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寫的十翼是否偏離易經本質?

了凡小哥

《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傳》就是通常說的十翼。

下面,先解析經與、傳的產生與關係。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歷經數千年創作而成,被譽為群經之首。

一、《周易》的創作與產生

《周易》的創作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卦畫的產生;卦爻辭的產生;《易傳》的產生。一般認為,伏羲作八卦與六十四卦的卦畫;文王作卦爻辭;孔子作易傳。

據文史專家的研究表明,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而《易傳》主要作者是孔子,後又經其弟子補充。即便爻辭確實是周公所作,而文王乃周公之父。周公將授自父親的爻辭補入《易》。稱卦辭和爻辭均為周文王所作,也不為過。同樣孔子傳《易》於弟子,弟子們將孔子所授之精義補充進《易傳》,補充的內容亦是孔子之言。說《易傳》為孔子所作,亦不為過。

故曰:《周易》歷時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人更三聖(伏羲、文王、孔子)而成。

二、答靳極蒼前輩

靳極蒼前輩註釋的《周易》只有卦畫和卦辭,連爻辭都沒有。更沒有《易傳》部分。因為他認為,《易經》的唯一功用就是占卜。“一根算命的蓍草,怎麼會有高貴的品德與深刻的哲理。”也就是說,靳極蒼前輩認為,易傳脫離了《易經》本意。

下面,鄙人做詳盡解析:

在先秦諸子中,荀子是可與孔子比肩的大方之家。他精通《周易》,但荀子的態度卻是“善為《易》者不佔。”孔子觀點也與荀子相近。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孔荀二子所看重的,是《周易》中德義與哲理。顯然,靳極蒼前輩之論太過片面和狹義。

鄙人就對靳極蒼前輩“一根算命的蓍草,怎麼會有所謂的倫理道德與豐富的哲理”進行解答:

一根算命的蓍草本身是沒有任何哲理的,它僅僅是一節草而已。就如同竹子和水。

竹子本身沒有任何哲理,它僅僅是一種植物。但是先賢們根據竹子的特性,賦予其三層哲理:竹子韌性好——象徵著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竹子有節——象徵氣節和節制,所謂物貴有節;竹子中空——象徵著虛懷若谷。【靳極蒼前輩是否認為,對竹子的解讀,脫離了竹子的本意?】

水亦是天地間的一種物質,但是先秦諸子們也根據其的特性,賦予了水豐富的哲理和高貴的品德: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孔子曰:“逝者如斯,不捨晝夜。而未嘗往也。”(孔子有個習慣,話只說一半,後半句乃蘇軾增益。)

孫子曰:“夫兵形象水:兵無常式,而水無常形。”

荀子曰(借孔子之口):“夫水:主量必平,似法。出入則潔,似教。萬折必東也,似志……似德。……似道。”

同理,《易》原本僅為占卜之書,孔子根據其卦畫和卦爻辭的特性,賦予其德義與哲理:

《坤卦》象徵地,大地包藏萬物而無怨。於是,孔子賦予其高貴的品德——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最能體現物極必反,事物對立統一規律的,當屬《泰卦》與《否卦》。《泰卦》乃大吉之卦,而上六泰極否至;《否卦》乃大凶之卦,而上九否極泰來。

《乾卦·九三》爻辭曰:“勞謙,君子有終,吉。”孔子賦予了其低調下流,上德不德和厚蓄薄發的高尚品德——“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如上所言,竹與水皆為天地一物,《易》本作占卜之用。但先賢根據其特性,賦予了它們高貴的品德和豐富的哲理。

《易》原為占卜之書,自孔子為其作傳後,使其成為蘊涵德義和哲理的儒家經典。

若個別人認為,十翼脫離了《易經》本意。就等於說先賢們對水的解讀——萬折必東也,似志。脫離了水的本質。鄙人對這類純粹的唯物主義者,也無可奈何。





楊朱學派

孔子作《易傳》,也叫《十翼》,不能認為是“偏離”了《易經》本質,相反,他對後來人們認識《易經》原意,能夠讀懂這部“天書”,並從哲學和政治倫理等方面提升和擴大《易經》的價值,指導人們在更高的意識和思考水平上利用《易經》進行思考、決策、認識事物,做出了巨大貢獻。《十翼》使《易經》由占卜書,成為了哲學書,對《易經》流傳,並位列“群經之首”,起到了關鍵作用。

這裡要說明的是,《十翼》不是孔子一人著作。嚴格來說,《十翼》實際上是孔子的弟子編纂的,它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由彙編了前人關於哲學問題的思考和成果,特別是解釋《易經》的著作和成果。這些著作不光是儒家的,也包括大量道家和其他諸家的成果,把這一部分叫做“百家之源”,一點都不過分。孔子應該在整理、傳授這些成果方面下了相當的功夫。

另一方面是孔子解釋《易經》及其卦爻辭的內容。在《十翼》中,前面寫有“子曰”的部分,是最無可否認的內容。象《十翼》這樣的作品,還包括1973年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六篇《易傳》(其中《繫辭》大部分與今本相同)。這六篇《易傳》連同一起出土的帛書《易經》,是目前可見的最早的流傳版本,十分可貴,幫助解決了許多過去語焉不詳的問題。

《十翼》這兩種內容,都對解釋經文和發展《易經》價值具有重大的意義。可以想象,沒有《十翼》幫助,《易經》還可能不會流傳至今。當時的《易》書有多種,不是都堙沒無聞了嗎。

順帶說一下,現在通行本的《易經》和《易傳》,也是孔子通過他的弟子傳承下來的。孔子不光有韋編三絕的讀易經歷,也有講學不倦的傳播過程。

《十翼》的功績,首先是提供了對《易經》最早最系統的解釋,使後來者理解《易經》成為可能。今天我們看《易經》,首先還是要參考《易傳》的解釋,它畢竟是最早的解易資料。《易經》原文極其簡略,往往無法確定到底是說好還是不好,更談不上說明為什麼了。《十翼》雖然不能說得處處清晰,但提供的解釋,多數情況下,還是符合或靠近《易經》本意的,為後來者研究原意提供了線索。

孔子傳《十翼》,並不排斥占卜,今天用《易經》可以占卜,還要依靠《易傳》提供的原理和方法。《易經》本來是占卜之書。在《左傳》、《國語》裡就記錄了用《易》進行占卜的22條記錄。甚至在《孔子家語》裡還記載了孔子自己的占卜事例。孔子對待《易經》的態度是很開放的,自己在《論語》裡提倡“不佔而已矣”,在解釋《易經》方面,孔子也有不同於原意的發揮,但可貴的是,他也保留了大量以象解易的方法和資料,整理了占卜的方法和原理,提供了大量對理解原意有幫助的解說。在《十翼》中,系統保留了《易經》的占卜功能。

但《易經》的特色,在於哲理性很強,已經包含有用哲理解釋占卜事項的因素和傾向,人們在用《易》占卜的實際應用中也有體現。比如,《左傳》記載的,魯穆姜參與魯國內亂,被兒子魯成公幽禁東宮時,對自己佔得《隨卦》的解釋,就是純用義理推理,沒有采納卦辭和佔象的解釋。其它佔例也有明顯的義理分析。占卜是粗淺層面的隨意性解釋,往往一人一解,很難有確定性,真是存乎其人。哲學則不同,通過道理和規律來思考,靠人自己拿主意,可靠性、主動性、可操作性要高得多。占卜的衰落或者退而居其次,《易經》運用向義理方向發展,是認識發展的必然結果。

這些事例說明,當時對《易》的運用,正處於占卜解易向義理解易的過渡時期,孔子正是因此而好“易”,從而研究《易經》和相關資料,並完成了這個過渡。《十翼》就是這種進步的集大成之作。

《十翼》的《繫辭上》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 可以欣賞文辭,可以觀察變化,可以模擬易象做東西,(可以探索哲理,可以用象數思考,)可以占卜,這些多功能並行,用《易經》的人們能各取所需,全賴孔子當年的苦心整理和傳承,使解釋《易經》的著作,各項功能

互相兼容,保持了多樣性。孔子沒想故意曲解《易經》為自己所用,而是尊重原著的情況下做了發揮和延展。這項工作是十分有意義的,不應求全責備,更不應把孔子的努力當做倒退。

孔子很有預見性,彷彿就是針對我們今天有些朋友對待孔子《十翼》的不屑態度一樣,孔子為預防在後世遭到質疑,帛書《要》篇記載了孔子這樣的話:“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並且力辯他“好易”“與史巫同途而殊歸”。可見他發明《易經》的意義,不是否定占卜,而是幫助人們從哲理的高度去認識和決策,這基本符合《十翼》解易的實際情況。儘管他不免也有些心虛,畢竟人言可畏,自己做了夫子自道,幸運是,他的功績還是得到了後世的高度認可。

幫助人們從用占卜決策提高到用哲理性思考來決策,是人的認識能力的一次飛躍。占卜孕育了哲學,《易經》從卦畫、結構、卦序、卦爻辭,都包含深刻的哲理,已經和一般占卜書拉開了距離,是一部包含哲理的占卜書。孔子和先賢通過《十翼》等《易傳》,構建了比較成體系的哲學認識和思考方法,開啟了一個新的認識時代。

儘管《十翼》在具體卦爻辭解釋方面,和可以考證出來的《易經》原意有區別,但總體上它還是為了深度開發《易經》的內涵,把《易經》中樸素的哲學素材和因素發展到成體系的高度。這種努力,創造了先秦時期中國哲學思想的高峰,為此後的哲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形成了中國哲學思想繼續發展的主脈絡。對於《易經》和《十翼》以及帛書《易傳》,應當相互區分和補充,而不應相互否定和排斥。


熱帶雨林的午後

我想問一下,《易經》所謂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恐怕很難回答,既便有人給出一個答案,大都也是根據孔子闡發之後的易經給出的。也就是說,假如沒有孔子的《十翼》,恐怕就沒有做為群經之首的《易經》了。

《易經》的研究,歷來都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象數之學,二是易理之學。這兩部分是互相促進,互相激發的,象數通俗的說,注重的是算卦,易理所重者是人生大道。象數學比較著名的人物如京房、邵庸等,都是被傳的很神的,他們算的卦可能真的很靈。而研易理的人就更多了,歷代大儒無一例外都是易學高手。《易》為群經之首,若不通易,何稱大儒。孔子的《十翼》,就是對易理的闡發,後世對易理的研究,至今也沒有超出十翼的成果。許多人說,老子的《道德經》是中國哲學中最優秀的部分。以此貶低孔子。真正讀懂孔子的《十翼》之後,輕視孔子之心就會收起很多。

有人說《十翼》是孔子弟子所做,就算如此,難道弟子們的易學不是孔子教的嗎?他們傳達的是孔子的思想,以孔子名之又有何不可。

許多人把象數之學稱為迷信,這是不瞭解武斷的說法。我們現在以一個小例子來看看象數之學的嚴密。

以三枚銅錢可以起卦,三枚錢落地,會出現四種情況,三陰、三陽、一陰二陽,一陽二陰。如果你來命名,何者為陰,何者為陽呢?大都肯定認為三陰為陰,三陽為陽。易學不是這樣,二陽一陰為陽,二陰一陽為陰。我開始沒明白其中妙處,今年跟同事學太極拳,講到運手的時候,他說,手向外推出為陽掌,推到不能推,收回來陽變陰。在運手時手掌的陰陽變化中,我悟到了兩陽一陰為陽的原因。陽掌是主動的進功的,手掌剛向外推時是沒力量的,等推到不能推時,也是沒力量的,掌推到三分之二的距離打到別人身上是最有力的。以此也可見,幾千年前的易經,今天也很有用。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易經》發展到孔子之前,是社會上層的高端學問。普通小民是不懂的。掌握這些學問的人在使用它的時候,當然是有理論指導的,只是這些理論不會告訴別人,孔子的偉大之處,是他把這些秘密公開了出來。

以乾卦為例。乾,元、亨、利、貞。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孔子做出瞭解釋。孔子在解釋中是加入了道德的內容,使得解釋稍有偏離,這種偏離之後,就打上了儒家的印記。儒家又用自己的哲學對其解析,使之更加深奧,但並不偏離易理。比如,孔子對“元亨利貞“的解析: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這裡只說利,孔子認為,利必然是合於義的。客觀的說,不合於義的就不是利了嗎?比如騙子騙來的錢,當然也是利。可是孔子認為這不是利,因為能送你到監獄的東西肯定不是利!你能說孔子錯了嗎?能說他把易經解歪了嗎?顯然不能。

乾卦初爻:潛龍勿用。什麼意思,孔子解釋說,陽在下也。九五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什麼是“大人“,孔子解釋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鬼神乎?”這段話的前一半不就是順其自然嗎?誰說只有道家順其自然?後半段是有為。不同於道家無為。

如果沒有孔子的《十翼》,《易經》或許只是一部江湖秘笈,或早己失傳。正是由於有了《十翼》,易經才成為今天的易經。《易經》是博大精深,值得一輩子去讀的,只要你去讀,它會時不時的帶給你些驚喜。


七月流火140400643

文/文人小哥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易經的本質是什麼。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總源頭。那麼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自古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從中學會了占卜,有人從中學會兵法,有人從中領悟到了神妙的道理……

但,總結起來,可以這樣說:易經是一本總結天道運行規律,從而指導人事實踐的書。

總結天道運行的規律,是它所依賴的根本;指導人事實踐,是它存在的意義。

如果沒有讓人信服的道理在,人們不會相信他;如果不能給人進行指導,那麼也沒有什麼用。

所以易經必定是一本值得信服,又可以應用的實用的書。

那麼孔子做的十翼是否偏離了易經的本質?

(十翼並非孔子所做)。十翼是從某一個角度對易經的解釋,它有著一套固定的方法,比如乘承比應,比如當位中正,等等。這樣的解釋是偏重於義理的。

也就是易經象數理佔,中的理。從其對易經本源的認識上說,是沒有抓到易經的本質。因為十翼並沒有揭示出更深層的規律。

但從其對人的幫助上看,義理指導了人事實踐,是有其意義的。


文人小哥

在學習易經過程中總感覺遠古時沒有文字,先天八卦應當是非常實用的,是它指導了當時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周易有了卦辭和爻辭,可內容更側重於哲理和倫理,對占卜之法也有貢獻。但對先天八卦的實用部分繼承不足。如果沒有周易我們更很難理解遠古的先天八卦。周易在傳承方面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孔子的十翼從倫理方面繼承了周易的思想並創建了儒學。儒學的內容要比周易窄了很多。但對我們學習周易和先天八卦是很有幫助的。

應當說周易和十翼對傳承中國文化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都沒有先天八卦的內容豐富,深刻,實用。應當說是先天八卦奠定了易經基礎也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周易和十翼在傳承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不然我們就無法理解在那個沒有文字時代的一些思想。

這是我的一些猜想,不知可否這樣認識。


老梁139490047

首先,十翼的作者是否為孔子並無定論,近代多數學者傾向於非孔子的結論,而且從十翼的具體來容來看並不能與《論語》等著作有相一致的思想。近代學者如高亨、李鏡池等主張十翼作者應為戰國時期之人,而且亦非出自一人之手。個人的意見,十翼的作者應當是春秋以後專門從事卜筮之士所作,因為占筮專業性內容居多。


其二,十翼的結論與易經古經的內容無關,十翼並未真正讀懂古經文內容。十翼雖然補充了八卦的相關知識,提供了八卦的來源、八卦符號代表的意義等內容,但這些內容並未實現使我們讀懂經文內容的目標。這也就證明它並未提供出有關八卦的正確的知識。我們認為十翼的作者為了神話《易經》才創造了伏羲畫卦說,八卦對應於天、地等八種事物的卦理解釋根本就無助於我們理解經文內容,這個說法從何而來不得而知,但它對於解讀經文是毫無意義。


其三,象丶彖丶序卦等內容也不能幫助我們實現理解經文內容。有人說十翼是將卜筮書提高至哲學高度,但我不想信這一說法。十翼就其內容而言就不能是哲理書。


國學新邏輯

首先,《十翼》不是孔子寫的,而是孔子的學生們共同整理出來的,其中包含了孔子主要的社會倫理觀點,為宣揚推廣這些觀點,孔子曾經周遊列國,但沒有人響應,孔子把周遊列國時遇到的冷待自稱“如喪家之犬”,由於時處西周未期,周朝尚易的風氣仍存,故五十二歲的孔子開始學易經,但並無建樹,所以未作易經方面的著述,只在師生間留下了一些言論,這些東西就是《十翼》中的主要內容,就《十翼》的論述來說,仍立要是孔子原來的倫理觀點,與之前不同的是把這些觀點強行放在易經後面,並夾帶一些易經的用語,據此即可借易經之名流傳了,孔子及其學生們的做法非常成功,孔學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但由於孔子並沒有讀懂易經,其夾易說倫理的過程中完全喪失了易經本義,以至後來學易經的人全部因此被導入了歧途。說《十翼》偏離易經本源仍是輕的,實際情況是完全的脫離,其對易經的有關言語,根本就和易經本身的真理性沒有關係,所以我才會說學易經必須拋棄《十翼》,否則必受其害,終生無法稍得易經真理。


亢悔亨貞

不請自來。

首先,《周易》一書,分倆部分,一是《易經》,二是《易傳》,也叫《十翼》。

《易經》是西周時期文王和周公旦

所著,她純屬一部筮書。而《易傳》是春秋時期孔子和其弟子所著。她是一部哲學書籍。是解析《易經》的哲學原理的書。其中,夾雜了孔子個人狹隘利益。


起初,孔老夫子是不相信算命占卦這一套的。年輕的時候,憑著一身本事,周遊七國。碰了一鼻子灰以後,灰溜溜的回到了魯國 。才知道天命可畏,從此,開始研究周易八卦了。才有了子日: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一說。

所以說,朋友們,要研究透徹《易經》 ,必須拋開《易傳》的約束。要讀懂《易傳》,不能心思《易經》。


《十翼》的宗旨是讓《易經》跑的快一點。是讓人民知道《易經》具有崇高的哲學理論的,需要發揚光大。

本人見解疏淺,希望朋友們指正。


地丁老師60838848020

第一,《十翼》並非孔子所寫(包括他的很多思想都是他的後學弟子們記載的),至少也不是全部由他所寫。從內容分析,從大傳、小傳、大象、小象等來看,應該是孔子之前和孔子之後寫的,比如大象基本上就是提綱挈領、一語中的,而小象基本上就是對卦辭的一個重複解釋,水平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史記》中說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彖、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把《十翼》全部歸功於孔子的說法並不完全可信。原因是司馬遷比孔子晚了400多年,他寫《史記》的時候已經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了,這樣的觀點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孔子“五十而學易”,而《十翼》的辯證思想也與孔子的基本思想並不完全一致,不過孔子應該是認可的,否則也不會感嘆“可以無大過矣”了。孔子可能就如同一個講師,給弟子講解了《易經》,做了一些解釋和發揮,卻沒有寫成講義,而《易傳》最終是由其弟子編纂而成,否則也不會有“子曰”(先生說)這樣的文字。

第三,《十翼》即《易傳》,是對《易經》(《周易》)的解釋,應該說來是從理學上忠實於《易經》的本質的。個人認為《易經》的本質就在於唯變所適,其重要的思想在“大象”中,反映了古人對於天地人變化的應對。

所以,無論作者是誰(當然孔子肯定是有卓越貢獻的),《十翼》(或《易傳》)都忠實地反映了《易經》的本質和思想,因而這才使《周易》成為百經之首,並長久地影響著中國的文化和思想。


WILLSON1625027

孔子寫的十翼,對周易的傳播和地位的確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哲學角度和正統文化角度周易被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孔子立下了巨大的功勞。

但是孔子解讀周易是有選擇性與傾向性的。借象說理表達的是孔子的思想,傳播的是他心中的道。聖人作易本以教人,孔子藉此培養他心目中的君子,宣揚他熟知和推祟的禮法以及仁義道德。如果排開十翼去讀卦辭或爻辭,再用孔子的解釋去看卦爻,不難發現卦爻辭本身要麼有更豐富的內容,要麼並不那麼複雜。甚至或許會覺得有一些內容它們並不十分相當。

當然這不奇怪,因為孔子本身就有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