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衝鋒第一排的人都是一定會死的吧,是什麼讓他們在明白必死的情況下還去第一排?

來神之腿

大多數人的觀念都錯了!第一排的士兵不是必死無疑,古代開戰時,後面的弓箭手有時傷亡比第一排士兵高很多。

很多人應該玩過全面戰爭這個系列的遊戲。真正的古代戰爭打仗跟遊戲裡差不多。

大家不要被影視劇中一開戰就密集方陣對沖給騙了,古代打仗,主要的殺傷來源是弓箭,所以兩軍交戰剛開始一般都是弓箭對射,消耗對方。

後方弓箭手幾乎沒有護甲保護很容易受到拋物線弓箭的殺傷,第一排步兵裝備精良、配有盾牌,幾乎可以毫髮無損。

站第一排的都是精兵,記功多,裝備好,伙食好。

真正在戰鬥階段的死亡率是不高的,陣前第一排(一般站在最前面的都是最勇敢裝備最精良的士兵),在受傷或者力氣用盡或者陷入危險時,小隊的指揮官(什長、百夫長一類的)則會指揮其他士兵掩護你,你則退後,因為你所在的位置如何出現缺口,你會害死你周圍的戰友,導致整支小部隊陷入危險。陣型一散,這支部隊就會潰散而被屠殺。

這個大家可以去看《羅馬》這部美劇,裡面的羅馬軍團打仗就是這樣的。

一般潰敗的時候傷亡才高,而且很多人是被自己人踩死的。

還有就是被偷襲的時候,不過被偷襲,死的多的也是後排的士兵多。

所以我們總結下,在第一排死亡概率不高,而且記功多,在後面容易被弓箭射死,還容易被偷襲死。


磚家很無語

古代大多數時候,新兵不會站第一排。比如古希臘方陣,新兵在中間,老兵殿後,半老不新在中間。這樣一來,第一排的人都是見過一些生死世面的人;新兵在比較安全的地方,在實戰中學習;老兵壓陣,他們其實處在方陣最危險的兩側與最後,遇到突發情況,能夠沉著做出判斷。

馬其頓、羅馬大致延續了這種方陣的思路。

至於日爾曼等蠻族,匈奴蒙古等遊牧民族,情況就不太一樣了。衝鋒的時候,周圍大都是同一個部落的人,大家或者是父兄親戚,或者也是一起長大玩耍的親戚。而且,這樣一次衝鋒本身,很可能往往也是大家共同商議決定的戰事戰法。再加上部落中尚武的風氣,誰要是落在後面,自然是要被周圍人看不起的。至於那些衝在前面的,本身也是平時不好惹的壯漢。

總體來說,冷兵器時代,衝在第一排其實並不是最危險的。畢竟大刀長槍的,殺傷規模有限。比這危險的事情大概是大家擠在一起逃,這個時候互相推搡、互相踩踏;或者水火無情,這樣往往會造成大範圍的傷亡。相比之下,衝鋒的時候,但凡不是攻城,死亡率不一定是最高的。

直到有了機槍以後,衝鋒的人死亡率才大大提高。那個時候要讓人衝第一個,就需要靠戰爭動員了。

想一想,如果對面的敵人,殺了你的父母,掠奪了你的妻兒;多少日日夜夜,你刻苦訓練,就是為了這一刻,為自己的家人報仇。這樣的時候,你恨不得第一個衝上去。

再想一想,如果對面的敵人,你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去打他們。有一天你在家裡睡得好好的,突然有人就衝進來了,說要徵兵,就把你拽進了軍隊。幾個月裡,你不得不參加訓練,你都是得過且過,能早休息就休息。終於到了打仗的一天,讓你站在第一排發起衝鋒,這已經不光是害怕的問題了。

所以戰爭動員很多時候就是要激起人們的仇恨,然後讓大家義無反顧的投入衝鋒。為了這個目的,就需要發明出一個同胞的概念。有些人,雖然你不認識,也從沒有見過,但他們和你卻是“手足同胞”,屬於某個想象的共同體。這樣一來,那些人身上的遭遇,就像是你父兄的遭遇;為他們報仇,就像是為父兄報仇。與此同時,也要發明出一個新的“仇敵”的概念。那些人,雖然你不認識,從來沒見過,但他們屬於另一個共同體,其中的所有人,都是我們的仇人。

如果這種動員成功了,兩軍叫戰的時候,雙方第一排的人,都會覺得對面的人和自己有父兄之仇,恨不得衝上去把他們殺了——雖然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從來沒有什麼瓜葛。這樣的兩個人,說不定還來自差不多的農民家庭,本來受著各地主的剝削,但現在,他們都忘記了自己都是窮苦的人家,只記得自己屬於某個共同體,只知道對面的都是自己的仇敵。


在野武將

其實在古代打仗衝鋒很多人都是爭搶著去,還有很多人因為身體素質不是很好而被拒絕。


進入正題!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那麼就要先了解古代軍隊的一些制度。

古代老百姓大多沒有什麼資源,有個一畝三分地還得繳納高額賦稅。甚至有時候苛捐雜稅多了加上有點自然災害會被活活餓死。這個時候如果家裡有人參軍了,一人參軍關乎全家幸福。如果你作為家裡參軍的一員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能立下軍功帶領全家進入小康呢?


1,作為一名普通士兵,想要快速的獲得軍功封賞,就得多拿人頭!多拿人頭也是有傾向性,頭排與後排斬殺一樣,頭排賞賜多,加封權重遠大於後排。(所謂殺頭買賣有人做,虧本買賣沒人做)不論你是否生死,衝在第一排都是有一定賞賜,只要你願意衝就開始有了!


2.如果你排頭兵衝鋒死了怎麼辦?

假若不幸,家人會獲得封賞,福澤全家,給全家帶來榮光。並且總比平時戰死得值。


3.作為排頭兵,除了封賞賞賜還有什麼好處?


古代往往為了獲得勝利,在打仗前領頭人會許諾進入城池可以搶奪戰利品,甚至包括女人來鼓舞士氣!這個時候衝在第一排的士兵往往都會最先搶到好的戰利品,有更多的戰利品資源。



4.不得不服從的軍令

如果一個軍隊都是貪生怕死之輩,無論你領軍怎麼說我就是不衝在第一排!那麼軍令如山和督軍官的作用就來了!當然了作為將領他們明白仗前軍令點兵來的效果肯定遠不如用利益誘惑士兵自願請命來的好。不過萬不得已,將領們就會點兵來做排頭,並且賞賜還是會有。作為一名士兵,點到你的名字,你若還敢不從便是殺頭,禍及全家!戰場上衝鋒的時候臨陣再跑?對不起!督軍官後面砍頭刀伺候……

綜上所述,如果在古代我們作為一名有理想想往上爬的軍人,那麼衝鋒排頭肯定是最好的選擇。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從軍那一刻他們就明白自己的生死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活下去,能打勝仗,能給家裡帶來什麼。



知識新觀點

排第一排並不會死!在古代,排第五排或者第十一排的才是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八十的陷陣士。這是因為戰陣的安排所致。

在古代,第一個波次的是盾牌陣,然後接著的會有三個波次的弓箭手!小陣每個波次一排,大陣每個波次三排。通過這種輪流射箭來增加殺傷力。只有箭射完了,才會安排衝鋒。

在當時,衝鋒的是陷陣士,在現代叫突擊隊,人數不多,會有幾十到幾百人。這麼一批人都得經過特訓的,目的就是在戰死之前多殺人。陷陣士每個人都被被登記在冊,是每場戰爭後首先被封賞的人。比如,有古代將領高喊,第一個衝上城牆的人賞萬金封萬戶侯,這就是對這些陷陣士喊的。這就是被重賞之下出來的勇夫。

如果國家經濟強大,能夠支撐得起封賞,那麼這可是大家都爭著搶著去當的。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秦國大將白起,就是陷陣士出身的,秦國穰侯魏冉,也是陷陣士出身的。


優己

個人覺得題主的說法有點問題,第一排的士兵由於在整個軍隊的最前方,勢必在衝鋒情況下承受更多攻擊,傷亡率較後排更高,但不代表是必死,畢竟戰場上刀劍無眼,指不定你在第一排最終卻毫髮無損,後面的人卻被射成了刺蝟。戰場的存活,還是要靠一定的運氣的。

然後在衝鋒大致分為兩種排兵佈陣方式,第一種是把弱兵,囚徒戰俘以及平民放到前面當炮灰,消耗敵方實力。這種時候前面的人雖然戰鬥意志不堅定,想要逃跑,但是後面還有正規軍隊和督戰隊的存在,後退就是一個死字。衝鋒尚有一線生機,那麼這些人只能選擇向前了。

第二種是把精銳部隊放在前面,成為箭頭,突破敵方的防禦。這種情況下第一排都是百戰精兵。戰鬥意志堅定,對作戰經驗豐富,不畏懼死亡。自然也會向前衝鋒了。


冷月抱寒江

第一排一般都是使用拒馬槍的步兵,前面有防止對方騎兵衝鋒的巨盾,電視劇上有類似的可以參考!第二排才是衝鋒陷陣的手持兩米三到兩米五的短槍或者矛腰挎刀。箭射三輪,騎兵衝鋒。完了第一排不動,第二排衝上去開始廝殺。一般短槍頭上都有倒鉤我方有戰友受傷直接購回來,敵方到底也勾回來就是一頓砍。一般開打了就沒有轉身的機會人太多,後退的話不是被督戰隊砍死就是被踩死。總之隊形不能亂。一旦隊形亂了基本就輸了!第一排只是戰死的利率大,也不是必死的。再說簡單的道理一般風險大了回報一樣大啊。


聽風荶晿

打仗是有陣法的,第一排兵種穿重甲,左手拿盾,右手刀一般弓箭是打不透的,第二排,長矛兵,主要防止對方騎兵集團衝鋒,長矛兵可以10縱。最後,是弓箭兵。旁邊有盾兵保護。最後,是騎兵機動。


祁特理阿克頓

答:趙雲遇敵則先,從來就沒有在第二排的時候,即使是後撤也是自己斷後與敵面對面!趙雲怎麼就不知道是必死呢?

除非是劉備不讓趙雲打夷陵,趙雲才不得不到最後一排,無獨有偶:趙雲前面的人全軍覆沒了……趙雲又成了第一排……吳兵已退了……。


中行偃

平時看小說什麼的感覺是這樣的,

列陣時候前排是精兵,保證陣列穩固的,隊形一亂啥都白扯了。但是發起衝鋒以後這些精兵應該不是第一批次上的,衝鋒最先上的一般都是充軍的罪人,俘虜後投靠的兵,如果實在缺人就重賞自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