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在哪里?

sorry逾期不候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是不需要太纠结的。下面笔者就从题主说的这三个方面来聊聊,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主要在什么地方。

发动机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从事汽车销售也有很长的时间,前几年客户在买车的时候,开口就问,你们车子的发动机是哪里产的,如果你说是国产的,那就坏了,马上对这个车子的印象就不好了。还有些客户的朋友一起来看车的时候,就说自己的发动机是哪里哪里的,很自豪。

国外汽车品牌成立已经很长的时间了,在技术确实比自主品牌强。比如马自达的创驰蓝天大发动机,丰田凯美瑞的2.0L自吸之王的发动机所搭载的DS-4燃油双喷射技术。


安全性

安全性这一块儿可对比的东西确实很少,主要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自主品牌在主动安全配置上的技术可能和合资品牌相差了一些,但是被动安全是不输合资品牌的,甚至有些自主品牌比某些合资品牌都要强。

故障率

从JD.POWER公布的数据来看,合资品牌在故障率上确实是要优于自主品牌的,但是不能说,自主品牌不行,比如观致汽车,故障率就特别的低。车子的故障率和整车是由非常大的关系的,并不是一个方面所决定的。

总结: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记得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


孟子说车

最近国产汽车发布真是一波接着一波,而且无论是造型还是媒体评价给出的分数都非常的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有越来越多的车友们开始考虑国产汽车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车友跟猹先生咨询国产汽车的事情。那么大部分表现优异的国产车到底还跟同级别的合资车差在哪呢,值不值得购买呢?

国内车友对于国产车的态度可以说两极分化的非常严重,一部分车友对于国产车的印象还停留在国产汽车刚起步的阶段,基本没有好印象,小病不断大病玩完、修车排队就是国产车的代名词,即使跟最低端的合资车诸如捷达、花冠也没办法比。而另一部分车友对于国产车的态度就要好太多太多了,国产车代表着高性价比,各种先进的配置技术等等,并且也常常伴随着一颗爱国的红心。那么国产汽车到底啥样呢?下面就拆开捣碎,一部分一部分的仔细讲一讲,先说车身。

车身

车身可以说是国产车与合资车差距最小,也是最大的部分。这句话看似很矛盾,其实仔细分析一点也不矛盾。差距小体现在大部分国产车的设计研发模式都是采用逆向设计(大家口中的抄袭)的方式,而即使现在很多厂商所谓的正向设计也都是局部正向,缺少由断面设计到结构设计的完整正向过程,而关于不同的外观只是简单的差异化造型。所以这种车身结构的设计相对来说非常的成熟,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自身设计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水平。

那么既然都达到较好水平了,为什么说差距又比较大呢?主要原因就是即使全车整体逆向,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的零部件不能完全通用,而这些零部件的大小、安装位置并不能跟逆向的车型保持一直,所以就会产生部分结构重新设计。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发动机及发动机舱的设计。无论怎么样的逆向,发动机都会有变化,因为每个成熟厂商的发动机都不单独的供应。所以包括发动机舱内部到水箱框架部分都得重新设计,而类似于这些部分的重新设计就需要考验各家设计水平了。

悬架系统、转向系统

把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放在一起说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部分并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判定好坏的标准,都是凭借主观感受来的,而对于这两方面的设计,国产车型其实都采用的逆向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一方面是非常容易获得较好的体验,另一方面结构都是得到市场验证的非常可靠。加之配套供应商提供的悬架系统的零部件和转向系统的零部件可靠性越来越高、品质越来越好,所以整体的悬架系统以及转向系统都非常不错。

还有另一方面,那就是很多国内的汽车厂家都会聘请非常著名的悬架、转向系统标定团队针对中国消费者习惯进行再次标定调教,进一步对悬架系统进行优化,去除之前市场所反应出的一些问题,并且对舒适性方面,中国特殊路况方面都会有针对性的考虑。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产车已经能够做出针对特地目标人群并且符合目标人群需求的悬架转向系统。可以说,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国产车的悬架系统以及转向系统的差距并没有那么显著的差异了。

电器设备

同级别的中国品牌车和合资车相比除了价格的优势以外,车辆的配置也是一大优势,可以非常自豪的说,中国品牌车在配置方面一向都处于整体行业较高水平。一方面就是中国的汽车供应链无论是产品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而且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厂商都在中国开设分公司,由于中国品牌车整体销量越来越大,现在国内大厂也可以同步拿到这些零配件公司的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配套,单从这一方面讲,中国品牌车的电器设备就跟合资车没有差距。除了这方面以外,中国企业对于汽车电器设备的开发也是不容小觑的力量,很多中国品牌针对中国消费者而开发的电器设备包括软件的操作系统也得到了市场的较好反馈。总的来说这方面没有什么差距。

变速器

中国品牌车和合资车型的变速器的差距其实需要从两个部分谈起,首先是大部分的汽车企业并不自己设计、生产变速器,变速器的来源都是购买的,这种情况无论是手动变速器还是AT变速器、CVT变速器乃至双离合变速器。所以就这部分自己并不研发变速器的车企来说,大家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距,能买到的都是比较落后的产品,唯一的差距就是可能由于自身销量的原因和成本的考虑选择变速器的差别。

而另一方面就是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的变速器了。这部分可以非常不留情的说,中国品牌研发的变速器和大部分合资品牌的研发的变速器还是有差距的,这里面排除那些比较差劲的合资品牌的双离合变速器。国产自主研发的变速器,MT差不多是自主研发的最稳定的变速器,但是又有几个变速器换挡感觉好呢?剩下的自动变速器方面,国产自主研发的方向开始追求挡位数量和先进科技,9AT和DSG研发不在话下,也国际获奖,但是自主装车量产的寥寥无几。所以这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发动机

说完了变速器,再谈谈发动机。之前猹先生写过了一篇关于中国品牌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制造出好的发动机的文章,里面已经详细的阐述了发动机方面的问题。这里面总结一下就是由于设计功力以及生产工艺的原因,导致国产发动机相对于合资发动机来说动力、油耗两方面都有差距。而且这种差距经过国内发动机几代的优化更迭效果还是不明显,差距依然非常巨大。可以说,由发动机和变速器组成的动力总成是国产车和合资车的最大的差距。

行驶品质

下一项就是行驶品质了,这个项目其实是就是反应出了车辆的综合性能,而这方面的综合性能其实表现好的中国品牌车型有一些已经超越了同级别的合资车型。原因也很简单,之前分析车辆的各个零部件的综合表现加在一起再加上静音性和车内气味差不多就是行驶品质了。关于静音性和车内气味其实现在大部分国内的大厂家都会专注于这方面的原因,而且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投入层面力度都很大,所以这两方面表现的也都很不错。综合起来,只要是想做好这两方面的厂家,在这两方面都能很容易的赶上。

品质控制

再说一说品质控制,这个也是关于国产车和合资车差距车友们最关心的话题。主要决定于国产车耐不耐用,是不是几年以后小毛病特别多。这个层面也可以分开说,一方面是零部件个体的质量,一方面是总装的质量。零部件的个体质量其实主要由供应商决定的,而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最稳定的供应链,所以只要国产车企业选择价位合理,品质控制严格的供应商,那么这部分就不会有问题。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车质量很好,开几年也很少出现问题就是这个原因。

另一部分就是总装质量,这里面的总装不单单指装配过程,还包括汽车生产厂家生产的内饰、外饰的零部件的精度。因为无论哪方面不行都会由于车辆的长时间行驶而变得松散,最终产生车辆的异响,这也是部分车友们总吐槽的国产车开个几年到处乱响的原因。那么到底这两方面客户的怎么样呢,可以这么说,国内的几家大厂对于品质的控制、零部件的生产精度以及装配质量控制的都比较好,这跟每家采用的管理模式有关系,所以大部分的厂家经过多年的积累在这方面比较成熟。

总结

分门别类的谈了同级别中国汽车与合资汽车的差距以后也应该有个总结,这个总结用车评届的话就是驾驶感受及静态体验。其实国产车经过这几年的积累,进步是飞速的,除了需要更长时间积累经验的动力总成以外,无论是造型还是整体精致感跟同级别的合资品牌已经差距甚小了,甚至还有很多厂家生产的车辆整体表现已经有了越级的提升。所以猹先生相信再经过几年的积累、沉淀,国产车达到合资车的水平应该不是问题。


车主小管家

如果老百姓的第一辆车是便宜的合资车,换车的时候换了国产车,我相信这里的评价要好很多。

不要听很多专家乱BB,说国产车发动机不行,变速箱不行,质量做工不行等等。自己开了才有发言权。

毕业做了2年销售以后(2011年),我们一个部门的几个同事陆陆续续都买了私家车。我的是帝豪ec7-rv手动,一个是奇瑞A3手动,一个是卡罗拉手动,一个是宝来自动挡,一个是贷款买的会塌屁股的那款天籁。

六年过去了,中间大家陆陆续续都换了车,按照上面那个顺序依次是rav4,迈腾,卡罗拉手动,奥迪A4,长城H9。大家换车是因为都进入了中等收入,在城市混的基本下扎根了。可惜中产换车,合适价位的国产车实在太少。

接下来说说感受,我的那辆ec7开了5年7个月,共计7万1千公里,换过左后尾灯一个5元,雨刷2次(某宝39元一双),三年半时换了骆驼电瓶420,四年时换了后刹车片一双,轮胎转手时还没有更换。因为一开始是新手,小剐蹭无数。前三年4s店保养,平均费用4-600元,后期洗车店保养2-300元,到8000公里就保养一次(说明书写的,4s店要求5000,无视),不管具体周期。

总体对帝豪的评价:内饰甩宝来2条街,5年车龄的时候,跟同事的宝来换开,宝来内饰惨不忍睹,老化严重。手动挡位越挂越顺,倒档间歇性发作,时好挂时难挂。发动机,1.5排量,马力太弱特别后悔没有上1.8,油耗市区9高速5-6(大概),除了东北西北,内陆省份跑过7,8个省。

以上是写实记录。国产车没有想的那么不堪,拉低了老百姓买车的门槛,享受了更大的生活乐趣,从这方面来讲,真的很感谢人生的第一辆车。那些评论中说国产发动机垃圾,开过三年异响散架的人,我相信是要么没开过车要么没开过国产车,或者是自己买了合资车多话了冤枉钱,心理不平衡才骂国产车。

换车,一点点惊喜和兴奋都没有,可能是换了suv的原因吧。驾驶感,除了方向盘转向紧致一些以外,rav4并没比ec7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使用起来,一些功能让人超级不爽,比如:感应大灯的速度远比ec7慢,车速超过15公里不会锁车门,后背箱无法从内部打开(小区车位紧张,好多次停车后两边门无法打开,需要从后备箱爬出)......

完毕。


磐古氏

人生第一辆车是蒙迪欧,发动机是2.5v6,变速箱是传统6at。从2006年开到现在。第二辆车是2015年买的比亚迪唐,发动机2.0t,变速箱是双离合,都是比亚迪自家产的,另外附带两个电动机。两辆车弄好都是22万多。

两辆车买来头半年都有些小故障,蒙迪欧是时常打不着火,唐是pm2.5检测仪总成坏了,都去了几次4s,总体感觉故障率差不多。

动力,蒙迪欧和唐没法比,一个127kw,一个371kw,一个11秒,一个4.9秒。发动机声音是蒙迪欧的好听,v6的好处。

悬挂,蒙迪欧比较硬,开起来比较扎实的感觉,唐比较软,过减速带比蒙迪欧舒服,但起步抬头,刹车点头的现象比较严重。后来花了1000块把唐的弹簧换了,感觉开起来和蒙迪欧比较接近了。

刹车是唐好。因为开车比较猛,两车都遇到多次刹车踩到底的情况,感觉唐比较好。可能是唐的米其林轮胎原因,蒙迪欧是玛吉斯。

配置没法比,毕竟两车差了9年,蒙迪欧差太多。

驾驶感受,只有在唐馈电的情况下,蒙迪欧驾驶感受略好。唐如果是纯电行驶,那感觉比蒙迪欧好了几个档次。目前,基本是抢着开唐,蒙迪欧没人开。过去的一年,唐里程20000,蒙迪欧里程2000。


老太婆3

我认为目前自主品牌里一些优秀的车型和合资品牌比,差距很小了,甚至个别已经超过了合资水平。当然,客观讲,大部分还是有差距。

你提到了动力,这块是关键。我们可以买到好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但是整个动力系统的匹配和调教上需要经验,我们在这方面整体是落后于合资品牌的。

关于安全性,这里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我认为这一块,我们做的还不错,在一些用料设计上,还是很实在,并且在主动安全配置上相比合资车型更厚道。

最后,不可回避的敏感问题,那就是故障率。从实际市场反馈看,我们的产品在可靠性上整体还是不如合资品牌,但是和以前比,我们进步了许多!个人觉得,故障率还是得看品牌和车型,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我认为自主品牌近些年进步最大的是设计上,很多车型完全不输合资品牌,我们的很多车型已经有了自己的家族风格和设计语言,这是值得肯定的!


阿川说车

一般不懂车的小白应该知道,每当他们询问自己该买什么车好的时候,我们往往推荐的是合资车。在这里很多爱国人士千万别喷,我们开合资车不光是为了装逼。


下面我就从故障率等方面讲一下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区别。尽管最近国产汽车一直在出新品,不论是从造型还是发动机技术上,都有了不小的改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真的有越来越多的车友们开始考虑入手国产车。


国产车普遍的缺点就是不耐用,特别是后期感觉不是那么好了。后期可以说没什么地方还是可以称赞的了,异响多,小毛病和故障率也会偏多。反之合资车这些方面做的都比较好,开个三五年过后不会有那么多问题的。所以真的不能怪国人都去买合资车了,有的时候单是质量上很多朋友都会选择合资车的。



但是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能拿几万的国产车来和十几,二十几万的合资车来做比较。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我相信同级别,同价位的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别还是没上面说的那么大的。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


汽修工008

本人目前在某国产车企工作,就发动机,安全性和汽车故障率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发动机:毫无疑问,发动机的短板是国产车的一个大问题,与合资品牌动辄上百年的建厂历史比,许多国产品牌近二十年才诞生,所以许多合资品牌都已经有自己的发动机研发中心,可以研发各类发动机,而目前国产车却还走着使用合资发动机的路子。一部分国产车企像吉利,奇瑞都已经有了自己研发的发动机,但总体来看,国产车企目前发动机研发还处在仿制研发阶段,要真正实现自主独立研发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安全性:国产车目前主要占据的是十万以下的汽车市场,但从我了解的信息来看,虽然其他一些方面不如合资车,但是安全性能却并不差,因为许多自主品牌将安全作为造车的首要指标,所以该加固的车架会加固,该加厚的钢梁也会加厚,另外一些常用的安全配置,也会毫不吝啬地选择大品牌,哪怕这会增加造车成本。所以目前国产车的安全性不比合资差,有的可能还要好。

故障率:目前一线的自主品牌,都有自己的现代化工厂,制造水平和制造能力不比合资品牌差,所以大的故障,目前国产车控制得不错,但是小问题却比合资车多一些,这也是目前自主品牌的一种无奈之举。

举个例子,一辆车挂国产车标,只能卖7万,如果换成合资车标,可能能卖9万10万,所谓的品牌价值,大大削弱了国产车的整车利润,只能通过高配置,高性价比在激烈的汽车市场生存,为了能实现这个目的,只能通过对一些非关键部件降低质量标准来换取低成本,自然而然各种小问题也会多一些。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国产车的发动机技术不如合资,安全性不差合资,小故障多于合资,如果预算足够,自然是买合资车,如果预算不够,买国产车也不会失望,一分钱一分货,从价格来看,国产车的整体表现对得起它的价格。

各位看官若有其他想法,可在评论区发表意见一起讨论。


造车人说车

近年来我们国产车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看看路上上的吉利,长安,奇瑞,比亚迪真是应有尽有。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国产车也是越来越受国人的喜欢,这是我们感到欣慰的地方。但是国产车和合资车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发动机。我们很多自主品牌的汽车


可以自主研发发动机了,包括吉利比亚迪等。但是就发动机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还有不足之处。



2.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匹配。国产车基本上不自己生产变速箱,主要依靠购买。这让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变速箱方面的差距变小。但是就发动机与变速箱匹配程度来说,还是有些不足的。主要表现有顿挫,抖动,燃油消耗高。



3.安全性。合资车困都会配有安全气囊,但是国产车并不强制配备安全气囊。比如五菱宏光低配车型,宝骏310低配车型,森雅,北汽幻速等低配车型。安全性令人担忧。



除此之外国产车还是有很多优势的,例如配置都是非常的丰富,性价比非常的高。用料也非常的厚道。




小强说说车

第一,发动机。如何评价一个发动机呢?个人认为第一是账面参数,这是技术数据最根本的,也是技术水平的体现。在参数方面国产发动机有超越合资的,也有比肩合资的,这方面网上公认的数据很多,可自行脑补。总体来讲是,顶尖的我们有,常用排量优秀的很多,只是平均水平很低!第二就是耐久性,耐久性方面国产肯定是要差一些。

第二,变速箱。这是国产车最受诟病的一个方面,也是最背锅的一个方面。变速箱技术要求比发动机要高太多太多。虽然变速箱产品我们比较少,但8at的装车也给自主变速箱吃了一颗定心丸。毕竟能生产8at的就那么几个厂。但这并不是国产车差于合资车的一个原因,因为宝马都买变速箱,买变速箱的太多了,所以不要再拿这个黑国产。

第三,安全性。对于国产车,安全无非三个方面,一是加强车身骨架用料,二用更多的气囊,三增加电子安全辅助系统。车身方面,国产车都是立足于二十万一下的,这些车无非就是用更高强度钢材和更厚的钢材。这个方面国产车做的就是比合资好。这个级别的车谈轻量化是可笑的。因为轻量化成本不是一般的高。安全气囊国产车配备都比合资车全。电子系统完胜。有些人老是黑电子系统,他们都不看这些电子安全系统是谁生产的,这些系统人家是要帮忙做匹配的,不是简单的组装。

最后请大家不要走误区,国产多数车是十万左右的,要比也只能比同价位,你那四十多万的途观比博越是不是很无聊?如果同价位国产车完胜。不要扯什么开几年就坏了的鬼话,因为国产已经好几个”开几年了“,一个廉价的面包都能熬七八年,你家用车能差到那里去呢?


虫141454729

国产车与合资车差距是有的,底盘,发动机,变速器,以及做工,都有差距,但是有些厂家在发动机这块差距是越来越小,我觉得最大的差距在于做工这块,都不用心做,钣金,装配等等都不严谨,我希望国内厂家用心去做,拿出稳定的质量,赢得口碑,这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