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寫給當今的愛情:珍惜當下,不把懊悔留給將來

司馬相如是西漢有名的辭賦家、音樂家。他早年家貧,並不得志,父母雙亡後寄住在好友蜀郡臨邛(今四川成都邛崍縣)縣令王吉家裡。

當地的大富豪卓王孫,有一個十七歲的美貌女兒卓文君。她美的就像畫中人一樣:“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而且她善彈琴,文采也非凡。

本來已許配給某一皇孫,不料那皇孫未待成婚便去世了,所以當時文君算是在家守寡。儘管如此,當時追求卓文君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是很多。

因為家境地位相差懸殊,司馬相如根本排不上號,只能算眾多的暗戀者之一。怎樣才能讓“心上人”知道自己的心意呢?一個機會終於來了!

卓王孫一向與王吉多有往來。一天,卓王孫在家宴請王吉,司馬相如也在被請之列。席間,免不了要作賦奏樂。司馬相如就趁機演奏了一首《鳳求凰》。

卓文君久慕司馬相如之才,正躲在簾後偷聽。擅長音律的她,對琴中的求偶之意一聽便明白了。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大膽表白,讓也仰慕司馬相如文采的卓文君大為傾心。

卓文君不顧父親卓王孫的反對,與司馬相如私奔成親,並且不怕生活清貧艱難,當壚賣酒,傳為千古佳話。

520寫給當今的愛情:珍惜當下,不把懊悔留給將來

趙明誠(1081年—1129年),字德甫,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學家、文物收藏家。他的父親是宋徽宗崇寧年間宰相趙挺之。

一天,趙挺之準備為趙明誠選媳婦,將趙明誠找來。趙明誠靜靜地聽完父親說過女孩的情況後,說自己年紀尚輕,婚事可以暫時放放。

然而他這個理由似乎不能安撫為兒子終身大事操心的父母,父親還是一再和他提到婚姻的事情。有一天,趙明誠偶然在白天時睡著了,在夢中他讀到了一書奇書。

他醒來後只記住了三句,而且印象特別清晰。這三句為:“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撥。”

他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便把夢境告訴了父親,請父親幫忙解釋。趙挺之聽後,思考了一下說道:“‘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撥’是‘之夫’二字。合起來就是‘詞女之夫’四字,就是說你將來要成為能作詞女子的丈夫。”

原來趙明誠之所以一再推辭父母為他張羅的婚事,是因為他早已有了自己的意中人,那就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的李格非之女李清照。

當時,李清照以兩首小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在京城的文人圈裡大受矚目,才名不脛而走。

她那流暢的思緒,靈動的筆觸,清新的風格,讓許多人讚不絕口。趙明誠就是讚賞者之一。一次元宵節相國寺賞花燈時,李格非介紹趙明誠與李清照相識了,趙明誠更是對李清照產生了濃濃的愛慕之意。

所以他回去之後,便杜撰了這一個夢境,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撥”的字謎方式,巧妙地向父親說了此事。趙挺之恍然大悟,明白了兒子的心意,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親。

最終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那“賭書消得潑茶香”的詩意生活,更為歷代讀書人所豔羨和嚮往。^_^

北宋晏殊曾寫過這樣的句子:“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愛情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遊戲。

從古至今,茫茫人海,遇到你那個合意之人不容易。處在戀愛婚姻不自由的古代,這兩位名人卻因為自己對美好感情的一份主動追求和珍重珍惜,成就了自己的愛情佳話。

即使在婚戀自由開放的今天,如果面對愛情,一味消極退縮,甚至隨便對待,最後我們也難免會落得悔恨遺憾,只能悵嘆:“後來,當我學會了如何去愛,而那人卻已經消失在人海,有些人一旦失去就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