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分關注到被忽視 問題大寶拒食20日!

近日,只有11歲的女孩小晴因反覆噁心、嘔吐、厭食20余天被送進醫院,然而各項理化檢查未見明顯器質性疾病。

小晴的父母離異,母親再婚後有了同母異父的弟弟,從那時開始,小晴不僅對弟弟充滿敵意,還要求媽媽跟自己形影不離,拒絕上學,甚至“退化”到用奶瓶喝水、要父母餵飯。在多次被父母嚴厲批評後,她開始出現嘔吐厭食的症狀。

5歲女孩悠悠不知從哪天開始,一丁點小事也會讓她發火、尖叫或是歇斯底里地大哭,連安慰的話都像是旺火上的油滴,引得她的怒火躥得更猛。直到最近,她幾次把剛吃下的飯吐了出來,成天說“頭暈、天旋地轉,眼前有好多五顏六色的圈圈點點”,大人們才意識到,這孩子可能是生病了。

從過分關注到被忽視 問題大寶拒食20日!

“近幾年二胎家庭增多,因弟妹出生而引發情緒和心理問題前來就診的孩子越來越多,甚至有一些還表現出自殘等極端行為。”孫凌說,孩子出了問題,根子還是在家庭教育上,她建議家長:“理解孩子,比說教更重要。”

據復興新媒體中心全國社情民意、輿情監測系統監測顯示,從4月17日到4月20日發稿時,共監測到“二胎爭寵”相關報道2922篇,從報道數據觀察到,此話題一直以來都大量輿論關注。

從過分關注到被忽視 問題大寶拒食20日!

媒體報道傾向上,佔比最大的是中性報道,將近5成。其次是負面報道,佔比26.2%,正面報道佔比22.6%。

從過分關注到被忽視 問題大寶拒食20日!

很少有人能說清楚,另一個孩子的出生,會對這個家庭的第一個孩子帶來多大的衝擊,但一個最現實的轉變是,老大必須要學會與新來的“對手”分享大人們的關愛。

這樣的記憶和感覺,或深或淺會印刻在他們的整個生活方式中,有的甚至會影響其一生。隨著近年來二胎家庭的增多,“同胞競爭障礙”已經不再是一個小眾的話題,應該引起更多的關注。

和悠悠一樣,很多家庭的老大表現出的症狀五花八門,甚至聽起來讓人覺得心驚肉跳,但這些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表現,無非都是想從“對手”那裡,重新“搶”回父母的關注和愛。

如此之外還有青少年人群的“二胎後遺症”也成為青少年成長中的巨大隱患之一。

據瞭解,自殺已成為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在自殺或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中,抑鬱症是第一大原因。專家發現,特別是進入“二胎時代”後,“老大”的心理問題明顯增多。青少年處於生理和心理的成長變化階段,一旦缺乏足夠的應對能力緩解壓力,容易發展為抑鬱症,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青少年的抑鬱和成人抑鬱的表現形式不一樣,成人抑鬱往往表現為情緒低落、悲觀厭世,而孩子在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表現,如學齡前的孩子可能會表現出違拗、攻擊或退縮行為;小學生出現不願上學、成績下降、軀體不適等行為;青少年期女孩更容易出現進食障礙、男孩會出現軀體攻擊、自殺念頭、酒精的使用、反社會行為,如偷竊撒謊等一些行為。

當這些孩子表現煩躁、發脾氣時,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很多家長都以為是孩子逆反,或者是‘作’。而對於已經出現情緒問題的孩子,如果父母一味講大道理或是批評教育,更會引起孩子的逆反。

沒有誰比父母更瞭解自己的孩子,在這種時候,父母應該主動去體會孩子心中的苦惱,更好地理解孩子,讓她們感受到足夠的愛。

文/宋佳頤

圖/復興大數據


從過分關注到被忽視 問題大寶拒食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