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農機補貼一覽

2月7日,農業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受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委託,按照農機購置補貼有關政策規定和2018年第一次司站聯席會議精神,組織專家對2018-2020年全國通用類農業機械中央財政資金最高補貼額進行了測算,形成了《2018-2020年全國通用類農業機械中央財政資金最高補貼額一覽表(公示稿)》並予以公示。

全國通用類機具數量變化

2018農機補貼一覽

▼2016與2018農機補貼對比

總體品目和分檔變化不大。根據通知,2018年全國通用類機具為20個品目200個分檔,與2016年的23個品目232分檔相比減少了3個品目32個分檔。

2018農機補貼一覽

補貼額明顯回升。83個分檔上調補貼額,33個分檔補貼金額相同,55個分檔下調補貼額,調整29個分檔名稱,由此可見,總體而言補貼額上調多於下調。(下文有具體調整對比數據和各大類產品的對比數據)

止跌企穩,小幅回暖。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下調補貼之後,整個農機行業都進入了“低谷”。在這個時候,農機購置政策整體向好,雖說談不上“救市”,至少也能算是“調市”向好的方向發展。因此,筆者預測在2018年,我國農機行業或將止住下滑的形勢,畢竟我國農機行業對“糧食安全”問題起著很重要的影響作用,我國政府不大可能讓我們農機行業連續3年下滑,肯定會採取一些向好的“調市”措施,那麼,農機購置補貼、農機作業補助就是“調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農機購買群體或將“迴歸理性”

農機排放標準平穩過渡。早在2015年,農機排放標準的實施節點就備受行業人士關注,特別是在2016年底的“國二”農機大限來臨之前,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對“國二”農機清庫存。一時之間,各種降價促銷,透支了2017年的農機銷售市場,一定程度上成為2017年農機行業蕭條的重要原因之一。經過2017年的積累沉澱,農機用戶對“國三”農機的使用習慣和信賴程度已經有了一定基礎,“持幣觀望”的心態將有所緩解,再加上部分農機的補貼額上調,可能會激發一部分用戶的購機行為。

更新換代的“存量”市場佔主角。毋庸置疑,我國農機行業“黃金髮展期”使得農機保有量大幅增長,特別是2016年底之前的“國二”農機清倉促銷,使得很多傳統農機品類趨於飽和,形成了現在的“存量”市場。對老舊農機的更新換代已經成為傳統農機品類的主要增長點,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經銷商、生產企業能夠聯合金融機構採用購機貼息的方法,或是用“以舊換新”等其他方法,將極大促進老舊農機的快速報廢更新,從而激發大部分農機用戶的購機行為。再加上國家也正在制定購機貼息等方面的政策,2018年對於農機用戶購機來講,或將是政策利好的又一個起點。

  農機經銷商群體或將競爭更加激烈

強者愈強,弱者出局。經過2016年和2017年農機行業“低谷”期的洗滌,再加上近兩年全國各地農機經銷商很難遏制的“賒銷”成風,已經有很多經銷商入不敷出“被”出局。能夠存活下來的農機經銷商很多也是如履薄冰,在面對傳統農機品類大部分飽和的環境下,如果想繼續在農機行業走得更遠,就一定要轉型升級。“轉”到哪裡?“升”向何方?就顯得格外重要。

抓住機遇,借勢政策。此次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總體小幅向好,或許暗示著市場也將小幅回暖,農機經銷商如何抓住這次機遇呢?正如上面分析,在“存量”市場的情況下,更新換代將是市場的主導,怎樣將用戶手中的老舊、報廢農機儘快更新換代呢?當然要借勢國家和地方的“報廢更新”補貼政策,讓用戶在同等情況下,享受報廢更新農機在購置補貼的“優先權”,幫用戶爭取“優先”享補的資格。還有就是與優質金融機構(比如大田金融旗下的信農貸)攜手,幫助購機用戶解決購機資金難題。還要開拓農機“後市場”,在二手農機買賣、農機零部件銷售、農機故障上門維修等等方面,都是業務增長點,可以增強經銷商的抗風險能力。

  農機生產企業的研發戰場或將成為主導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為農機企業指明瞭大方向,即“推進我國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科研機構、設備製造企業聯合攻關,進一步提高大宗農作物機械國產化水平,加快研發經濟作物、養殖業、丘陵山區農林機械,發展高端農機裝備製造。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推進物聯網試驗示範和遙感技術應用。”

從昨晚下發的《補貼額一覽表》可以看出補貼農機的品目和分檔變化並不大,變化大的是補貼金額比例,從中可以看出國家對哪些農機加大補貼、希望哪些農機的使用力度加大;也能看出哪些農機的補貼金額比例下調,希望一段時期內控制這些農機的產量與銷量。由《一覽表》可見,高端、智能、新型、大型、綠色等方向的農機補貼額明顯增長,這正好切合2018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機行業的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