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當年為何不投資京東?

近水樓臺先得月

投資京東,阿里和騰訊當年都不想投,那為何騰訊投了,阿里沒有投呢,其實這個問題在投行圈裡麵人盡皆知,下面就分析給大家看:

京東的運營模式和淘寶不同,戰略方向也不同,京東是以重資產為主,淘寶做的是輕資產,而且當年的京東還未上市,體量還不夠大,所以在馬雲看來,京東這種模式走不長久,所以劉強東去找馬化騰,而當時的馬化騰手裡也有電商,叫拍拍網,騰訊也不想投,沒辦法,就想出一個方法,讓拍拍網和京東PK,開了幾次戰略大會,拍拍網依靠著騰訊的海量社交流量,結果還是打不贏京東,反而與京東的數據越來越大,最後沒辦法,騰訊只好入股京東,把拍拍網也整合進去了。

阿里不投京東,是因為京東的模式與阿里的方向不同,騰訊投資京東,是因為京東的核心競爭力,1+1大於2,所以投了!


蔣昊脫口秀

2014年3月10日,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受讓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15.00%股權,作價2.15億美元。同時,騰訊將旗下拍拍C2C、QQ網購等附屬關聯公司註冊資本、資產、業務轉移予京東。之後,騰訊數碼、騰訊電商、易迅物流及騰訊廣州將不再是騰訊附屬公司。騰訊同時還簽署了京東IPO認購協議:緊隨京東IPO完成後,認購上市後在外流通京東普通股的5%。

騰訊入股京東,背後是高瓴資本的張磊推動。

2010年4月高瓴資本參與了京東的融資,投了2.65億美元+5000萬美元。這是為了保證劉強東的控股地位,張磊當時要投3億美元,佔股份太多,威脅到了劉強東的控股地位,所以兩人商談後變成了2.65億美元,後來又追加了5000萬美元。

阿里巴巴當時沒投京東是因為當時的京東並不具備威脅,並且還要靠淘寶的流量活命。

馬雲原話:“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這個悲劇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強,而是方向性的問題,這是沒辦法的。你知道京東現在多少人嗎?5萬人!阿里巴巴是慢慢長起來的,現在才23000人。收購加起來是25000人。你知道我為什麼不做快遞?現在京東5萬人,倉儲將近三四萬人,一天配上200萬的包裹。我現在平均每天要配上2700萬的包裹,什麼概念?中國十年之後,每天將有3億個包裹,你得聘請100萬人,那這100萬人就搞死你了,你再管試試?而且它的60%收入是在中關村和淘寶,它自己網上不可能這麼大量。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去碰京東。別到時候自己死了賴上我們。”

這是2015年1月9日馬雲說的話,可見,當時的京東還在依靠淘寶的流量。

之前也有過一個訪談節目,馬雲和劉強東同臺,馬雲說阿里巴巴的目標就是要培養更多的京東。

京東以前在淘寶還有一個入口的,而且京東以前還支持支付寶,後來才逐漸改變成現在的樣子。2011年的時候,京東80%以上的訂單還是來自貨到付款,10%左右來自支付寶,後來京東才停掉支付寶。

所以說,京東以前的模式還很原始,遠遠不能與阿里巴巴相提並論。就算已經上市了,但是京東的訂單還大量依賴淘寶,所以,馬雲根本不擔心。可以說,在騰訊入股京東之前,阿里巴巴完全沒把京東當成是對手,而且認為京東很危險,所以就算為了資金安全阿里巴巴也不會投資京東啊。


倫理君

關注互聯網、關注科技的“小科說”前來回答。

阿里巴巴與京東同為中國電商的領軍企業,在二者的發展過程中,阿里巴巴完全有機會投資京東而卻沒投。在我看來,有以下原因:

第一,理念不同。阿里巴巴作為居間的電商服務平臺,本質上是輕資產運作,而京東自宣佈自建物流開始,就開啟了重資產運營之路。這在當時,被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眾多機構都不看好。



第二,模式不同。阿里巴巴是交易平臺,商家藉助阿里巴巴將商品直接賣給用戶。而早期的京東,基於其自營模式,其實更像是賣場,採購商品後自己賣給用戶。



第三,意願不同。從京東角度看,它是否願意接受阿里巴巴的投資是一個問題,畢竟二者是同業。從阿里巴巴的角度看,引用其的話“願意打造更多的京東”,而此種打造可以是政策扶持、技術支持、運營協助等,不單單是投資。



基於二者理念、模式、意願的不同,在投資這件事上,共識較難達成,所以當年阿里巴巴沒有投資京東。如果當時阿里巴巴能夠預料到京東今日的發展情況,可能就是另外一種局面了。


小科說

之所以京東能發展起來,就是因為阿里認為京東模式做不大,發展不了,所以阿里才不會收購京東,所以京東才能做大。馬雲忍不住公開點明京東物流最後會控制不了,打心眼裡看不起劉強東自建物流,沒有競爭,所以,劉強東做成了,現在阿里忙著學京東物流,太遲了點,收購餓了麼就是做配送的,可不是為了給大家送快餐填飽肚子,阿里才沒興趣搞快餐。

有一個馬雲與劉強東同臺的節目,馬雲說,阿里是幫助更多的京東成長,意思是,京東和阿里系的一家網店是一樣的,阿里怎麼可能收購一家京東這樣的網店呢?當時劉強東應該是比較高興,因為他更加證實馬雲忽略了京東的潛力,可以說是一路看不起京東。

所以呢,馬雲看不起自建物流自己派送的京東自營模式,因此不可能投資京東。


西格瑪的化學

京東從1998年開始創立,2004年正式上線,在2007年開始自建倉儲物流,而阿里一開始就不看好京東,馬雲一直認為京東的運營模式就是純屬浪費錢,並且還說到投資京東的,將來會後悔,之後京東自建物流,馬雲就更不理解了,認為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其實,從一開始馬雲並不看好京東嗎,要說投資的話,那也就更不可能了。

京東的運營模式的確和阿里存在一定的區別,京東做自營和第三方業務,阿里就是為商家提供一個平臺。要說現在電商平臺,京東可能比阿里更純粹。就拿馬雲不認可京東做自建物流來說。近年來的發展,京東的自建物流已然成為京東在行業內競爭的核心之一,拋開京東的運營模式不說,很多消費者選擇在京東購物,不光是商品質量有保障,主要的還有京東購物體驗,物流、售後服務,都是重要的一環。

京東曾經不被馬雲看好的業務,目前的發展也成為了主要的競爭核心之一。而阿里,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隨著消費者的購物需求不斷提高,京東不被阿里看好的自建物流,也成為阿里現在主要佈局新零售的一環,阿里開始做起了自建物流。

說句實在話,商場上的投資都是以利益為主,馬雲認為投資京東的投資者會後悔,認為京東未來不會存在太久,覺得投資京東沒有回收,也就不會投資京東。但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京東從一開始的年年虧損到現在的連續盈利,京東的自營業務已經發展到一個成熟的階段,並且在線下零售和電商平臺都成為阿里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成為電商平臺的巨頭。

可以說,當年阿里要是投資京東的話,現在的電商平臺商業格局估計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這幾年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未來電商領域的發展趨勢也會有所變化,京東現在已經和騰訊達成了戰略合作,當然,阿里和京東之間的競爭也會越來越多。不過,阿里現在估計挺後悔沒有投資京東的,京東現在的發展給阿里還是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一棵會結果的樹

我覺得那時候電商,淘寶已經一家獨大了,你想啊騰訊這麼大的流量都搞不起來拍拍網,那時候其他電商加起來都才10%,互聯網都是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試想其他電商想起來多難,所以淘寶覺得京東不足為慮。所以沒投資誰知道看走眼了


湖州的人

業務方面,阿里巴巴與京東是競爭對手,主要業務是重疊的,如果是小股東,抱著東邊不亮西邊亮的太度,投多家公司是一個不錯的選捀,只要在這些公司中有一家成功,成功就不會從身邊離開。但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投資一家主要業務是競爭對手的京東公司,就要面對阿里與京東關係如何處理?阿里以什麼身份參與京東的業務決策,在搶佔同一市場分額時支持誰?面對這些關係時,除非把京東公司作為阿里下屬的一家分公司來管理,否則,無論誰面對這些關係都很難處理好。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經營理念,決策者需要把自己的投資理念貫徹到企業的各方面去,做這些事情需要耗費決策者大量的精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分散精力去投資一家經營理念衝穾,主要業務又是互相競爭的企業,對阿里來說,放手不管是不負責任,不放手參與管理,這麼做會分散精力,得不償失,得此失彼。


龍一歐

要想了解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互聯網公司裡,特別是優質的互聯網公司,基本上都會在騰訊和阿里這兩者之間選擇最終的歸宿。不管是出於主觀還是客觀,都會看到這兩個巨頭的影子。

1.個人揣測一下,並無事實依據啊。阿里巴巴肯定跟京東接洽過,或者有意入股投資過的。

2.劉強東創立的京東,我們目前可以瞭解到的,劉總是從公司一點一點實戰操作出來的。後面的融資等,特別是今日資本的徐新,是早期的資本之一。看過劉強東本人的很多視頻和文字介紹。我們很清楚,企業的創始人是有自己的創業基因在裡面的。所以很能理解,不管是誰投資京東,劉強東都不會放棄掉企業的主動權的。

3.眾所周知,阿里的投資邏輯。基本上都是會對創始團隊或者創始人進行再整合的。你懂得。

所以,騰訊的投資邏輯,是比較符合包括美團的王興和劉強東這種類型的公司和創始人的投資風格的。可以投錢,不能對核心管理團隊進行整合再塑造。

我覺得當初阿里肯定會有接洽京東的。至於為什麼最後沒有實現,我覺得是和創始人的創業基因是有很大的原因的。


夢雨青藍

首先,投資要麼衝著掙錢的財務投資要麼就是業務互補或者作為護城河的戰略投資,對於阿里來說自身電商業務已經足夠強大了,再加上不太看好京東這種重模式,所以沒必要投一家與自己業務完全重合並且模式又不太看好的公司(還比自己弱),其次,作為競爭對手,就算阿里願意投,按照劉強東的脾性,除非到了生死存亡關頭,不然也是不願意賣的;而騰訊當初用買來的易迅與京東、蘇寧、天貓PK,一路打下來很是吃力,一直在燒錢,電商儼然成為了一個燙手山芋,再加上剛好碰到騰訊業務轉型-把自己不擅長的業務交出去(電商、搜索均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交出去的),自己只做基於社交的流量價值,所以才考慮出售易迅,而對於京東來說,B2C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天貓,作為後來者想要能夠與天貓一決高下,不管是在資金上還是資源上都需要外部的有力支撐,其中流量就是最大的核心,而流量正是騰訊的核心優勢,所以也就願意接受騰訊的投資。


五味瓶3381430

很高興的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別的原因?最簡單的原因就是。馬雲的格局因為他能夠很清楚的知道他已經有了一個阿里巴巴,他可以再複製一個天貓,複製一個淘寶。附近一個聚划算,它可以做很多類似的平臺。都可以把京東的模式學去。很簡單,就是他看不到京東的創新在哪裡?品質我也可以做啊,對不對?所以他沒有投資,金融。就算他還是沒有把他放在眼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