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涅槃前留下的最後教誨(下)

佛陀入滅時最後的教誨,記錄在《佛遺教經》中。漢本的《佛遺教經》,由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經中是佛陀一生弘法言教內容的概括總結,是將入涅槃前對眾弟子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也是佛留給後代所有想離苦得樂者的得度因緣。

《佛遺教經》雖短,不足3000字,更像是佛陀的一篇遺囑,在佛教經典中卻地位很高、影響很大,且經文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字字珠璣、韻味無窮,蘊含著最大的真誠,和最深的智慧。

本文精選十條適合大眾,貼近現代生活的佛陀遺教,從中,我們會發現,雖然時代已經不同,但是佛陀的教言還是振聾發聵,給人以無盡的智慧啟迪。這位大慈大悲、大徹大悟的覺者留給我們的教言,不正指出了生活中那些困難的解決途徑嗎?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佛涅槃前留下的最後教誨(下)

 六、慾望是魔鬼

  【原文】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慾則無此患。……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譯文】諸位弟子:應當明白,慾望越多的人,因為多求利益的緣故,煩惱也就越多;慾望少的人,沒有所求,不追逐名利,受煩惱的折磨也就少。……慾望少的人就沒有奉承、諂媚、看人的眼色行事,也就不會被各種感官牽著鼻子走。修行到慾望極少的人,就會心地光明坦蕩,沒有什麼事情能夠使他憂慮或恐懼,處理事情遊刃有餘而不會有手足無措的感覺。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佛涅槃前留下的最後教誨(下)

  當下啟迪:慾望、利益和煩惱之間的關係,2500多年佛陀就已看明白、講清楚。他的目光穿透千年,世間熙攘卻依舊如此。慾望是魔鬼,蠶食掏空著人的身心。只有寡慾、放下,如佛所言,才能心中自在光明,心地光明坦蕩。難能可貴的是,都以為佛家出世,可是佛陀在此處卻明白向我們指出了,少欲對於入世和做事的好處——不慌不忙、遊刃有餘。如此反而更能做好事、做成事。道家也曾言:不求而得,求而不得。

  七、知足常樂

  【原文】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愍。

  【譯文】諸位弟子:你們如果想要擺脫各種煩惱的糾纏,應當努力修習“知足”。知足之法才是真正的富足、安樂之地。知足的人,儘管睡臥地上,心中仍會感到安穩快樂;不知足的人,就是處在天堂裡面,也不會感到稱心如意。不知足的人就是物質富足也會精神貧乏,所以還是貧窮;而知足的人,儘管物質生活貧窮,也會感到精神富足。不知足的人,時時都被外界各種慾望牽著鼻子走,為知足的人所憐愍。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佛涅槃前留下的最後教誨(下)

  當下啟迪:這些話,放在今天,放在追逐利益的我們身上,依舊如此切中要害。這些道理,沒有到那種境界,永遠會讓人覺得假大空,或者被認為是自我催眠和麻醉。唯有到了那個層次,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受用。關於心靈的事,永遠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好在你還可以選擇相信、求索和體悟。如此,人生還算有救。

  八、有信念就有依靠

  【原文】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若有不亡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

  【譯文】諸位弟子:你們要想求得修行上的善知識,求到世間的堅強護法人,倒不如不忘心中的信念。如果人們都不忘信念,各種煩惱大賊就無隙可乘。所以,諸位弟子,你們應當時刻將信念銘記在心;如果失去信念,那麼修行所得的功德也會失去;如果人的信念堅定,即使身邊有各種感官刺激誘惑,也不會被它們所害。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佛涅槃前留下的最後教誨(下)

  當下啟迪:佛在此處向我們指出了,什麼才是人生最大的靠山,便是信念。功名利祿,歷史和現實一再向我們展示了其起落不定的不可靠;人情冷暖,每個人也都感同身受,同樣靠不住。只有信念——只要你的信念堅定,如佛所言便能抵擋外來的種種衝擊摧打,而牢不可破。信念的堅定程度,則與信念的深刻、正當程度成正比。所以,人要開掘和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正念,並夯實和堅守下去。那將是你人生的定盤星和主心骨。

  九、自省是最好的修行

  【原文】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若不爾者,即非道人,又非白衣,無所名也。

  【譯文】諸位弟子:假若有智慧,沒有貪慾執著,則能遠離一切障礙;應恆自省察,不令行為有所過失,就能在佛法中得到解脫;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就既不是修習佛法的人,也不是世俗之人,簡直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他才好。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佛涅槃前留下的最後教誨(下)

  當下啟迪:很多人覺得佛家的修行法門與法理高深,佛陀則在此處向我們指出了最為平實的路徑——自省。儒家講“日三省吾身”,意味也是一樣。最簡單的方法,往往最有效。但做起來,最容易也最難;容易在好上手,難在堅持下去。此點,尤其值得人們注意。

  昔日白居易見鳥窠禪師,問什麼是佛法大意,禪師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樂天不屑道:三歲小孩也知道。禪師答:三歲小孩也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就是這個道理。其實修行並不難,難的是時時處處做到用心、不忘,並一直堅持下去。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佛涅槃前留下的最後教誨(下)

  十、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原文】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譯文】諸位弟子:心中不要悲傷憂惱。即使我再住世一劫的時間,仍然還會滅度。期望我們永不分離,畢竟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們停下來,不要再說什麼了,現在就要超過我所預定的時間了,我該進入涅槃了。以上是我留給你們的最後的教誨。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佛涅槃前留下的最後教誨(下)

  當下啟迪:弟子請求佛陀不要滅度,繼續住世,佛陀就說了上面這段話。可以說佛用自己的涅槃,為弟子、為後世億萬千的有緣人,上演了一場最偉大的行為藝術。其主題卻不是死亡,而是無常。人終究要死,人本是寄身於無常之中,人所追求的那些事務,不論多麼華麗耀眼,自然更是無常。那麼如果放下,不是我們的方向,什麼才是呢?這就是佛陀最後的教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