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年震級只有5.7級的九江地震,卻在當時造成了如此大的震害?

你好啊小姑涼

2005年11月26日8時49分,江西省九江,瑞昌間發生5.7級地震。地震波及範圍廣,影響周圍湖北,安徽,湖南,上海等省市。受災人群更高達40萬,其中,在江西,湖北兩省共有12人死亡,九江境內70多人受傷,數十萬人被迫轉移,更造成了大面積的房屋受損,城鄉基礎設施被毀,給人民群眾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傷害。

這場震級5.7的地震造成如此巨大的震害,究竟是因為什麼?

首先,九江在歷史上是少震弱震地區,歷史上在1911年發生過一次五級地震後,此後90多年來再沒有發生過5級以上地震。而這一次這場5.7級中強級地震卻正是發生在這在人們認知中“少震”地區。這場造成如此大的震害的地震,給大家敲響了防震的警鐘!人們疏忽於地震應急和防範,對地震的來臨毫無準備,正是這場地震造成如此震害的原因之一。

其次,因為對此沒有防範之心,九江本地的各種建築並沒有抗震的能力,防震標準低,加上農村裡多為村民自建磚瓦房,多為傳統空鬥牆民居,砌築水平差,牆體薄,基地淺,更是禁不起地震的傷害。此次震害如此大與這類抗震性差的建築有直接的關係。

再者,此次地震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震中位於瑞昌市的城市邊緣,處於城鄉結合區,此處建築普遍老舊,嚴重缺乏抗震能力,而人口稠密,房屋建築等又較為集中,故而損失重。

以及,九江地區在長江南岸,地基地質條件差,軟土地基廣泛分佈,地表水系和水體發育,地基以河流沉積,湖泊沉積的較為鬆軟的沙土,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地震的危害。

以上,是關於為何5.7級地震給九江地區造成如此大傷害的一些拙見。這一血的教訓提醒我們,要加強防震減災的宣傳教育,不能把“少震”當成“不震”,有關部門要組織起公眾防災減災培訓,要讓公眾培養起防災減災意識,學習有關知識,加強自我保護能力。其次,我們從此次受災最嚴重的是農村地區可以發現,農村地震的防禦能力較低,存在很大的震災隱患,有關部門應該重視農村的抗震設防,不要讓悲劇重演。


琨珸2333

關於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發生的5.7級地震,那時候互聯網等傳媒技術還不似現在這樣發達,因此這場地震到現在都鮮為人知。但實際上,這場看似還不到6級的地震卻在當時帶了很大的災害。


這場地震波及到湖北、安徽、湖南、浙江、江蘇、上海等地方。全部受災人口約40萬,江西、湖北兩省共12人死亡,九江境內70多人受傷,數十萬人被迫轉移,城鄉大量基礎設施被毀。不同於以往小於6級地震一般很難留下地震變形現象,九江5,.7級地震卻造成了相當豐富的地表永久性地震變形遺蹟。 那麼造成這場震級不高震害卻不小的地震的原因是什麼呢?總結起來共有三點:一,九江歷史上是少災地區,地震頻率低,震級小,廣大群眾對地震的認知程度和警惕性不夠,防震意識淡薄,造成震後人員傷亡慘重;二是建構築物選址不當,震區人口稠密,房屋建築比較集中,戶均建築面積大,損失重。三,九江各種建築的防震標準依然較低,鄉村民宅更是幾乎不設防,城鎮建築對國家最低抗震標準也執行不夠,許多房屋的砌築質量十分差,普遍缺乏抗震能力。 所有的這些原因造成了這場震級不高但震害不小的地震。我們應該從中學習到一些教訓,那就是即使是生活在少震地區的人們也要學會居安思危,因為那些少震弱震的地區也有可能發生破壞性的地震,因此應該積極地做好地震應急防範準備,地方政府強制執行國家防震標準,同時人民也要提高防震意識,以防止這樣的悲劇再度發生。


你好啊小姑涼

地震形式有地面震動,地面移動,地面坍塌,地面分裂等。

相對來講,如果建築物堅固的話,震動形地震的危害就小一點了。而後三種地震的摧毀性就大了。

而九江地震屬於那種類形我不知,故不敢妄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