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有沒有可能超過阿里巴巴?

carrrrrson

阿里更象一個王國,裡面有電商、支付寶、菜鳥物流、阿里雲等各種各樣的領域,而這些領域的從業人員又象阿里王國的國民,他們接受阿里的統治,從阿里王國獲取利益生存生活,馬雲就是阿里王國的國王。阿里又象一個加盟制企業或農貿市場,阿里是市場管理者,賣菜的就是天貓或淘寶業主,每天都有虧的也有賺的。

京東更象一個商場,其實它就是網上商場,全部商品由京東進貨出售,所有的經營成本和員工管理由京東自行負責,近幾年,京東還大力發展了自營物流倉儲,通過就近配貨在用戶體驗上甚至比天貓更好,似乎京東前景更遠大。

從財務報表來看,阿里營收只算直接收入,不算平臺整體銷售額,相對於京東似乎不高,但利潤驚人。京東銷售額當然歷害,但連續好幾年虧損。據京東方面解釋說,是因為融資和營業利潤全部投入到硬件建設中,所以暫時不會營利。其實京東模式和亞馬遜差不多,可你看亞馬遜什麼時候賺過大錢?

馬雲說京東規模越大越危險,因為管理幾百萬員工和大規模企業風險太大了,遲早要被自已的規模拖死。很多網友認為京東是重資產企業,看得見摸得著;京東用戶體驗好,“乾淨寬敞”的商場絕對比“又髒又臭”的農貿市場好。我卻認為,這恰恰是平臺模式的優勢,京東是一個人在戰鬥,阿里是無數人在競爭。你不時可以看到商場倒閉,可農貿市幾十年如一日地興旺。


華哥雜談

就目前情況來看,京東和阿里巴巴之間相比,京東絕對是佔據劣勢的。但是,在眾多電商平臺的角逐中,京東能夠脫穎而出抗衡阿里巴巴,其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至於京東是否能超越阿里巴巴,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首先:從兩家的發展模式來看。阿里巴巴主要佈局大生態,過去是以傳統的平臺起家,在此基礎上,阿里系的淘寶平臺,涉及到金融層面的螞蟻金服等等都是阿里生態佈局的主幹業務。

除此之外,在2017年,阿里在大文娛方面的佈局思路也非常清晰,比如俞永福曾說:“未來三年,阿里大文娛的投入規劃將超過500億元人民幣。”

從阿里近幾年的發展思路來看,生態圈建設,輕模式發展以及低風險運作是比較明顯的特點,我們以近一年阿里大力推崇的大文娛項目來看,其主要涵蓋的方面包括:阿里影業、優酷土豆、UC、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遊戲、阿里文學、大麥網等等,

這些產業在不同階段被阿里巴巴收購來,最後併入阿里文娛集團。然而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以上提到的三點。

再來對比看京東,相比於阿里的生態圈建設路線,京東在發展過程中最為人關注,也是京東最為驕傲的部分就是物流了。

不可否認,在通達系物流霸佔大量市場份額的今天,京東通過自建物流體系,成立物流公司的方法來發展,確實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

京東物流成立於2017年4月25日,原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商城運營體系負責人王振輝出任京東物流子集團CEO。

京東方面表示,京東物流子集團不排除未來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針對京東物流,劉強東表示,希望京東物流通過獨立運營,與合作伙伴共同建設一個涵蓋物流、電商、金融、保險、數據、技術在內的智慧供應鏈價值網絡,成為最高效和用戶體驗最好的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

相比於阿里的生態圈模式,京東物流在人力、倉庫等方面的鏈條長而重,方興東曾引用馬雲的話說:“京東5萬人,倉儲將近三四萬人,一天配200萬包裹。中國十年之後,每天將有3億個包裹,你得聘請100萬人,那這100萬人就搞死你了”

馬雲對京東模式的不看好也被外界常常拿來作為談資,但是目前的情況是,京東將物流事業獨立出來運作,並且未來有上市的可能,如果真的能夠走到上市那一步,京東物流也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這一點,有順豐作為先例。

因此,京東物流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京東的發展能力和實力。特別是京東依賴自營業務平臺,訂單量的支持和精準的配送時效,物流和京東電商業務的相輔相成作用十分明顯。一旦京東物流實現成功,那麼對於通達系和順豐來說,未來中國物流行業也許會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除了雙方的企業模式,在共同的業務層面,二者也有一定的比較。

以剛剛過去的2017年雙11為例。

第三方監測機構星圖數據發佈的數據顯示,11月11日全網總銷售額為2539.7億元,在雙十一銷售額方面,天貓佔比達到66.23%,京東以21.41%份額位居第二,蘇寧易購以4.34%佔比排第三。

與此同時,引發京東阿里雙方高管“互懟”的“算法問題”也讓這兩家的成績再次成為人們的談資。

不管怎麼說,從銷售額來看,京東與阿里之間差了幾十個蘇寧,這一點,京東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這一點,作為劉強東本人也非常清晰,在剛剛過去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劉強東面對媒體時就表示,2018年的小目標就是:讓更多女人愛上京東。雖然這句話被很多人拿來當做玩笑,但是從京東的佈局來看,這樣的目標如果實現,必然會給京東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女性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認知影響著整個電商平臺,而京東在面對女性消費群體方面,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這一點也是京東和淘寶拉開差距的非常大的原因。

回到問題本身,未來京東是否能夠超越阿里這可能是個時間問題,也可能二者未來發展路徑不同滿滿的降低可比性。

但是無論如何,現階段兩家企業之間確實還有一定的差距,無論是京東還是阿里,都在沿著自己的思路前行,阿里的生態圈建好了,京東的物流發展起來了,對於我們消費者都是更受益的。


創業邦

常規分析來看,不太可能。

一、京東得以存在的理由

同時可以更好的貫徹京東的意志,是物流的效率遠高於阿里曾幾何時,阿里的馬雲在私下曾經表示,京東是一個不科學的存在,並不是在一個商業生態系統里長出來的。

而是通過資本的力量,以整齊劃一的方式製造出來的。也就是說,在我們今天認為阿里帝國模式過於強權的時候,我們卻忘了阿里曾經是一個相對分佈式的地方,在淘寶和天貓上,店家們可以相對自由地進行買賣。

而京東最早起家的時候,幾乎以自己供貨為主。而且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還自己養著物流隊伍,不過到了今天我們會發現,雖然在市值上,京東並不能戰勝阿里,但京東自有其存在的原因。

如果我們分析一下,阿里和京東存在的原因,就會發現,阿里存在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它是做電商裡面最早的一家,而且體積已經相當的大。於是阿里能存在。

京東能夠存在,是因為在很大程度上,京東擁有物流系統。這本來對電商來說,是並不科學的存在。但因為有了物流系統,京東作為後發的電商,至少不需要和阿里去競爭。那些物流供應商。

同時,是京東的意志能夠徹底貫徹到物流環節中,也省去了京東在整合物流方面的努力。反觀阿里和順豐撕逼,我們就可以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當年不搞物流,阿里的確省下了很多資金和精力,但如今卻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去彌補。

二、京東存在的原因,也是和阿里競爭的劣勢

說了京東這麼多好話,我們現在可以反過來看,京東有沒有可能贏過阿里巴巴,就目前的常規分析來看,可能性渺茫。從用戶層面來說,阿里的貨物比較多樣,但質量卻不一定有保障,而且貴重的東西都不敢買,怕快遞小哥拿了貨跑人,而這方面只有京東物流敢做,為什麼?因為京東自己就有物流控制會更加嚴密。

如果你不信的話,可以問問周圍的80後90後,他們在網上購物的話,但凡電子設備或者相對價格較高較貴重的物品,選京東的可能性遠大於選擇淘寶。

但這樣一來,京東的物品相對來說,即比較貴,不如阿里那樣能薄利多銷。

三、放寬眼界,可以得到不一樣的答案

而且,淘寶由於有先發優勢,平臺較大,網上的東西也較多,所以總體的利潤並不少,以上就是常規分析。

但如果我們用非常規的分析來看,無論是京東還是阿里,都可能面臨一個強勁的對手,那就是拼多多。

所以,在未來的格局中,拼多多可能會不斷變大,而阿里和京東會受到一定衝擊,漸漸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至於哪一家能夠最後勝出?還要看誰能夠把握,前方的科技與商業趨勢。


鎂客網

“友商在市場推廣方面做得風生水起,我們也該亮亮劍了。”4 月 27 日,在首都網絡安全日當天,阿里安全相關工作人員如此說。據悉,這是阿里安全旗下數個安全實驗室的首秀。

那麼,阿里安全旗下究竟都有哪些安全實驗室?不同實驗室之間又有什麼差異化?

1、阿里安全圖靈實驗室(Alibaba Turing Lab)

圖靈實驗室專注於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圖等領域的技術研發,通過雲+端的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有效地解決各類業務問題。

具體來說,該實驗室研發的主要技術有:圖像/視頻識別與分析(包含智能鑑黃、OCR 技術、目標檢測、圖像指紋、視頻內容分析、海量內容檢索等)、人臉識別(包含人臉/人體檢測與跟蹤、人臉比對識別、人臉屬性識別、活體檢測、海量人臉檢索等)、自然語言處理(文本分類與反垃圾、情感分析、輿情分析、變形變異發現等)、音頻技術(包含聲紋識別、聲音分類、音頻指紋等)。

據悉,在阿里經濟體內部,圖靈實驗室的相關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手淘、天貓、支付寶、閒魚、優酷土豆、UC、阿里媽媽等核心業務線,每天服務調用次數達數十億。

而在本次首都網絡安全日上,該實驗室則展示了兩款產品,一款是基於普通手機單目攝像頭的人臉認證解決方案,該方案可以通過引導用戶“點頭哈腰”從而獲取用戶面部的 3 維數據,從而判斷這個人是真人還是照片,而且該項目的責任人還表示,未來,他們的技術可以通過直接觀察人的面部膚色、血液流動等特徵,在不需要用戶“點頭哈腰”的情況下也能識別出真人。

圖靈實驗室展示的另一款產品則是一個酒店用的、直接刷身份證即可出房卡的機器。

2、阿里安全獵戶座實驗室

獵戶座實驗室以通用系統平臺、軟件供應鏈、終端和設備為研究對象,以提升攻防對抗能力方法論為目標的實驗室。目前,白盒靜態分析系統共發現 0day 數十個;DoS 算法、資源消耗類漏洞 40 餘例,開源基礎軟件溢出類漏洞 10 餘例。

同時,智能硬件 iot 領域的網絡安全也是該實驗室的一個重點關注方向,本次,該實驗室就演示利用超聲波讓平衡車失去平衡、利用設備阻止公眾場合偷拍攝像頭上傳視頻、利用攻擊設備讓相應公共 Wi-Fi 的連接者跳轉到垃圾網站等多個應用。

阿里安全獵戶座實驗室相關技術人員介紹了上述 Wi-Fi 攻擊的原理,即利用 Wi-Fi 協議的缺陷,在不連入目標網絡的情況下注入加密數據欺騙終端,讓用戶變成黑客眼皮底下的“透明人”。為此,阿里安全建議,公共加密 Wi-Fi 網絡潛藏諸多未知風險,希望能夠推動國際 Wi-Fi 聯盟組織起草更加安全的協議草案 ,將這種風險扼殺在萌芽階段。

3、阿里安全雙子座實驗室(Alibaba Gemini Lab)

雙子座實驗室專注於數據安全及隱私保護領域的技術研究和能力輸出,實驗室研發的主要技術包括:密態數據處理、安全多方計算、隱私保護等。

不過,在本次展會上,該實驗室則展示了一款能夠自動識破被 PS 篡改的合同證照等圖片的引擎。該引擎可以通過字體類型、字體大小、邊緣以及蓋章順序等細節判斷出假的合同照等。

4、阿里安全歸零實驗室

歸零實驗室則是一個旨在制止網絡詐騙,利用網絡使用痕跡,追蹤網絡犯罪份子具體地理位置,協助公安機關稽查詐騙犯罪份子,讓詐騙犯罪“歸零”的實驗室。

5、阿里安全錢盾反詐實驗室

錢盾實驗室主要關注於移動端反病毒、反釣魚、反詐騙技術研究,以保護和服務消費者。

用戶只需要將相應的電話號碼、短信、網址等輸入到系統,系統便可識別出輸入信息的威脅程度。

據瞭解,目前,該實驗室建立了億級數據庫,包括數億灰黑手機號,數千萬用戶標記獲舉報的電話,數億可信手機號。基於大數據以及 AI 技術,該實驗室的未知號碼風險準確率號稱可達 90%。而詐騙短信識別準確率更是號稱達到了 99.8%。

另外,還有兩個實驗室由於無法直接演示,並沒有參展,他們分別是:

6、阿里安全米諾斯實驗室(Alibaba Minos Lab)

米諾斯實驗室專注於應用防護技術,實驗室致力於代碼混淆、防逆向、防篡改等技術領域的研發,並通過工具化、產品化的方式向集團內外輸出我們的端應用防護能力。曾為雙十一交易鏈路安全保駕護航,併為 12306 APP 提供防黃牛下單功能等。

目前,實驗室的多項技術已經達到業內領先水平,在同黑灰產以及競品公司的攻防對抗中表現優異。

米諾斯實驗室研發的工具覆蓋了 Linux、MacOS、iOS、Android、AliOS 等多個平臺,目前在手淘、支付寶、阿里雲等多個部門的核心產品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7、阿里安全潘多拉實驗室(Pandora Lab of Ali Security)

阿里安全潘多拉實驗室正式組建於 2017 年,主要聚焦於移動安全領域,包括對 iOS 和 Android 系統安全的攻擊和防禦技術研究。目前實驗室擁有 10 餘名研究人員,主要成員在移動系統攻防方面有多年的研究經驗,並在過去的兩年時間內共計上報了 96 個安全漏洞,獲得了 Apple、Google 以及華為等多個廠商的致謝。

對了,還有最後一家:

8、螞蟻金服光年實驗室

據瞭解,螞蟻金服光年實驗室是由螞蟻金服多位資深安全專家組成的金融支付安全領域研究團隊,去年底由巴斯光年實驗室更名而成,有著豐富的黑灰產抗擊經驗和國內頂尖的技術能力。

不過,該實驗室比較低調,其比較出名的“功績”有:2016 年底,率先發現了一遠程控制安卓手機的高危漏洞等。

據悉,阿里巴巴上述八大安全實驗室已經涵蓋如 AI 前沿技術、IoT 安全、系統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反欺詐等技術,並建立了全面、縱深的安全矩陣,未來,阿里巴巴還將繼續加大在安全方面的研究和投入。


動點科技

理論上已經沒有這種可能了。

我們先看下京東跟阿里的差距有多大。根據2016年財報,京東2016年全年GMV為6582億人民幣,而阿里2016財年的GMV達到3萬億人民幣,阿里的交易額規模差不多是京東的5倍。如果只看電商的話,這差距已經大到不可想象了。

再來看一下市值,兩家公司都在美股上市,按照24號收盤價計算,京東市值為600億美金,而阿里巴巴的市值超過4500億美金,阿里的市值是京東的7倍多。

京東只有保持比阿里更高的增長速度,才有可能趕上阿里巴巴,但是要命的是,京東的增速比阿里低太多了。

我們不說京東跟阿里的差距了,先來說下京東跟天貓的差距吧。

上圖是京東、天貓的GMV同比增速對比,很清晰的看得出來,京東的同比增速已經被天貓超過了。所以,不要說阿里,京東連超過天貓都很難。

再來看看京東跟阿里營收增速情況。

上圖中,京東的營收同比增速一直在下滑,到2017年Q3,京東的營收同比增速就只有39%。而反觀阿里,2016年以來一直保持50%以上的同比增速,2017年Q3甚至達到了61%。

以上是從數據角度來分析京東與阿里之間的差距,接下來可以從感性判斷來談一談京東跟阿里的差異。

無論京東還是阿里,都在向電商以外的商業領域拓展,但對於兩家公司來說,電商都是核心業務,電商業務增長越快、交易規模越大,由電商業務衍生而來的物流、金融、雲計算等業務也就越能高速成長,這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正相關性。所以,判斷京東跟阿里之間的競爭關係,本質上還是要從電商業務著手。

電商平臺鏈接的是商家和消費者兩端,從商家這一端來看,京東的優勢在家電電器等標準品類,劣勢在於服飾、美妝等非標準品類。但是相比於標準品類,非標準品類的需求更大、毛利率更高,所以京東要想超過阿里,就必須要在非標準品類上有所在為。不過,從目前的趨勢上看,京東在這方面的突圍線路已經被阿里封鎖了。一個商家在天貓做的好好的,不太可能放棄天貓轉向京東,這是京東未來永恆的劣勢。

另外,一個很顯性的趨勢是,隨著線上人口紅利的消失,未來的電商將不再是單純的線上平臺,線上線下的聯動會成為新零售標配。這方面,阿里的佈局比京東強太多了,蘇寧、銀泰、大潤發、盒馬生鮮等都是阿里未來零售的護城河,而京東顯然是要弱很多的。

從業務佈局上看,京東除了電商之外有物流和金融業務,這兩個業務雖然能賺錢,但是跟阿里相比,差距還是非常大,而阿里除了電商,還有線下零售、金融、物流、雲計算、社交、內容、地圖導航等等。

如果打個比喻的話,阿里是一個商業帝國,涉及的商業邊界非常廣闊、資源稟賦極強,而京東只是騰訊在電商業務上跟阿里對陣的一個棋子,超過阿里,還是不太現實的。


銀科技

先容社長掐指一算,(五分鐘後,一聲長嘆)老夫有生之年怕是見不到這一幕。

簡單從體量上來看,阿里的市值可以買下8個京東,不過這種對比反映的是當下。而從京東與阿里這幾年的增長率來看,阿里的增速遠遠快於京東,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不僅超不過,差距只會更大。

從模式上看,京東和阿里有著本質區別。京東喜歡做重,什麼事情自己來,商品自己賣,差價自己賺,物流自己建;阿里喜歡做輕,什麼事情都讓合作伙伴做,平臺裡賣的東西沒有任何一件屬於阿里。結果就是京東的服務好,但成本也更高,量起來慢。噹噹不久前賣給了海航,俞渝還提到,千億京東利潤還不如百億噹噹。

京東業務也限於國內,搞了一個全球購被頻繁吐槽假貨多,而阿里已經積極在海外佈局,包括在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直接在當地搭建團隊,不僅是把當地的貨物賣到中國,也把國內的貨賣向海外。海外市場已經成了阿里快速增長的業務。

3C家電數碼是京東的主力品類,但京東一直遭受著被蘇寧的阻擊,而在服飾等品類上,京東一直未能真正打開局面。京東的日子並不算好過。京東已經開始把物流能力開放出去,未來,京東或許就成了像順豐一樣的物流公司。

隨著線上流量紅利消失,巨頭們也開始紮根線下,而在線下零售場景的佈局。京東在線下入股了步步高和永輝超市,同時也鄉鎮市場加盟了很多京東家電專賣店。阿里在試水新零售,比如入股盒馬鮮生、大潤發、銀泰、蘇寧等等。正如馬雲曾在一次活動中所言,阿里就是製造更多的京東。

若干年後,站在亦莊的高樓前,估計東哥只有一聲長嘆:既生劉,何生馬!

關注我,獲取權威專業的財經資訊,豐富飽滿的深度商業報道。

AI財經社

沒有。

最樂觀的看法是,京東可能超過天貓,但絕對不可能超過阿里巴巴。

因為,阿里巴巴不僅是電商,螞蟻金服今年淨利潤有望超過70億,阿里小貸(螞蟻借唄)半年暴賺26億,打敗A股3300家上市公司。螞蟻花唄上半年淨利潤10.2億,借唄+花唄上半年淨利潤36億,全年有望超過70億!

就在近日,螞蟻金服在上海清算所披露了前三季度借唄業績。數據顯示,借唄前三季度淨利潤高達45億元,照這個趨勢,借唄今年有望至少60億淨利潤,花唄20億,總計80億!

反觀京東金融,2016年依然還在虧損當中。沒有任何可比性,何來超越?

再比如其他的佈局,大文娛方面,京東更是毫無建樹,根本談不上超越的可能。

所以,京東超越阿里,只能在狹義方面去討論下,那就是電商方面。

那麼從電商來看,其實最大的命門就是流量,這就是為何馬雲每年雙十一都要親自上陣造勢的原因,流量是關鍵啊!

而京東呢,你何時看到劉強東雙十一或者618親自上陣?沒有,因為本身沒有這個能力。強東在八卦方面造勢倒是一把能手,把奶茶都炒成老酸奶了。

現在京東最大的依賴就是騰訊的流量支持,假如沒有騰訊,京東在電商領域,也不是阿里的對手。

把京東和天貓放在一起討論,最大的一個前提就是騰訊,沒有騰訊,兩者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反觀阿里,現在也在扶持京東的一個強勁對手,那就是蘇寧。

曾經,京東通過電商把蘇寧的線下電器零售打的是落花流水,但是蘇寧並沒有氣餒,而是迎難而上,通過線下補貼線上,和阿里結盟等方式,如今蘇寧易購已經在增速上超越京東。未來,不要說京東超越天貓,蘇寧都有可能追上京東。

從3家平臺的入駐資費看,目前蘇寧的價格顯著低於京東和天貓,京東的扣點較其他平臺更高,且蘇寧和天貓都有設置返還年費標準。從實際take rate角度看,京東平臺2015年以後take rate基本都分佈在3.2-3.5%左右的區間內,部分已經高於阿里平臺take rate,就目前京東三方平臺業務所能提供的流量情況或許顯得略高了。
目前看,蘇寧肯定是有後發優勢的,如果流量能夠跟得上,加上費率低,我相信能夠分不少蛋糕。那這樣京東壓力就更大了。

所以,就算僅從電商來看,京東2021年超越天貓,也是很難的事情。現在就問一句,京東到底憑什麼優勢超越天貓?


京東多年不賺錢,現在投資方逼著京東賺錢,京東也妥協了,今年第三季度終於盈利了10個億,非美標準22個億,但是代價是費率大升,已經沒有任何的優勢。這樣下去,肯定會被費率更低的蘇寧搶佔部分市場,這是毫無疑問的。

從目前各大電器廠商和蘇寧簽訂的百億大單來看,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一句話,京東很難超越阿里,甚至是天貓,但必須要提防被蘇寧超越。


趙冰峰

其實在劉強東心中,自己終極競爭對手並不是阿里巴巴。

被問到京東的最大競爭對手是誰時,劉強東首先表示是京東自己,

在主持人的追問下,劉強東說出了沃爾瑪。

與沃爾瑪相比,他認為京東的優勢在於豐富的品類,有10億種產品可以選擇,而沃爾瑪的店裡只有幾萬種。他還表示,京東最核心的競爭力在於物流和效率。

“目前京東在庫管理的產品總數已經超過了600萬種,全國500個庫,可是我們庫存週轉天數最差的是時候是34天,我們未來5年的目標,我們可能管理800多中心,1千萬多種產品在庫的,我們的目標庫存週轉天數不到20天。”

對於京東未來的目標,劉強東將其定為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他進一步強調,未來10年中國最大的電商也會是全球最大的電商。

“當我擁有第一個辦公室的時候,辦公室我記得有根柱子,我就寫了四個字叫只做第一。”

而要成為全球最大電商公司,京東要面臨的一個課題就是全球化。

劉強東透露,京東的全球化將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希望把全世界的優質品牌、產品帶到中國去;第二步是按照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沿著東南亞、中東最後再到歐美。

在全球化的策略上,劉強東表示京東會將四個主要的業務:電商、金融、物流和技術都會帶過去。

同時全球化也不會採用單一的模式,而會在不同的國家採取不同的策略,比如東南亞選擇的是找當地的合作伙伴共建,同時也不排除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會採取收購的方式。

“老實說今天我們全零售的業務銷網國外的用戶體驗不太好,不像中國體驗那麼好,如果送到華盛頓大概需要10—15天的時間,但是在國內我們平均只需要6個小時。我們在中國57%的訂單可以在6個小時的送達,97%的訂單在20個小時送達,不僅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包括中國無數的農村都可以做到。”

談個人生活:每天七點起床 65歲之前不會退休

“我65歲之前應該不會退休。”劉強東表示。

對於未來的自己,他表示,如果在中國,希望中國的企業家能夠讓年輕人、創業者相信,通過正道合法的生意,依然可以取得商業上巨大的成功。而從全球來看,希望有一天退休的時候,京東的員工能說一聲自己是個好人。


氪星情報局

其實京東和阿里兩家公司走的是不同的模式,要說超不超過並沒有可比性。

所以你說,百貨店厲害還是商場厲害,很難講。百貨店生活好,體量做得大,賺得自然也大,利潤來自於商品本身,講究的是零售的本質——效率。而商場不一樣,商場需要的是人氣,造勢,這樣租金才能旺,賺的才能多,阿里在零售層面理論上是一家廣告公司,賣的是流量和資源位。

那麼,到底誰更有前途呢,財經無忌個人覺得京東更有意義,因為京東的模式,最後落腳是到商品交易的本質,而阿里實際上是不參與交易的,做的是外圍工作。如果京東能對零售的本質研究透徹,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將效率發揮到極致,將會對商業文化帶去新的變革。阿里需要的是如何來把交易的鏈條做好,這裡面涉及到的環節很多,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雖然說平臺化的操作,是一種基於輕量化的創造,但總是會感覺避實就虛,價值的創造上有限。

同時,對於各自的挑戰來說,京東也不小,特別是他的電商零售經驗是不是可以複製到整個線上線下零售上去,目前這個是個比較大的問號。而阿里的生態鏈推進相對比較容易和成熟,但是定型後的生態鏈依然需要面對新技術轉換的挑戰。


財經無忌

從現狀來看,京東在任何方面都沒有可能超過阿里巴巴,分析一下京東為什麼不可能超過阿里巴巴。

京東商城是自營,阿里巴巴是平臺。 京東商城自主經營,相當於自己採購自己銷售,賺取差價。銷售規模越大,議價能力自然越強。 而阿里巴巴屬於平臺型的,相當於物業房東。平臺型的,流量越高,用戶越多,自然就越賺錢,所以這類平臺更多是注重流量的維持和供求信息的增長。當然它的好處是給眾多中小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創業平臺。這就註定了淘寶的用戶量肯定要比京東多,這點是無疑的,在電子商務時代,在互聯網日益進步的時代,一個龐大的用戶量是非常重要的,你做得再好,用戶不用,也是成長不起來的,包括自媒體,也是這個道理,

然後從兩者的性質上來說,京東屬於純電商,而阿里巴巴已經可以形成以電商為中心的多維體系了,其產業鏈已經觸及我們生活的各個部分了,京東只是購物,阿里購物有淘寶和天貓,支付有支付寶,地圖有高德,前段時間還收購了外賣餓了麼,出行有滴滴,等等等等,阿里的產業鏈已經伸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可以說,阿里已經形成了一個生態圈,而京東的所有,只能是和阿里的淘寶天貓競爭,而且從現狀看,京東顯然是不比淘寶天貓的,雙十一淘寶天貓可以創下高達千億營收,而京東,就沒有這個實力了,


再從另一領域看,京東作為一個電商企業,其創辦京東物流體系顯然是明智的,而且京東物流在行業內也是比較出色的,

京東在其上面的投入也是挺大的,這也成就了京東物流的實力

阿里在這一方面也有所成就,其下的菜鳥物流體系也是很出色的,只是相比京東物流來說,要遜色一點,整體實力還是很不錯的

總結來說呢,京東的產業鏈相比阿里巴巴來說是非常短的,其在社會上用戶量也好,利潤也好,都是不比阿里的,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京東要趕超阿里巴巴,基本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你們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