;到了60年代,印度明確表示不放棄擁有核武器的可能,也一直沒有加入《核不擴散條約》;1974年,印度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1998年,印度正式宣佈擁有了核武器。當外界瞭解到印度擁有核武器的時候,已經成了定局。美國鑑於印度重要性,特別是對北方鄰國的制約作用,沒有對印度擁有核武器進行制裁,而是採取了默認的態度。

2.巴基斯坦擁有核武器沒有受到制裁的原因。1947年,印巴分治以後,因為克什米爾和宗教問題,印度和巴基斯坦進行了三次印巴戰爭。因此,巴基斯坦對印度十分警惕,近乎於與印度同時開始了發展核武器計劃。1998年,印度公開宣佈擁有核武器以後,巴基斯坦也公開進行了5枚核武器試驗,也正式公開有核身份。因為印度沒有受到制裁,更是為了在南亞平衡印度,美國也沒有對巴基斯坦進行經濟制裁。

3.以色列擁有核武器沒有受到制裁的原因。第一,以色列從來沒有承認擁有核武器,也不是《核不擴散條約》的簽署國;第二,早在1960年,美國就發現了以色列在法國的幫助下開始建設核反應堆,1969年尼克松政府曾經研究過對以色列用核進行施壓,但是在美國猶太勢力、特別是在國務卿辛基格的影響下,此事不了了之。所以,以色列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核武器、卻不公開承認的國家。


美國觀察室

以色列

1968年,以色列成為僅次於五個核大國,第六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那個時候,美國和蘇聯雖然已經開始探討如何控制核武器的擴散,但是核不擴散機制還很不健全,甚至五個核大國之間都沒有都沒有達成共識。

雖然美國當時沒有阻止以色列擁有核武器,如果事後美國想逼迫以色列銷燬核武器,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由於以色列是美國的堅定盟友,以色列擁有核武器,就會象毒刺一樣插在中東地區的心臟地帶,維護美國的中東利益。因此,美國和西方國家並沒有主觀意願逼迫以色列棄核,更不能對此進行經濟制裁


印度

1998年印度進行核試驗,立即成為當時國際社會的重大事件。五個核大國的首腦在第一時間碰面,決定不承認印度和巴基斯坦核大國的地位。雖然口頭上五個核大國一致要求印度放棄核武器,但是並沒有達成逼迫印度棄核的具體措施,也沒有像對待伊朗等國一樣,對印度實行經濟制裁。

印度逃過經濟制裁,主要還是因為地緣政治的原因。美國和西方國家希望印度發展壯大起來,成為亞洲一極,與日本一道,遏制亞洲其他國家的發展。一個擁有核武器,更加自信的印度,當然更符合美國人的利益。

當然,印度也是一個有相當規模的國家,進入新世紀之後,印度經濟再次起飛。以現在印度的經濟規模,國際社會再想對印度進行經濟封鎖,逼迫其放棄核武器,已經不大可能了。


巴基斯坦

美國希望印度遏制其他國家,自然別人也希望有人遏制印度。印度進行核試驗之後不久,巴基斯坦也進行了核試驗,而且技術水平更高,開展的是可以引爆氫彈的,用濃縮鈾原子彈。

既然五個核大國不能達成對印度的經濟制裁措施,也就不可能在制裁巴基斯坦問題上達成一致。

反觀近期比較熱的伊朗沒有大國的直接庇護,又有以色列的步步緊逼,伊朗擁有核武器幾乎沒有可能。


衝擊時評

國際問題還是橋本來回答。


本次的問題是為什麼國際社會沒有要求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棄核,並對他們實施制裁?問題非常複雜,讓橋本一一解答。


首先以色列的核武器問題。以色列從來沒有承認過自己擁有核武器,但是在上個世紀末,曾經有位參與以色列核武器開發的工程師在歐洲公佈以色列的核武器開發內慕,讓世界第一次知道以色列擁有核武器,而且這個數目是核彈頭約200-400枚之間,當時這個情報讓世界震驚,但以色列第一時間否認這樣的情報,不久這位工程師被摩薩德又誘拐回以色列,再也沒有在世界露面。所以以色列自己沒有宣佈擁有核武器,所以談不上對其制裁,而且在美國的暗中保護下,以色列的核武器問題成為世界政治之謎,現在在世界各種場合除了伊朗幾乎沒有人提及以色列的核武器問題,因此核武器成為以色列的一種威懾性武器,而不是公開談的武器。


其次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核武器開發問題,這兩個國家曾經進行過幾次戰爭,都想最終消滅對方,所以想到了核武器這種最終解決問題的辦法,雙方都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秘密進行核武開發,當時是東西方冷戰,而且不久之後就有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爆發,所以這兩個國家核武器開發就不受到關注,但是在冷戰結束後,蘇聯大量工程師外流,印度與巴基斯坦雙方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核武器開發的方法,特別是巴基斯坦是通過國際核武黑市獲得核武器。


當印度率先試驗核武器後,巴基斯坦也相對應馬上公開核武器的試驗,你來我往各不相讓,並且印度與巴基斯坦都退出了國際核組織。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對印度與巴基斯坦實施了制裁,要求其停止核武開發。但美國的制裁也是應人而異,所以當時對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制裁因各種原因,不到10年全部取消,這兩個國家實際上成為核武器的擁有國,也加入了核武大國行列。當時對巴基斯坦核武器,美國最擔心核武器的擴散,現在這個問題也存在,相對於印度的核武器,巴基斯坦一直是美國監控的對象。


橋本看日本

目前世界上除了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外,還有三個國家事實上也擁有核武器,並且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默認。這三個國家分別是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那麼為什麼國際社會沒有要求他們棄核,並對他們實施制裁呢?
(以色列城市耶路撒冷)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一直都主要是美國在維護著《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執行,因此美國的態度在各國擁核過程當中具有最為重要的作用。如果美國對一個國家的擁核事實表示了默認,那麼其它國家也就沒什麼辦法,畢竟他們不可能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單獨對一個國家採取軍事行動。所以只要美國默許,那麼很多國家的擁核現狀最終會生米煮成熟飯,而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屬於這樣的例子。

以色列的核研究最早開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期間一度得到了法國的大力幫助,1967年以色列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核裝置,他也就在這之後不久獲得了第一件核武器。可以說,以色列的核開發和擁核時間比大多數國家都要早,甚至《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都是在以色列擁核之後的1970年才簽署,而以色列一直沒有簽署該條約。
(美蘇兩國代表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實際上美國在以色列擁核之前就已經獲知了以方的核計劃,當時美國給以色列施加了很大的壓力促使其放棄核武器,但是當時以色列與周邊國家正好爆發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其生存環境相當糟糕。鑑於這樣的情況美國就沒有再對以色列擁核施壓,沒有美國的反對,那麼以色列的擁核事實自然是難以改變。原本以色列的擁核時間就很早,他也沒有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以色列對於自己是否擁核始終持模糊政策。另外核武器掌握在以色列的手裡相對比較安全,在這一系列的因素之下,國際社會自然就默認了以色列擁核的事實。

再說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的擁核時間基本是同步的,印度的核武器開發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但是當時印度因為有蘇聯這個國家的安全支持,且印度政府高層反對將核技術武器化,所以印度此時並沒有尋求擁核。不過在蘇聯解體之後,印度逐漸地開始通過擁核來尋求自保,並且擁核還可以增加印度在國際上的地位,這都使得印度逐漸有了擁核的決心。當然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因素,那就是印度面臨著來自周邊大國的壓力,與鄰國緊張的關係讓印度感受到擁核的必要性。

1998年5月印度在幾天內連續進行了5次核試驗,印度的這次核試驗震驚了國際社會,美國不僅在聯合國提交了對印度的譴責決議,而且他還對印度實施了經濟制裁,這段時間印美兩國關係一度非常緊張。不過美國在幾年之後就解除了對印度的經濟制裁,美國作出這樣的決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特朗普和莫迪)

首先印度不同於伊朗和伊拉克等國家,他畢竟是一個民主國家,核武器掌握在印度的手裡美國並不至於徹夜難免,印度擁核對美國的威脅並不大。其次,印度乃是大國,美國不可能像對付伊拉克一樣對付印度,既然不可能武力打擊,那麼印度的擁核事實早晚會生米煮成熟飯。另外一個因素是美國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印度跟周邊大國的關係並不好,對方又是有核國家,但並沒有哪個國家給印度提供核保護傘,美國為了讓印度平衡另一個大國的影響力,於是就逐漸默認了印度的擁核事實。

在獲得美國的默認之後,印度的擁核之路基本也就沒有了任何障礙,隨後也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默認。

巴基斯坦的擁核環境跟印度類似,在此不做過多贅述。綜合以上分析我們知道,印巴以三國之所以擁核而不受國際社會制裁,這跟三個國家的歷史、各國利益和國際地緣政治環境都有很大的關係。


李姓先生

《核不擴散條約》是1970年批准實施的一個國際協議。至今已有187個國家同意接受該條約的條款,包括最先擁有核武器的5個大國。美國最先搞出來核武器,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給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各投下了一顆原子彈。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可德沙漠中進行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試驗。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軍一架B-29轟炸機飛臨日本廣島市區上空,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炸彈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導致廣島市的建築全部倒塌,全市24.5萬人口中有7.815萬人當日死亡,死傷總人數達20餘萬,城市化為一片廢墟。8月9日,美軍又出動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築物被毀,傷亡8.6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37%。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至此,人類看到了原子彈的真正威力。



作為美國的對手,蘇聯人也不甘落後,1949年8月29日凌晨4時,蘇聯第一顆原子彈“鐵克瓦”在大氣層中試爆成功。自此,蘇聯打破了美國的核籠斷,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可用於實戰的原子彈的國家。此後,1952年10月3日,英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澳大利亞蒙特貝洛沿海的船上試爆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62年在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塔西提島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成為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我國也感到要打破美國的核訛詐和核威脅,於是也抓緊進行核武器的研製和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1964年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國進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爆炸成功。 這五個常任理事國搞出核武器之後,覺得再繼續搞下去,人類遲早會有被人類自己毀滅的一天。所以,開始同意訂立《核不擴散條約》。



先後有一百多個國家簽訂了該協約。五個常任理事國因此成為正常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而其他國家無論是已經有的或者還沒有的,都屬於非法擁核國家。 這當中,以色列大約是在20世紀六十年代末擁有核武器的。印度是在1998年5月擁有核武器的,從堅持核能和平利用到宣佈自己擁有了核武器,印度的核武器發展政策的演變走過了50多年的歷程。巴基斯坦是1972年開始秘密研製核武器,力圖與印度抗衡。1998年5月28日,巴基斯坦成功地進行了5次核試驗,也成為擁核國家。 目前,據估計,世界上大約有30,000枚核武器,其中美國擁有12,000枚,俄羅斯16,000枚,中國…枚,法國350枚,以色列200枚,英國185枚,印度65枚,巴基斯坦40枚。為什麼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擁核卻沒有受到強烈的反對和制裁?這是因為國際政治和地緣政治,以及國際關係的不同。以色列有美國等大國的庇護,印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有被美國蘇聯等大國利用的價值,巴基斯坦也不用說有自己與印度對抗的理由和國際關係。這些大的格局已定,所以後來的國家再搞核武器,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逃避國際制裁了。


天地人是小阿彌陀佛





二、政治利益投資與交換,是三國擁核的又一原因。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個國家中,以、印與美國是實質上的盟友國家,前者能在中東地區實現美國的利益訴求和制霸全球戰略的地區需要,外加世界猶太財閥在美國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色列成為擁核國家也不是什麼難事;印度也是東亞大國,並且能在較大程度上,與美國保持一致,同時也能對亞洲大國形成戰略抗衡,對美國是有利的,在當時手握核制裁的美國來說,默許印度的實際擁核,算不上什麼大事。巴基斯坦跟印度是前後腳宣佈擁核的,印度沒受到自制載,自然也不好給巴基斯坦實施棄核處理和制裁。



三、大國博弈、地區博弈,是三國能擁核的必要因素。這三國能夠擁核而不被制裁,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美國的原因,畢竟自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五國之中有兩國與美國是盟友關係,《核不擴散條約》的執行權實際上就握在美國手裡,既能操控擁核國,又能在地區事務上形成核對抗和核威懾,使美國可以坐收漁利。

象伊朗這樣因為擁核而被制裁的國家是特例,實際上伊朗是最悲催的!現在是不是真的擁核都沒有一個肯定的說法,就被美國製裁了多年,好不容易簽署了能讓伊朗喘口氣的“伊核協議”,美國現在又不依不饒,伊朗也是很無耐!


極度駭客

說國際社會沒有要求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棄核,也沒有對這些國家實施制裁,是不夠準確的。

以色列一直沒有承認過自己擁有核武器,在美國的支持下,國際核不擴散機制,主要就是原子能機構也就做了順水人情,並沒有將以色列作為核武國家看待,也沒有就以色列擁核問題採取過行動,當然,在美國很大程度上主導原子能機構日程的情況下,也不可能採取任何行動。這一點是造成很多阿拉伯國家對美國心存怨恨的原因之一。

至於說印度和巴基斯坦,1998年兩國核試驗的時候,國際社會還是有態度的,不承認印巴的核武地位,並對印巴兩國進行民用核技術制裁。就此而言,所謂國際社會還是曾經要求印巴棄核的,也採取了一定製裁行動,只不過從力度和效果上都沒有超過象徵意義而已。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本身就反應出了核不擴散機制存在的缺陷,相對於核不擴散,世界大國更加關注的是地緣政治的平衡與穩定。畢竟,有核武器與實際使用核武器還是兩個概念。從核態勢的角度看問題,以色列的核武以及印巴的核武,都還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避免地區衝突升級方面是有價值的。

當然,這種有選擇性的核不擴散機制,也導致了不斷有國家試圖挑戰這一機制,而且只要研發出核武,一般都能最終迫使國際社會承認自己的核武狀態,雖然不會必然導致承認自己的核武國家地位,但對那些沒有能力輸出民用核技術的事實核武國家而言,這一點也不太中套。 歸根結底,國際機制是用來維護大國利益的,而大國並不必然會認真維護國際機制。


葉海林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和《核不擴散條約》 經過聯大的批准已經是具有國際法性質的“公約”,任何明確違反這個公約的國家都會受到聯合國的制裁,1998年印巴接連進行核試驗的時候,聯合國也確實對他們兩個國家進行了制裁。但是,因為特殊的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使得當年這種制裁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效果,而且當年各打五十大板的制裁模式後來又被美國當做用來玩弄地緣政治遊戲的政策工具了。


印度其實早在1974年就以和平研究為目的進行了一次核試驗,但是隨著印巴對抗的不斷深入,印度自己的彈道導彈技術又逐漸成熟,為了改變有槍無彈威懾力不夠的尷尬局面,印度在1998年斷然決心實行“佛祖微笑”行動,也就是連續進行6次核試驗。巴基斯坦其實一直很警惕印度的行動,在發現印度進行核試驗後立即也連續進行了5次核試驗。


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巴的核武器第一目的在於互相對抗用,但是印度的目的明顯不純帶有兼顧中國的意思,畢竟87年的時候兩國邊境發生過重大對峙讓印度心有慼慼。他們想同時能夠通過核能力來制衡中國。巴基斯坦則目的單一,就是為了跟印度保持戰略平衡。也正是這個背景救了他倆。


對於美俄英法來說,這兩個國家跟他們相距甚遠,而俄羅斯跟印度之間從蘇聯時代還是戰略伙伴。蘇聯/俄羅斯其實一直就是在用印度制衡中國!那麼現在自己實力衰弱,印度制衡能力提高豈非好事?當時俄羅斯可是一心向西的,還沒被美國和西方國家教育明白呢……美國何嘗不是抱著同樣的心態看待 印度的核武器?當時正是美國人對“民主體制”信心爆棚的時候,他們認為“民主的印度”就是掌握了核武器,肯定也是可以通過施加外部影響確保不被亂用,不擴散。


再者說了,因為有巴基斯坦的制衡,印度的核能力肯定主要用於兩國之間的對峙,不太會出現在參與其他地方國際博弈時候作為後盾之用。那麼不妨讓他們倆去搞吧,否則一方壓倒另一方,是不是地緣野心就要膨脹起來可難說了,那才是麻煩呢……中國雖然面對印度核能力的問題,但是類似道理,那邊巴基斯坦跟我們是友好國家,可以去制衡印度了。如果要想制裁其中一個,那麼就絲毫沒有理由放過另一個啊,否則安理會肯定沒法通過這個決議吧?


既然五大國都存了各自的心思,尤其是美國對此比較放任,最後通過的決議就非常的寬鬆……


時過境遷沒幾年,美國為了扶植印度(為啥,大家應該清楚了)還跑去跟印度簽署了民用核技術和材料轉移協議,這明顯是幫助印度在提升核能力,其用心尤為可見一斑了。目前印度最想幹的就是拱進“核材料供應國協議”,這樣子他們的核地位就徹底坐實了。可能麼?有的大國肯定堅決的頂住啊!這算是對他們最後一道國際制裁了,輕易不能廢了。


至於以色列,他們從來沒有進行核試驗,而是採取了“核模糊”政策。但是通過南非最後交出核武器並且公佈自己核試驗的相關情況可知,以色列全程參與了這次核試驗。不過考慮到南非的原子彈是最初級的“槍式”結構,所以以色列通過核試驗掌握的基本數據也一定相當有限,其原子彈的水平不會高到哪裡去。


但是以色列是美國的鐵桿盟友,所以美國儘管有心思讓以色列交出核武器但是不能使勁太大,一則是美國國內的猶太財團可不是傳說,二則是以色列國家體量決定了他們在一大堆阿拉伯國家環伺之中,就是有了核武器也幹不了什麼大事,也就是作為戰略平衡的砝碼而已吧。既然如此,加上以色列的“核模糊”政策也沒啥把柄好抓的,不如就這麼著了。


其他大國對於以色列的核武器能力其實也沒啥關心的,道理跟上面說的一樣。於是以色列只要繼續“模糊”下去,沒人會跟他使勁,如果真的搞核試驗了,那可就是no zuo no die嘍。


千里巖

我們要知道當年的條約主要是在美蘇英三國主導下訂立的,主要反映的是有核國家的利益,而後法國和中國加入,條約中五個常任理事國就成了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其他國家都不是。這其實是從五個有核國家的利益出發,維護他們在國際社會的特殊地位,其他國家就只能和平利用核能。冷戰後,蘇聯解體,國際社會變成美國一家獨大,所以實際上美國憑藉其特殊地位,成了國際警察,核武器也成了其監管的內容之一。

其實應該把印巴和以色列分開來看。 以色列由於與美國的特殊關係,加上自身強大的科技能力,所以色列擁有核武器這對國際社會來說並不感到意外,加上美國與其相互之間的依賴,讓美國也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此來牽制中東那些也試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比如依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98年競相進行核試驗後,美國是帶頭對他們進行制裁的,但後來911事件爆發,美國在反恐戰爭中需要兩國的支持,所以在討價還價後,美國撤銷了制裁,實際上默認了他們擁有核武器,兩國實際上也藉此和美國改善了關係。

由此可見,在這個問題上,美國的作用是關鍵,是否因為擁有核武器而受到制裁的關鍵就在於,美國如何看,符合美國利益,那麼美國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符合就會千方百計實施制裁以致武力消除。這也反映了國際關係中的規則有強者制定,有強制解釋和實施,中小國家大發言權其實幾乎可以被忽略,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詹思丁

這三個國家沒有棄核並且國際社會沒有實施制裁完全是美國人的默許與認可,在當今世界上只有美國為首的國家才能發起對另一個國家的制裁,美國的意志可以說是世界上的風向標,三國的行為完全與美國有關。

一.以色列處在中東地區,面對阿拉伯世界,美國有意讓以色列擔當更多的美國顧及不到的責任,或軍事援助、或明或暗的支持,都是在仰仗著以色列的作為用以牽制中東地區的紛亂的局面,以色列有核美國是暗中默認與支持。

二.印度與巴基斯坦幾乎是同時有核,國際社會沒有讓他們棄核或制裁,一個很大的原因美國樂見亞洲地區印度做為一個大國擁有核武器對美國在世界上的戰略佈局,尤其是在亞洲的佈局他有他的想法,亞洲地區大國相互制衡這是美國人的用意,他是決不會讓印度棄核或制裁與他。

三.巴基斯坦在印度擁有核的同時也自己宣稱擁有了核武器,國際社會也沒有做出強烈的反應或給以制裁,一來近鄰印度擁有了核武器,巴基斯坦擁有核武器相互制衡也是合理的情況,更重要的一點當時美國“911”後在阿富汗開展的反恐活動正需要巴基斯坦做軍事上的配合,為了美國開展的反恐活動,巴基斯坦配合美國也做到了,當此時美國對巴基斯坦擁有核武器採取默認並沒有制裁也說的過去,這是三國擁有核武器時間節點與國際社會沒有要求他們棄核與制裁的原因,至少是個人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