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芯片依賴進口背後:中國軍用芯片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快速發展

目前芯片已經超過石油進口金額成為中國進口額最大的商品。2017年中國芯片進口量達到3770億片,進口額17592億元,佔中國進口總額比重達到了11.5%。這些數據反映出中國芯片需求嚴重依賴外國供應商。

民用芯片依賴進口背後:中國軍用芯片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快速發展

國產芯片佔有率

以手機芯片為例,全球85%以上的智能手機是在中國生產出來的,但是這些手機使用的芯片除了少部分使用國產芯片,其餘全部來自進口。2017年3季度,高通佔有42%的手機芯片市場,蘋果佔20%,聯發科佔14%,三星佔11%,海思麒麟佔8%,展訊佔5%。目前國內能自主研發手機芯片並實現大規模出貨的只有華為和紫光展銳。華為麒麟芯片僅限自家使用,並不對外銷售;小米澎湃芯片並未實現大規模出貨。

中國軍用芯片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

目前我國民用芯片90%都依賴進口,但在軍用芯片領域,情況卻完全相反,中國軍用芯片基本上已經實現自給自足。軍用芯片由於牽涉到武器裝備和國防安全,對於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講,軍用芯片如果依賴外國,一旦供應被別人切斷,後果將不堪設想。長期的軍事鬥爭實踐使我們早就丟掉了依賴別人的幻想。別說芯片,就是其他高精尖的裝備如航母、殲20、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潛艇、預警機、運20、轟炸機、防空導彈系統等等都是立足自主研發,就算引進技術、進口武器裝備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實現自主研發。

民用芯片依賴進口背後:中國軍用芯片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快速發展

我國再次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衛星

2017年11月,北斗三號衛星成功發射,此次全部是使用國產芯片,包括SpaceOS2操作系統、SoC2012四核CPU芯片等。現在中國航天飛行器、東風導彈、航母、預警機、無人機、驅逐艦、五代戰機等均使用國產芯片。

以中國電科為例,近日,中國電科14所牽頭研製的華睿2號DSP芯片順利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在高端DSP研製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民用芯片依賴進口背後:中國軍用芯片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快速發展

華睿2號

本次通過驗收的華睿2號DSP為全自主設計芯片,在研發過程中突破了多核異構架構、自主指令集、動態可重構、矢量化編譯等10餘項核心技術,取得發明專利、布圖設計和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40餘項。芯片工作主頻為1GHz,每秒可完成4000億次浮點運算,支持64位標準雙精度。與華睿1號相比,華睿2號實現了工作主頻提升1倍、運算能力提升6倍、從點到面的全國產化軟件生態鏈等十大提升,芯片內集成了4個自主創新設計的可重構處理核,支持典型信號處理算法硬件加速,綜合處理性能優於國際主流DSP芯片,可支持中國電科32所ReWorks操作系統和人大金倉嵌入式數據庫,建立了從編譯器到操作系統的全國產化軟件生態鏈,極大提升了應用開發便捷性。

在四年芯片研製和兩年應用驗證中,華睿2號DSP形成了以芯片為核心,以整機設備為載體的完整產品線,能提供從芯片、軟件、模塊、平臺到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時,面向不同性能需求的應用,還形成了華睿2號高端

、中端等系列化產品,可廣泛在安防監控、安全計算機等民用領域和雷達、通信、電子對抗等軍用領域全面推廣應用。

另外,中國電科魂芯二號DSP是全自主、高性能的通用數字信號處理器,實際運算性能為市場最高,使軟件無線電處理平臺從理想走向現實;中國萬能芯片也獲得突破。近期,在一次軍民融合展會上,中國電科下屬單位展示了完全正向設計的3500萬門級FPGA。隨後,中國電子下屬單位公開宣佈成功研發7000萬門級FPGA。

民用芯片依賴進口背後:中國軍用芯片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快速發展

魂芯二號

“自主研發”已成為中國包括軍用芯片在內的武器裝備發展之“魂”。反觀民用芯片研發,近些年來除了華為、紫光、龍芯中科、寒武紀、兆易創新、中星微等少數企業危機意識強烈、傾力推動外,其他企業普遍危機意識不強、自主研發觀念薄弱。很多企業直接到國外找供應商,使用外國的芯片技術開發自己的產品。在當前國際經濟貿易面臨卡脖子背景下,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危險的。中企應深刻汲取這次芯片供應教訓,像華為一樣開發自己的芯片核心技術或是培育支持本土供應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受制於人,真正將命運和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