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古建築中,為什麼把斗拱上最大的鬥叫做“櫨鬥”,有哪些典故和來歷?

腦洞人物史

古建知識科普:“櫨鬥”之說

櫨鬥,是常見的唐、宋式建築稱謂,同樣的部位在清式建築中叫“座鬥”、“大斗”,基本意思相同,應是古建築上最大的一個鬥。

櫨鬥,外形就好像古代用來裝米的容器方鬥,在上面開一個十字槽口,槽中嵌入第一層斗拱的構件,用來承託整朵斗拱和樑架的壓力。

為什麼要叫做“櫨鬥”呢?

據記錄,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對“櫨”字進行過一番解釋,不過我沒有查到:櫨(鬥)在柱端,都盧,負屋之重也,說明它的功能就是承重。

當然,也有說法認為櫨鬥故意做的這麼大,倒並非是來自結構的必須,而是因等級上需要,沿襲自漢代的建築,可惜沒有木構實物存世,僅憑陶樓不能斷言,無法印證。

希望能幫到你,有古建築問題可問我,喜歡就說說你的看法,一起聊

亦文亦物,行程數萬,撰文百萬,一分鐘簡單幹脆,解讀古建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