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壯錦許深情,80後姑娘用創意傳播靖西這項傳統文化……

85後姑娘於明鳳,是廣西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2012年時,因為工作原因,她在靖西接觸到了壯錦文化,並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使用織錦機織壯錦,這一觸碰,她就喜歡上了壯錦。此後,她不斷鑽研,並先後設計生產了多種文創產品,如花山小人檯燈、梳妝的小鏡子、筆記本等。接下來,於明鳳還打算尋找最傳統的原材料,用它們向更多人推廣織錦文化。

初遇

變身“織娘”,一切只因她喜歡

一見壯錦許深情,80後姑娘用創意傳播靖西這項傳統文化……

於明鳳進行手工織錦。

  2012年,因為工作需要,於明鳳來到了廣西靖西織錦廠進行考察,在走訪過程中認識了一群“老織娘”。說是“老織娘”,是因為這群織娘都已在這個行業幹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有著豐富的織錦經驗。在聊天的過程中,於明鳳瞭解到,織娘們雖然很喜歡壯錦,但她們的孩子卻對此不感興趣,沒有人願意學這門手藝。“心裡覺得很可惜,覺得這門手藝不該丟。”一直很喜歡做手工的於明鳳動了心思:為何自己不試試呢?


  於是,在靖西織錦廠廠長的指導下,於明鳳第一次觸碰了專門用於製作織錦的機子,這一接觸,她便喜歡上了這種傳統的手作方式。隨後的時間,於明鳳利用空閒時間,繼續學習如何使用織錦機,並積極向前輩們請教經驗。在瞭解了製作壯錦的整個過程後,於明鳳發現,最難的部分其實不是如何使用織錦機,而是織錦前的準備工作,比如牽緯、上機、編花本等。


  回到南寧後,於明鳳利用業餘時間繼續學習和鑽研織錦,並越發得心應手。

鑽研

加入創意設計,壯錦因她更美了

一見壯錦許深情,80後姑娘用創意傳播靖西這項傳統文化……

於明鳳的手工作品。

  在得知於明鳳正在學習織壯錦後,廣西博物館給了她很大的支持。沒多久,於明鳳便被調到了館內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專門從事文創產品的研究。廣西博物館館長吳偉峰希望於明鳳能夠利用其織錦的專長,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能發揮出更大作用。“我也很想將壯錦元素融入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讓大家發現壯錦的別樣美。”對於新崗位,於明鳳這樣表示。

  從2017年開始,於明鳳開始根據生活的一些靈感,製作了一些含有壯錦元素的小鏡子、菸灰盒、筆記本、桌布等。她製作的一種小型雙面鏡子,外表用壯錦裝飾,不管是當成鑰匙扣還是放置在包包裡做裝飾,都顯得別具一格,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推廣

她想讓更多人瞭解傳統文化

一見壯錦許深情,80後姑娘用創意傳播靖西這項傳統文化……

於明鳳的手工作品。

  在研究壯錦時,於明鳳發現,很多古老的壯錦紋飾都已經被遺忘或者失傳了,她便想讓這些已經“消失”了的圖案重現。於是,於明鳳開始四處尋找走訪、蒐集資料,發現一些沒見過的壯錦紋飾後,她就用電腦將這些紋飾重新繪製出來,並留底保存。“這些最傳統的東西,就是最寶貴的。”於明鳳說。


  於明鳳還了解到,廣西最早的壯錦其實大部分是苧麻制的,這種料子製作出來的衣服自然、透氣、輕便,但要去哪裡尋找這種原材料呢?思來想去,於明鳳決定還是從學習種植苧麻開始,只有從本源出發,讓壯錦迴歸最原始的狀態,才能結合現代美,展現其最具有特色的一面。


  如今,除了設計和生產相關的文創產品外,於明鳳還會跟隨博物館,前往學校或者公共文化場所舉行一些活動,宣傳推廣壯錦文化,“不能讓大家忘了這種最具廣西特色的美,當大家提到廣西時,我希望他們能夠想起壯錦。”於明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更大的空間和場地,讓更多喜歡壯錦、對壯錦感興趣的人能親手體驗到如何織錦。於明鳳說,其實像她一樣在從事傳統文化推廣的年輕人已經在增多,她只是其中一員而已,今後她會繼續發揮自身力量,努力推廣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