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没编的辅导员待遇怎么样?

寂寞的烟22

个人在高校从事人事人才工作十余年,每年参与学校的辅导员招聘工作,对辅导员情况比较了解。

首先说明一下,我所在高校是东部某伪发达省份211高校,我校的辅导员有两种,一种是保研辅导员,即本科毕业先做一两年辅导员,再上研究生,属于临时工性质。另一种是正式辅导员,是正式事业编制,是入编的,但每年只招几个人。所以我校的情况对题主的参考意义不大。

但是其他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情况我们也是了解的,因为此前有过调研。目前,很多学校辅导员是不入编的,即走人事代理。不入编的原因并不是说学校希望把辅导员当成临时工,而是这些学校编制紧张,希望用宝贵的编制资源来引进人才。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是可以保证同工同酬的。也就是说,只要学校能给的待遇,都会一分不少地给,薪酬不会少,绩效不会少,工会福利等等也不会少,甚至职称评审也可以按正常通道走。学校对人事代理辅导员的实际投入是大于正式入编人员的,这就是目前大学用钱来代替编制的一种方法。

至于具体收入,前面一位答主也说了,各地各校都不一样,主要是绩效这块。有钱的学校就会想办法多发,找政策找依据去涨待遇,没有钱的学校就只有自求多福了。一般来说,偏工科的学校,优势学科属于比较好的行业的学校会比较有钱,另外,东部高校、南方高校普遍更有钱一些。

以上是学校能解决的。但不入编还会面临一些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北京,不入编的人想落北京户口是非常困难的。还有社保,人事代理入的是企业社保,基数普遍低,而且没有职业年金部分,等退休后待遇差距就很明显了。

这些是我所了解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一些情况。地方院校受地方政策影响,一些省份开始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辅导员不入编但可以进入人员总量范畴,可以按事业单位人员缴纳社保,可以正常落户。但省属高校的收入普遍会低于部属高校,即便同城,月收入差1k也很正常。

就酱


高校人才真经

每年6万至25万之间吧。

之所以区间差别会这么大,是因为高校之间收入阶梯本身就很大。

大学辅导员入职高校后,如果是硕士学历的话一般在转正定级后技术职称会被定为专业技术十一级,也就是助教一级,管理岗位会被定为九级职员,也就是科级以下的最高级。

在这个级别下,985高校的基本工资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不论是专技十一级还是管理九级每月的基本工资都在2100-2600之间。

但实际上,高校目前的工资构成中基本工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头是绩效工资(有的高校会叫奖励工资、绩效津贴、奖酬工作或类似的名字)。而绩效工资这一部分985高校之间差距非常大,绩效工资高的高校会是绩效工资低的高校的两倍甚至三倍。

甚至于在同一所高校内的不同学院绩效工资也会有所差别,待遇好的学院和待遇差的院系之间绩效工资也会有两倍甚至三倍的差别。

仅就陕西高校而言,2016年二本以上高校辅导员平均收入最低的学校年收入总和大概在7万元左右,平均收入最高的学校年收入总和大概在16万元左右。有的普通一本高校辅导员年收入反而比985高校辅导员收入要高。


皮耶霍

现在辅导员招聘如果是硕士,很多高校都是给予人事代理聘用,少数高校给硕士编制聘用。

待遇各高校不一样,以硕士应聘辅导员为例。安徽皖南一所师范专科学校,编制辅导员刚入职加公积金年收入约9万,人事代理要扣去两三成。

江苏苏北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编制辅导员刚入职加公积金年收入约13万,人事代理收入一样,但没有职业年金,职业年金涉及退休后的养老金,能否活到退休还不知道,所以暂且不提。

江苏南京的专科高校编制辅导员待遇,刚入职加公积金年收入比苏北地区高校高1-2万,但比苏南地区差一些。因为地区差异和高校不同,所以无法提供精确数据。

一般辅导员的工资跟学历、职称挂钩,一般入职两三年后,评上讲师职称工资会有一次上调。

此外,根据同地区同城市本科和专科高校的辅导员交流结果来看,有的本科大学辅导员拿到手的工资可能不如专科学校,但是科研平台和发展前景比专科学校好,且入职难度也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