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是医药股最大优势也是最大劣势

1、这两篇文章都可能跟你的三观出现不一致的地方。

2、医药版块最近涨不少了,大家注意风险,真的,大家一定注意风险,现在冒然进入医药板块风险极大。

最近很多城市因为房地产价格上涨,相关负责领导被住建部等相关部委约谈,要求遵循“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精神控制房价,很多城市因此出台各种楼市调控政策:限制户口和社保,新房限价摇号,取得房产证以后几年不能再次交易。

煤炭上涨,电力企业承受压力,发改委动手了,出台相关政策,要控制煤炭价格,煤炭价格和煤炭股价出现一定调整。

老龄化是医药股最大优势也是最大劣势

读到这里,你会发现一个问题:我都说的是调控价格,防止价格上涨的事情,但是就跟医药没关系,我好像写跑题了。

促进合理用药,控制以药养医,限制药品支出,降低患者和医保支出成为前期国家对药价调控的重要目标。

老龄化是医药股最大优势也是最大劣势

开始说正题,最近医药股上涨,很多机构或是个人之前还说“价值投资春天来了”“漂亮50永远涨”,最近都开始喊“医药是永远的朝阳行业”,“老龄化是医药股巨大利好”。

很多人说老龄化是医药股最大的利好。我说一下:对于药股来说,老龄化是最大的利好,也是最大的利空。

老龄化为什么是最大的利好?老年人整体不比年轻时候,年轻时候可以很任性,俗话说得好“好汉不提当年勇”,是吧?当然我这里有点歪用,但是整体上老年人患病机率高于年轻人,这个大家应该理解。

世界上癌症发病率高的不是人均寿命低经济不发达的非洲地区,反而是人均寿命高经济发达的欧美日等国,为什么?非洲人均寿命低,还没到癌症高发的老年人时期,可能就去世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人均寿命长,到了七八十岁很容易患各种疾病,大家对这个也应该理解。

老龄化增加了医药股的潜在客户,这是最大的利好,那为什么说老龄化是医药股最大的利空?

按照我上一篇文章的观点:医药的强制性上瘾,所以医药是最好的消费品,老龄化在医药消费端增加了医药的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这是需求端变化。那么按照目前流行的“供给侧改革”观点,在需求端人对药品需求增加,很多人认为药是最大的供给支撑,错,大错特错,钱就是最大供给支撑,没有钱买不起药的,那么问题来了,多出来的钱谁来出?

一般来说医药支出由:医保、商业保险和个人三方负担,欧美等等都是这样,我国医疗类商业保险不普及,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非一二线城市不普及,农村就不说了,所以我国一般是医保和个人两方负担。

我国个人如果退休以后,很大程度依靠退休金,而现在已经出现了个别省份退休金支出过大,收支不平衡的地步,而延迟退休成为近几年热议的话题。

从医保来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养老退休金都要延迟了,医保也会随着老龄化而压力增加。根据华泰证券研报数据我国各类医保人数已经接近12亿,做到了广覆盖,那么数量这样大的一群人慢慢老去,医药消费会不会增加?医保压力会不会增加?

老龄化是医药股最大优势也是最大劣势

这是国金证券总结我国医药行业收入增速和医保支出曲线图,大家看着我国医药行业收入增速跟医保支出增速有一定相关性,但是增速不如医保支出增速。

老龄化是医药股最大优势也是最大劣势

上面有政府压制房价和煤炭等资源价格的案例,如果以后医保压力增大,药价会政府会不会压制?我认为是会的。国外保险公司、政府和民众都要求降价,国内政府和民众也要求降价。

从两个多月前的两会上的政府改革看出来了:“医”“药”“保”这三个医药保险支付产业链的部门被拆分,“医”“药”两强地位被削弱,“保”的地位增加,相互制约,互相制衡局面诞生。

老龄化是医药股最大优势也是最大劣势

用华泰证券分析师的话说是:

老龄化以后,个人支出压力大,我国覆盖十几亿人的医保支付压力也会增加,国家医疗体系里面提高支付端地位就是未雨绸缪。

回到上篇文章我说的:医药里面创新不只是科技研发,而是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和创新销售。

研发新药好不好,好,研发出效果更好的药,之前的药就会被迫降价,要不就会被新药给抢占市场,所以国家、患者和保险公司都愿意药企研发新药,为什么?新药效果更好,原来老药还要降价守住市场份额。

药有降价风险,国家也逐步开始严格控制医保药品支出了,那么以后老龄化的人口越来越多,国家医保压力越来越大,政府有没有动力继续降低药价,我觉得肯定有动力。

那么医药受益老龄化,但是老龄化以后医保和个人的支付压力都在增加,怎样避免药价严控?为什么要避免药价严控,因为前几年医药股调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保控价,两票制改革等等,所以制药企业未来几年售价被再次严控的预期是存在的,这不是黑天鹅。

所以说个别人只认可科技研发是医药股的门槛和优势,这是片面理解医药创新。东阿阿胶搞固元糕,云南白药搞牙膏,搞洗发水,白云山搞王老吉凉茶和海外药企搞雅培奶粉,搞舒适达牙膏,搞善存维生素片都一样,这也是避免药品降价风险,从让用户被迫消费变成用户主动消费的举措。

药会被限价,药企在不断转型让用户被迫消费变成主动消费,那么我们还有别的角度吗?有。医药医药,药未来会被限价,医是不是新方向?

医疗市场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医疗市场能不能给我们投资者带来收益?我看了看国金证券分析师的整理的数据:过去半年,在大盘下跌的时候,医疗服务是医药行业各个子版块里面表现最好的。

老龄化是医药股最大优势也是最大劣势

其实这样说明资本市场在前几年医药股受到控价降费情况下出现一定程度调整事实面前,也开始认识到如果还是单纯购买“药业”股可能会再次被药品控价降费而出现风险,之前遇到过损失的事情,再次上演,你还亏钱,这不是黑天鹅吧。

那么投资者怎样参与“医”这个环节的市场:指数基金呗。

1、指数基金的成份股。尤其是前十大成份股都是“医”这个环节的不错企业,指数编制机构已经根据一定条件给投资者筛选过滤了,直接看指数基金重仓股可以最快速度看到这些企业。

2、指数基金本身。我是普通投资者,对于细分医疗行业我懂得不多,我直接买指数基金就行了。

国内医疗类指数基金有:

华宝中证医疗分级(162412)广发医疗分级(502056)都是指数型的分级母基金,不需要担心分级的子份额问题。

汇添富中证精准医疗指数A(501005)这是跟踪精准医疗指数的。其实汇添富还有一个互联网医疗指数(501007),但是规模不大,这里就不说了,汇添富是国内医药基金和医药指数基金最多的基金公司,有空我觉得我可以为汇添富单独写一篇医药基金的文章。

另外:投资美国的指数基金可以看:延伸阅读——国内投资美国生物、医药的指数基金

总结:

1、老龄化是医药股最大的优势,也是劣势。

2、本轮政府改革里面,医药领域提高了“保”的地位,形成了“医”“药”“保”三方制衡的局面。在老龄化人口逐步增加的情况下,做到了对医保控费尤其是药费控制的未雨绸缪。

3、上一轮药费控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药企业利润,是前几年医药股表现相对弱势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现在投资者已经对药品再次控费有一定预期和防范。

4、医药企业的三大创新:创新科技、创新销售、创新服务都是药企应对药品控费的措施,药品研发重要,但是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将强制消费的药品转变成主动消费的日化、饮料等消费品也是国内外企业应对措施,只强调药品研发是对医药创新的片面理解。

5、医疗领域是医药细分领域,普通投资者选择难度较大,指数基金是投资者参与医疗领域的好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