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屡败屡战 零陵牛人废弃隧洞里圆了“娃娃鱼梦”

18年屡败屡战 零陵牛人废弃隧洞里圆了“娃娃鱼梦”

18年屡败屡战 零陵牛人废弃隧洞里圆了“娃娃鱼梦”

“这么大的蛙蛙鱼要长多少年才能长成这么大”“至少要10多年时间”。用废弃隧洞养成蛙蛙鱼的刘斌一边在蛙蛙鱼室内搞卫生,一边对前来参观的客人说。

说起牛人刘斌,他原本是重庆市忠县人,因国家建三峡水电站,2000年他全家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重庆移民来到素不相识、人面陌生的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镇前进村安家落户,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峡移民。2001年他在中央电视七台看到人工养殖蛙蛙鱼的消息后,铁了念头潜心研究蛙蛙鱼养殖,一养就是18年。

开始他多方筹资60余万元,利用在湖北打工学到养殖水产的一技之长,征订了多种报刊杂志,购买了大量有关蛙蛙鱼养殖的书籍,将自己的一套住房腾出来,经过他精心装修设计、避光、通风,并买回一台大功率空调,添置30多个特大塑料盆,购买了1200多条蛙蛙鱼苗及设备,开始在黑暗的房间里开着空调用盆养蛙蛙鱼6年之久,由于房内用空调很难控温和把握湿度,因而导致蛙蛙鱼在室内不但长得慢而且死亡率高,那6年,他购回的蛙蛙魚不但没有赚到钱,加上每天要从水井里抽水换水,电费开支巨大,每年单电费要1万多元。然后又将蛙蛙鱼迁至附近水井里养、鱼塘网箱养、水库网箱养、井边稻田挖池养,到2014年底他养的蛙蛙鱼陆续死亡丢失最后剩余120多条。

10多年来,刘斌养蛙蛙魚不但辛辛苦苦没赚到一分钱,而且投资的钱也打了水漂,妻子天天责备他,要他转手放弃蛙蛙鱼养殖;儿女十分讨厌他养殖蛙蛙鱼,多次要求他尽快卖掉剩余的蛙蛙鱼。面对妻子的责备,儿女的不理解可丝毫没有动摇刘斌养殖蛙蛙魚的坚强信念和意志。他说“我宁愿坚持一个人吃住生活,也要养成蛙蛙鱼。”

2015年初,邮亭圩镇党委知道三峡移民刘斌养殖蛙蛙鱼困境后,镇党委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千方百计为他寻找养蛙蛙鱼的最佳地方,最后在该镇大山深处的黄江源村找到-个废弃隧洞,经刘斌实地现场察看,并在该镇村的帮助下,筹资10万元,将180多米长的废弃隧洞筑砌好,洞内砌成长2米、宽1.2米的蛙蛙鱼水池160多个,同时对废弃隧洞进行了加固、防安、引水处理。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刘斌将剩下的100多条蛙蛙鱼搬运至大山深处的黄江源利用废弃隧道进行养殖。

失败是成功之母。经过刘斌的不断实践揉索和经验总结,他用了两年多时间,现已成功繁殖大小蛙蛙鱼1.1万尾。

“养殖蛙蛙鱼必须注意四点,首先是水质要好,必须是干净清洁无任何污染且含钙比较多的矿泉水;其次是水温要适宜,长年保持在16度至18度之间;再次是环境要优,蛙蛙魚喜欢长年生长在阴暗、潮湿、透风、安静的环境;笫四是饵料要佳,蛙蛙鱼喜欢吃鱼虾螺等活物;蛙蛙鱼幼苗喜欢吃主食是孑孓”。刘斌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他养蛙蛙鱼的“金点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8年的摸爬滚打,他终于在废弃的隧洞里养成蛙蛙鱼。目前,他养的蛙蛙鱼种鱼最大-条达23.5斤,现存2斤以上的蛙蛙鱼达1500多条。预计到今年底,成年蛙蛙鱼销售收入可达40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群众共同富才幸福路。”刘斌说到做到,今年元月,他已成立了永州三峡移民特种养殖合作社,已有32户自愿加入了他的合作社,他将在艰辛的道路上带领群众奔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