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生意人咋賺錢?參加一場會,有人成交50多萬,有人卻哭了

參加展銷會在批發商群體中變得越來越熱。有商戶願意投入數萬元參加展銷會,一年花費在展覽上的時間加起來超過一個月。

然而對於參展商和主辦者來講,卻有著相反結果。參展商可能斬獲數十萬元交易額,但是表面風光的背後,主辦者常常入不敷出,甚至賠錢成了一種常態。

所以也就有了這些真實案例:13年裡會展商會47家副會長單位因利潤低被迫退出轉行,有企業辛苦做一場展銷會卻賠掉六七十萬元。

現象】展銷會逐漸盛行,有商戶一年花掉七八萬元參展

近期,鄭州批發商群體中逐漸盛行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商戶開始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用來參加會展。

剛剛過去的4月份,做貨架批發生意的劉秋生,花費上萬元參加了鄭州市一場春季建材五金展銷會。他細細計算,這些支出主要包括了攤位費、客戶招待費用、人工開支等。

他算得上會展的常客,經常參加河北、廣東等地的會展,去年他花在展會上的時間加起來有一個多月,一年總花費七八萬元。

做閥門生意的曾聰平同樣捨得投入,他參加一場展會的預算是兩萬元,“十幾年的老客戶來了,怎麼著也得安排下。遇到好的客戶,花再多錢也得挖,你不挖有人挖。”他去年參加在河南舉辦的展會達到了5場。

她所在的批發市場一年只做兩次展會,她覺得不夠,“兩三個月開一次最好,這樣也省得我們業務員下地市招代理了。”

於今年4月份舉辦的展會,她派出了20人的團隊參展,這比去年十個人的規模多了整整一倍。

與此同時,一些批發商不再僅僅滿足於參加自家市場舉辦的展會,而是“瞄”向了競爭對手市場的展會去挖客戶。鄭州市南三環一家潔具市場做衛浴的馬蘭,嫌棄自家市場的展會規模小,慕名參加了新鄭一家市場的展會。以往,她經常下地市談客戶,一個月在外面拓客時間達半個月,成本過高,她轉而瞄準一些高質量展會,以減輕下地市跑客戶的負擔。

一些商戶經歷了從展會小白到資深參展人的蛻變。劉秋生總結經驗稱,“不是第一次參展就會效果很好,需要多次才能摸到規律、打開知名度,第一年做不好就不做了,不行,這是老闆眼界和認知的事兒。”

看看生意人咋賺錢?參加一場會,有人成交50多萬,有人卻哭了

效果】

商戶參展斬獲數十萬交易額,辦展會就像飛機在城市上空撒美元

展會效應在逐步顯現,這或許才是吸引商戶頻繁參展的深層原因。

做燈具批零生意的姜增光記憶猶新,去年參加鄭州一場建材五金展,買下4個展位,兩天展會期間,他稱現場預存及意向銷售額在30萬元以上。展會結束後,他多了三個核心加盟商,最大的一個加盟商後期從他這裡進貨20多萬元。

做牆壁開關、電線生意的五金商戶朱光華,參展主要目的是向新老客戶推介新產品,一場展會能幫他“接觸到一二百個客戶,其中80%都是老客戶,推出了十幾個新產品。成交額有五六十萬元。”

事實上,展銷會對於批發商的貢獻度愈加凸顯。“商戶通過展銷會,一來推介展示新產品,二來拓展一些新客戶,三來向老客戶展示自身實力,四是提升品牌知名度。”一位多次參加展會的業內人士總結稱。

一份行業調查顯示,展會是優於推銷員推銷、公關、廣告等手段的營銷中介體,成本更低。通過一般渠道找到一個客戶,需要成本119英鎊,而通過展會,成本僅為35英鎊。

“一場大規模展會能吸引到15萬人參加,按照一個人花銷1000元計算,總共就能帶來1.5億元的營收。”一名業內人士計算稱,會展活動能促進主辦城市的餐飲、住宿、交通、通信、金融和旅遊等,是城市經濟的“印鈔機”、區域發展的“助推器”,才有了“在一個城市召開一次國際會展,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城市上空撒美元”的說法。

看看生意人咋賺錢?參加一場會,有人成交50多萬,有人卻哭了

尷尬】

舉辦一場表面風光的展銷會,實則賠掉六七十萬元

不過,對於辦展者來講,情況卻不那麼樂觀,甚至賠錢一度是展會業的常態。

“不懂行的人看著展會現場人頭攢動、轟轟烈烈,但扣除各種成本後算下來,其實不掙錢。”河南宏達汽車用品城有限公司總經理戚曉虹稱。

戚曉虹是“中國(鄭州)國際汽車後市場博覽會”的實際操盤者。2005年5月份,被廣州一家展會公司爽約後,戚曉虹決定自己操刀,短短35天時間內辦成了第一屆展會,13年時間內,由當初僅僅108個展位發展到如今5萬平方米體量。王永國稱這個博覽會是目前國內乃至亞洲在汽車後市場領域規模最大的展會。數據顯示,每年參展商達到3000多家,參展人數超過了10萬人。

戚曉虹也稱,每年6月份展會期間,鄭州迎來十幾萬參展商,導致方圓40公里住宿爆滿,KTV等夜場供不應求,本地車模不夠,不得不從外地運來大批車模救急。

即便如此,戚曉虹稱,“2005年至2010年的六年時間裡,沒賺到錢,甚至在賠錢”。

王永國曾做過一個統計,河南會展業商會從2004年成立到2017年末,13年時間裡先後有47個副會長單位退出,原因就是行業利潤低,會展公司被迫轉行。

“一個會展前期需要三四年的培育期,長的話甚至五六年。有很多在投入一兩年後,撐不下來選擇轉行。”王永國回憶,曾遇到一個創始副會長,從商會離開後轉行做了網絡。

王永國印象中,賠得數額較大的有一家公司,做文化項目展賠掉108萬元;也有人被展會公佈的高額成交數字吸引,從別的行業跨界做展,辦了兩次展覽均虧損。

一位不願具名的鄭州展銷會資深人士稱,2014年在上海辦了一次展覽,結果賠掉六七十萬元。“辦展銷會,賠錢是常態!”她這樣感慨。

改變】

13年時間,河南展會數量由不足50個展猛增到930個

在辦展者哭喊賠錢的同時,商戶參展、批發市場辦展的意識卻在逐年提升,河南會展業發展也畫出了漂亮的上升曲線。

批發市場和會展之間有天然的合作關係,可以把專業市場看作永不落幕的展會,也可以把會展看作巨大的批發市場。

業內人士稱,過去,鄭州大多專業市場沒有展會。那會兒,鄭州市場因為小散亂,沒有基礎和條件由某個市場牽頭去辦大型展會,無法形成有效的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品牌展會,對鄭州相關行業而言是一個損失。

“儘管行業規模很大,但給外界呈現的形象層次不夠,行業沒有爆點,對商家而言,沒有更多渠道拓展交易、加深對市場需求等情況變化的認知,也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也相當於無形中增加了生意成本。”鄭州華南城副總經理薛柏林曾稱。

如今,以鄭州為代表的河南會展形象大變身,已躍升為國內展會大省。王永國羅列數字稱,會展業商會成立的2004年,河南展會數量不足50個,鄭州僅有24個;到了2017年年底,河南展會數量達到930個,在全國各省(不包含北上廣等地)中排名第二,直接拉動全省經濟效益達900億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