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養豬戶萌生退意:近兩年賺的錢全賠進去

經歷今年以來的持續下跌,豬價目前出現反彈跡象。專家表示,今年的生豬價格最低點大概率已經過去,未來生豬價格將在養殖成本線附近窄幅震盪。在豬週期下行區間,面對農產品擴大進口的趨勢,生豬養殖業首要任務是改進生產方式、提升養殖效率。

縮減規模

在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陳村鎮西槐村,村民馬自強(化名)的養殖廠位於村子周邊的自留地。養殖廠共有四排圈舍,可容納約四百頭豬,由夫妻二人打理。

育肥豬養殖方面,馬自強表示,春節過後,生豬價格持續下滑,最低為9.2-9.6元/公斤,而養殖成本大概為12元/公斤。養殖育肥豬每公斤大概虧損2.4元至2.8元。按照出欄時約150公斤/頭計算,每頭豬大概虧損360元至420元。

陳倉區幕儀鎮洞坡村的仲懷引(化名)介紹,自己採用自繁自養模式,目前僅養殖了15頭母豬、160頭仔豬,即將出欄的肥豬60頭。如果專業育肥,按照自己的圈舍規模,一年能出欄1000頭左右。

陳倉區幕儀鎮洞坡村王女士是村裡子最大的生豬養殖戶,目前養殖規模約為600頭,近兩年來每年出欄量約為七八百頭。

王女士表示,前些天剛賣了200頭育肥豬。原來抱著後續價格會反彈的心理,300斤時沒有出售。誰知行情持續低迷,400斤時不得不虧損出售,虧損了大概七八萬元。現在還有20多頭約400斤的育肥豬急需出售。

豬價反彈

與中小養殖戶的縮減產能或退出不同,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規模養殖企業產能持續擴張。5月22日,新五豐公告稱,擬出資1397.63萬元收購婁底市金源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名下位於婁底市婁星區蛇形山鎮楓石村謝家組豬場的豬仔、後背種豬、公豬和母豬等現有生豬資產。公司表示,收購婁底金源的生豬資產,將加快公司主業發展,擴大公司養殖規模,進一步完善產業鏈,確保生豬源頭仔豬供應渠道順暢,並降低生產成本。

不過,持續下跌數月的豬價開始出現反彈苗頭。5月中下旬以來,生豬價格開始上漲。其中,東北領漲,華北、華東跟漲,南方規模豬場迅速跟進。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5月17日-25日,生豬價格急速走高。全國外三元生豬出欄價由9.98元/公斤上漲至11.24元/公斤,累計上漲1.26元/公斤,漲幅為12.63%,個別地區單日最高上漲0.80元/公斤。

卓創資訊分析師李晶指出,商品豬價格上漲提振整體市場,仔豬價格小幅走高,市場補欄積極性好轉;二次育肥數量增多,7-8月份看漲情緒較濃。

卓創資訊分析師郭丹丹則表示,隨著豬價的上漲,下游市場出現久違的活力。從近期情況看,標豬供應偏緊,加之規模場挺價,豬價大幅走高。豬價上漲幅度較大,激起散戶的惜售情緒,導致社會豬源供應偏緊。對於屠宰廠而言,收購難度增加。且受下游經銷商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屠宰企業產品走貨順暢,白條肉行情跟漲。不過,5月27日,全國豬價出現下滑。由於價格走高,屠宰企業牴觸情緒濃厚。加之產品走貨平平,屠宰廠要求降價,造成養殖散戶恐慌集中出欄。養殖戶和屠宰企業之間拉鋸仍在繼續。

海通證券(港股06837)分析師相對樂觀。該分析師指出,最近走訪的養殖企業反饋,出欄生豬體重降低,表明肥豬基本消耗完畢,豬價反彈基礎紮實。根據歷史經驗,反彈將持續至中秋節之前。

產業升級

成本除了影響養殖企業的盈虧,也決定其國際競爭力。生豬養殖行業將深度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專家指出,擴大農產品進口,對生豬養殖行業存在多方面影響。總體而言,生豬養殖行業要提升國際競爭力,首要任務是改進生產技術、提升生產效率。以此為契機,提升整個養豬行業的技術水平。

中國作為生豬養殖大國,對進口豬肉的依存度較低。從豬肉及相關產品進口情況看,從2016年以來,進口量逐年下降。2016年,進口豬肉總量達162萬噸,同比增長108%,達歷史新高。2017年,國內豬價下行,而海外市場生豬價格回升,價差有所縮小,進口量開始下降。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2017年,進口豬肉量為122萬噸,同比減少24.9%,但仍保持高位。整體看,近5年國內市場豬肉消費量每年約5500萬噸,而進口量佔總消費量不足2%。

農產品擴大進口將推動產業升級。馮永輝指出,對生豬養殖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目前國內生豬價格仍處低位,預計今年進口量繼續下降,短期對行業影響不大。長期看,國外市場生豬養殖成本大概低50%,擴大進口將對國內豬價上漲形成抑制。其次,豆粕、高粱、玉米等大量進口,將降低國內養殖戶的飼料成本,下降空間超過20%。第三,豬肉替代品進口方面,包括牛肉、羊肉和禽肉等。從國內肉類消費情況看,2014年豬肉為65%,牛肉8%,羊肉5%,其他肉類佔比22%。豬肉價格在牛羊肉之下、雞鴨肉價格之上,替代品對其影響較大。如果進口牛羊肉較多,將對豬肉消費產生一定影響。

從成本端看,目前國內生豬養殖成本約為12-13元/公斤,白條肉價格約為16元/公斤;而美國、歐洲等地養殖成本普遍為6元/公斤,到岸價豬價約為10元/公斤,肉價約為14元/公斤。進口豬肉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

養殖成本差異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以美國市場為例,馮永輝指出,除了飼料成本低、糞汙清理的人工成本低等因素外,土地資源是重要因素。同時,豬場距離較遠,疫情較少;且生豬養殖場距離飼料產地一般比較近,降低了飼料運輸成本。此外,美國的豬場一般建在耕地上,糞汙處理費用較低。這些因素共同導致其養殖綜合成本更低。

專家指出,要提升中國生豬養殖行業的國際競爭力,要從降低綜合養殖成本方面著力。興業證券農林牧漁分析師陳嬌指出,國內養殖成本高,主要體現在飼料和人工方面;而機器廠房、水電動力等方面的成本國內企業具備優勢。美國生豬規模化養殖較為成熟,平均PSY(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衡量豬場效益和母豬繁殖成績的重要指標)達到24,料肉比(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飼料量)為2.7左右,而國內目前PSY約為18,料肉比大約為3。

馮永輝指出,面對農產品加大進口的趨勢,養殖企業及養殖戶要注重提升生產效率,要從規模養殖、技術改進等方面發力,採用現代化的生產方式,需要在智能設備、自動化生產水平方面有所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