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震级只有5.7级的九江地震,却在当时造成了如此大的震害?

你好啊小姑凉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省九江,瑞昌间发生5.7级地震。地震波及范围广,影响周围湖北,安徽,湖南,上海等省市。受灾人群更高达40万,其中,在江西,湖北两省共有12人死亡,九江境内70多人受伤,数十万人被迫转移,更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受损,城乡基础设施被毁,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伤害。

这场震级5.7的地震造成如此巨大的震害,究竟是因为什么?

首先,九江在历史上是少震弱震地区,历史上在1911年发生过一次五级地震后,此后90多年来再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而这一次这场5.7级中强级地震却正是发生在这在人们认知中“少震”地区。这场造成如此大的震害的地震,给大家敲响了防震的警钟!人们疏忽于地震应急和防范,对地震的来临毫无准备,正是这场地震造成如此震害的原因之一。

其次,因为对此没有防范之心,九江本地的各种建筑并没有抗震的能力,防震标准低,加上农村里多为村民自建砖瓦房,多为传统空斗墙民居,砌筑水平差,墙体薄,基地浅,更是禁不起地震的伤害。此次震害如此大与这类抗震性差的建筑有直接的关系。

再者,此次地震属于城市直下型地震,震中位于瑞昌市的城市边缘,处于城乡结合区,此处建筑普遍老旧,严重缺乏抗震能力,而人口稠密,房屋建筑等又较为集中,故而损失重。

以及,九江地区在长江南岸,地基地质条件差,软土地基广泛分布,地表水系和水体发育,地基以河流沉积,湖泊沉积的较为松软的沙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地震的危害。

以上,是关于为何5.7级地震给九江地区造成如此大伤害的一些拙见。这一血的教训提醒我们,要加强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不能把“少震”当成“不震”,有关部门要组织起公众防灾减灾培训,要让公众培养起防灾减灾意识,学习有关知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其次,我们从此次受灾最严重的是农村地区可以发现,农村地震的防御能力较低,存在很大的震灾隐患,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农村的抗震设防,不要让悲剧重演。


琨珸2333

关于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的5.7级地震,那时候互联网等传媒技术还不似现在这样发达,因此这场地震到现在都鲜为人知。但实际上,这场看似还不到6级的地震却在当时带了很大的灾害。


这场地震波及到湖北、安徽、湖南、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方。全部受灾人口约40万,江西、湖北两省共12人死亡,九江境内70多人受伤,数十万人被迫转移,城乡大量基础设施被毁。不同于以往小于6级地震一般很难留下地震变形现象,九江5,.7级地震却造成了相当丰富的地表永久性地震变形遗迹。 那么造成这场震级不高震害却不小的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呢?总结起来共有三点:一,九江历史上是少灾地区,地震频率低,震级小,广大群众对地震的认知程度和警惕性不够,防震意识淡薄,造成震后人员伤亡惨重;二是建构筑物选址不当,震区人口稠密,房屋建筑比较集中,户均建筑面积大,损失重。三,九江各种建筑的防震标准依然较低,乡村民宅更是几乎不设防,城镇建筑对国家最低抗震标准也执行不够,许多房屋的砌筑质量十分差,普遍缺乏抗震能力。 所有的这些原因造成了这场震级不高但震害不小的地震。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到一些教训,那就是即使是生活在少震地区的人们也要学会居安思危,因为那些少震弱震的地区也有可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因此应该积极地做好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地方政府强制执行国家防震标准,同时人民也要提高防震意识,以防止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


你好啊小姑凉

地震形式有地面震动,地面移动,地面坍塌,地面分裂等。

相对来讲,如果建筑物坚固的话,震动形地震的危害就小一点了。而后三种地震的摧毁性就大了。

而九江地震属于那种类形我不知,故不敢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