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的李云龙,当年为什么非用上万人去打仅有几百日军的平安县城?

R

平安县城究竟有多少守军,无论是原著还是连续剧都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结论,虽然只是艺术作品,但大家也可以根据一些细节来推断一下。

在独立团发起进攻之前,李云龙召开的作战会议上,提到敌我力量的对比是八比一(不含外围日军援军),而在总攻发起之前,经过独立团的集合与调配,参与平安县城为攻占的八路军以及其他地方武装多达上万人,按照这个推断的话平安县城内日军与伪军守军的人数大概在1000到2000之间,人数上大概相当于一个团。



而在战后李云龙与孔捷丁伟聚会的时候,这两位老战友因为参与平安县城攻坚战的损耗而向李云龙提出报销,要分掉解放平安县城战役中获得的战利品,“报销金额”各自是四挺九二式重机枪和四门迫击炮(歪把子等其他武器不算),这样加起来就是八挺九二式重机枪,这是日军一个步兵大队标准的重机枪火力配置,而日军步兵大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一个团,从这一点上来推断,平安县城日、伪军守军的规模至少在一个团,当然如果县城内还有军火库,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但是要额外强调的是,兵力对比虽然是八比一,但仅仅是在人数上,攻坚部队聚集的上万人,除了李云龙的独立团外,还包含了大量的民兵游击队和县大队,这些武装的正面战斗力是有限的,火力和弹药补给也非常一般,在攻坚战中也只能承担辅助作用,而独立团的本部兵马,由于在开战前扩展较为迅速,以当时八路军的实际情况,兵员素质和武器补充估计也没有进行到位,恐怕还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太强的战斗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上万人的规模在平安县城的日军守军面前也未必存在太大的优势。



而且除此之外平安县城攻坚战开始后,大量日军从各地向平安县城展开救援,除了楚云飞,丁伟等其他友军纷纷出动,展开阻击之外,李云龙必须要分出足够数量的部队派驻到外围担任阻击任务,这样的情况下能真正投入到平安县城的军事力量,恐怕到不了1万人。

所以平安县城攻坚战,并不是一边倒的战斗,而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搏杀,最终还是八路军的血性占得了上风,击毙山本一木解放了整个县城。


辽宁资深球迷

看了置顶答案的平安格勒战役战果统计,瞬间凌乱了。现在的网友太厉害了吧?虚构的事也能编的有鼻子有眼的。

李云龙为什么非用上万人去打仅有几百日军的平安县城?答案,全在小说里面。(小说第七章)

因为山本特工队的偷袭,导致李云龙团部牺牲了五十多人,政委赵刚负重伤,老婆秀芹被掳走,断后掩护的炊事员老王也牺牲了。这事让李云龙很懊恼,如果这次不报仇,当了缩头乌龟,以后就没脸在晋西北混了。而且山本没有逃远,快一点追,还能赶上灭了他。

原著中是这样描述的:

山本呀,如果你逃回太原,老子拿你没办法,可你小子不知死,竟逃进了平安县城。这晋西北是这么容易来的吗?既然来了就别想走了。——《亮剑》第七章


所以,李云龙要打平安县城,是他在赵家峪被袭后就打算好了的。

这个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手上有上万人。他觉得自己有一个团,加上地方武装,打县城应该足够了。

现在独立团有多少人,李云龙自己也不大清楚,全团撤出去时一千多人,现在按最保守的估计,也得扩编出两干多号人。一个独立团加上几个县大队、区小队、民兵,也差不多了。——《亮剑》第七章

因为日军的兵力,没有秘密可言。日军在每一个县城的兵力配置都差不多。

县城里驻有日军一个步兵中队,一个日军宪兵队,加上伪军一个大队,兵力有一千多人。

其中伪军没有战斗力,排除掉几百伪军,李云龙真正要面对的敌人,就是一个日军中队和一个宪兵队。再加上二十多人的山本特工队,几百人而已

李云龙觉得自己一个团应该有两千多人,再加上地方武装民兵,三四千人打几百鬼子应该还是足够的。


后来独立团集中了上万人打县城,那是集结以后才知道的事了。比预期的兵力更多,也就更加坚定了李云龙打县城的决心。无所谓李云龙非要集中上万人才敢打县城这个说法。

所以并不是李云龙非要用上万人打县城,而是他本来就想打县城,有没有上万人,他都要打县城。



至于为什么是上万人打县城,我觉得这个兵力是作者和编剧为了故事合理性,计算出来的一个打县城的理性数字。人数多了不现实,人数少了又打不下来。

因为人数太多了,比如一两万人,这个就太扯了。毕竟分兵时只有一千多人,两年时间主力部队扩充了三倍,到五千人已经是奇迹了。扩充十倍,主力上万人,就有点像YY小说,太不现实。

而人数太少了,比如说一个团的兵力就想收复县城,兵力又不够。因为,根据现有的资料记录,除非是日军收缩兵力,主动放弃县城。仅凭一个团,想硬打下一座有几百日本驻军的县城,是不可能的。

比如1939年的桐乡县城收复战。

日军在桐乡县城的兵力只有一个小队,不到五十人。这47名鬼子,以县城东门和县小学为据点。桐乡当地人也觉得鬼子兵势单力薄,主动联络国军第62师,愿意里应外合,歼灭日军。

收复县城的国军隶属于湘军,虽然武器装备一般,但是士气高昂,军纪很好。听说鬼子兵只有四十多人,从师长到团长都自认为是胸有成竹。便安排了一个团负责攻城,其他部队负责阻击日军援兵。(这个兵力就是李云龙打平安县城的配置,而且日军的人数更少。)

按照常理说,一个团打四十多个鬼子,兵力比至少是40:1。而且国军还派了侦查员化装入城,里应外合夹击日军。所以这场仗,国军并没有轻敌。不出意外,桐乡县城必然收复。

岂料日军的反应非常之快,在遭到袭击损失了八个鬼子后,余下的三十多个鬼子立即向后收缩。利用有利地形,在防御死角用掷弹筒和重机枪,硬是顶住了国军一个营的攻击。国军因为没有火炮,无法直接摧毁日军工事。只能使用步机枪对射,手榴弹也扔不过去,就是扔过去了,也没有作用,难以有效掩护步兵。在激战三日后,日军援军达到,国军只能撤退。



(战时刊物《战地》报道,第62师攻入桐乡城缴获伪组织警察标识和照片等物。)

真实的抗战就是如此残酷。没有重武器,几十个日本兵就能把一个团的国军缠住。而且这个团的国军还不是软柿子,是颇有战斗力的三湘子弟。



如果《亮剑》是一部抗日神剧,编剧可能真的就让李云龙带着一个团就打县城去了。

如果编剧编的再神一点,派几个武林大侠去。这几百日军估计都不够我们的大侠们“手撕”的。



然而《亮剑》并没有这么无耻,作者给了李云龙五千多人的正规军,三千多民兵。此外还很“贴心”的给李云龙的部队装备了一门攻坚专用的意大利炮。

(没有这门炮,能不能打下县城,还不一定呢。最后也是因为这门炮,才轰开了城门楼子。)

然后,李云龙就带着这上万人的兵力,就打县城去了。

李云龙分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带领地方武装打援,将县城周围五十公里内的道路全部封锁。——《亮剑》第七章

按照常理来说,六千多人主攻,其余的三分之一的兵力,也就是三千多人阻援。这个阻援的兵力是绝对不够的。

但是此时作者又很贴心的给李云龙找了一群援军。周围的友军部队都在帮助李云龙阻援,等于打平安县城间接投入的兵力高达十几万,李云龙岂能不胜?



双方投入的总兵力也达到30多万。平安县一千多守军全部阵亡,山本特工队全部玉碎,各路增援部队也都伤亡过半,北同蒲铁路被破坏成数截,整个晋西北地区日军的有线通讯网被全部破坏。——《亮剑》第八章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一、李云龙打县城的想法很坚定,有没有上万人他都会打。

二、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要日军想守。打一座县城,上万人是不够的。

三、实际投入攻打平安县城的兵力并不止上万人,而是高达十几万。

从历史角度看,李云龙打县城属于瞎编,历史上没这回事;但是从军事角度分析,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李云龙上万人攻打平安县城,没毛病。


Mer86

平安格勒战役,绝对是亮剑里面的高潮!李云龙动用那么多人打平安县城,是有他的道理的。

首先,李云龙下令打平安县城的时候,并不知道手里已经有了上万人的部队。李云龙知道山本去了平安县城以后,马上就让通讯兵通知各营、连、排归队打县城!李云龙吃了那么大的亏,老婆被抢走了,赵家裕还死了300多乡亲。这个仇,他李云龙肯定要报!李云龙就是这么血性!管他天王老子,先打了再说!让鬼子们瞧瞧,爷们不是好惹的。

其次,李云龙手里是有1万人,但是这里面至少有一半是县大队和区小队的民兵。

李云龙手里只有三个营。最牛的是一营,营长是张大彪。张大彪向参谋长汇报的时候说,手里也就两千多人。其他两个营兵力应该不会多于一营。所以,李云龙独立团也就5000人左右。

另外,伪军向山本汇报平安县城被我军包围时也说了,“只有少数穿灰布军装,大部分都是老百姓衣服。而且,武器五花八门,连土炮都有。”

而且,李云龙剩下的5000独立团主力,也有很多是刚入伍的新兵。战斗力肯定不如老兵,更没法跟日军比。

再者,平安县城的日伪军不只几百人,而且,日军在周边还有增援部队。

李云龙自己分析,我军(1万多人)和日军兵力对比是8:1.也就是日伪军有1200人左右。独立团5000人,对日伪军1200人,(兵力对比4:1),还是攻城战。淞沪会战时,我军与日军伤亡比例是8:1,这么看,李云龙还真不一定能打赢!

而且,日军还有增援部队。山本请来了大批日军救援平安县城:太原的坂田师团与太原周边的横野联队和山田联队(这就一万人);还有皇协军第6混成旅,皇协军第8混成旅(大约1万多人)。

根据原著记载,此战李云龙部和我军阻援部队共计两万多人参战,日军人数也在两万人。兵力对比,1:1。最终,李云龙攻破平安县城,日军增援部队撤退,战斗结束。

平安格勒战役战果:
中方战报:中方阵亡3175人,受伤6789人,毙伤敌12756人。日方战报:日方阵亡325人,受伤889人,伪军阵亡1235人,受伤3458人。毙伤敌14578人

最后,李云龙打平安县城,需要速战速决。

如果,平安县城久攻不下,日军增援部队赶来,平安县城一战必将失败。而当时的独立团,缺少攻城武器,又没有攻坚作战经验。幸好,周边的友军:我八路军孔捷部和丁伟部,中央军,晋绥军,地方武装全力配合阻击日军增援部队。而且,阻援的友军也是想尽办法:埋地雷,炸桥梁。最终,依靠层层设防,步步为营,才拖住了日军增援部队。

李云龙这才有时间打下平安县城。当然,最后城门楼的硬骨头,还是靠意大利解决的。不过,李云龙媳妇也牺牲在城门楼。

总之,平安县城并不好打!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知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说的就是少数几人守一个坚固的关卡,(重要的地理位置)多少人来攻也是白费劲,可能跟电视剧李云龙攻打平安城这个故事片段比较相似。



平安城有高大坚固的城墙,还有日军和伪军修固的各种坚固的火力点,碉堡。城里还一个鬼子的特种作战分队100来号人,武器装备是最先进的,队员也是百里挑一神枪手,还专门的日军守城正规军200多号人,还有一些伪军,700以上人员,反正武器比李云龙的要好很多。


相对李云龙来讲虽然人多,土枪土炮,新兵又多缺少经验,又没什么重武器,说白了这些人都是居高临下的日军抢口的把子。

这反而又说明李云龙军事战斗指挥经验丰富,知道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这个理,只能拿人员多的优势,包围这座城,鬼子人少分配不过来,就会露出空挡,进而攻之。而最后用意大力山炮出奇制胜,说明没有重炮来攻城是非常困难的。




图片来自网络


牛头马面两鬼

哪是几百人,没听李云龙在各营连归建时说的几句话么?

一,感谢你们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指挥上万人作战,我代表我老婆,代表赵政委和赵家峪死难的乡亲,谢谢你们!

二,这次攻打平安县城的兵力是八比一。

从这两句话推断,平安县城鬼子守军在1200人左右,这其中还有山本一木的特种部队!按照战斗力算平安县城守军将有不差于3000人的战斗力!

第二点,守城比攻城本来就占优势,八路军除了两门意大利炮没有什么重火力,火力装备远差于鬼子,攻城也十分艰难!

第三点,八路军发展的太过迅猛,李云龙都惊讶的说道:那冒出这么多人来!发展的太快就意味着战士的单兵作战能力不是太强,从攻城门的细节来看,很多战士也是很快牺牲了!

第四点,独立团这并不是全团进行攻城,典型的代表就是李云龙把6连放到阻击阵地上进行打援,最后全连牺牲!

最重要的一点,是李云龙深知攻城必须速战速决,一旦友邻部队有没得到命令不敢打阻击的,或者晋绥军放水让路,独立团将腹背受敌,到时全团覆灭都有可能,他没有被愤怒和伤痛搞得失去理智,所以必须全部兵力尽出,用最短时间拿下平安县!

谢谢各位!~


天睿96402496

这只是电视剧中的情节,动员上万人除了证明李云龙的凝聚力之强,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敌我力量的悬殊,虽然守军仅有几百人,但是县城被攻击肯定有增援部队,这上万人也有很大一部分用于阻击敌人增援。

由于武器装备的差距,我军缺乏大型的攻城火力,常常是望城兴叹,即使是攻防人数如此悬殊,最终解决战斗的还是二营长的“意大利面”。

兵员素质差距明显,中国士兵大都营养不良,真实的战斗中要消灭一个日本兵远比想象的困难许多,即便是白刃战,两个中国士兵都很难制服一个日本士兵。

从战术的层面考虑,这也是一场经典的“围点打援”

战斗。

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人早就有过口头协议,作为晋西北铁三角要协同作战,李云龙真正攻打县城的部队只是其手下独立团,但是包括丁伟,孔捷的部队,各个县大队区小队,甚至是楚云飞的三五八团都参与了阻击任务。

纵观整个抗日战争,始终是我军处于守势,鲜有转守为攻的攻城战。


一点点历史

这个事啊,我问过云龙兄,云龙兄很懵逼:因为老子有上万人啊!

讲真,如果没有这上万人,李云龙还真没法拿下平安县城。

一,几千年前,孙子就在《孙子兵法》把这事儿给说清楚了:“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要攻打城池,没有十倍的兵力,想都别想。


根据战后副总指挥与参谋们的对话可知,平安县城是“敌人重兵防守”的,而且装备上占优势。别看李云龙的部队在外发展,纯拼装备,独立团不如县城守军。


二,从兵力对比来看,李云龙投入的兵力要加上外围才达到一万,纯粹投入攻打县城的兵力没有那么多。按照一比十的比例,这样的兵力投入并不算大。


三,此战,最关键的就是时间。太原、路野、水泉方向的援兵紧急驰援,只要能够到达平安,独立团必败。同等兵力下的战斗,八路军不占优势。所以,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平安县城,那就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所以李云龙把所有的兵力都押上去了。


四,假如李云龙没有这一万人咋办?没有这一万人,绝对拿不下平安县城,更奈何不了山本。最终,李云龙很有可能采取半路拦截或者化妆进城突袭。


脂肪故事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靠的是气势;一支军队同样如此,这才是亮剑精神的本意。

李云龙在攻打平安县城前,吃了大亏。团部基本被日本人连窝端,刚娶的老婆被日本人给捉走了,赵家峪几百个乡亲被山本给屠杀了。

有仇必报是李云龙的性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子以后还要在这一带混的, 丢不起这个人。



拿破仑小时候和高个子同学打架,被打的很惨,但他坚决和他们打到底。刚开始拿破仑朝他们冲过来,他们就打他。后来他们自己也怕了,问拿破仑到底想干什么?拿破仑说:向我道歉。那些大孩子赶紧向他道歉,马上跑开了,再不愿意和拿破仑打架了。

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李云龙就是混起来不要命的主。

李云龙就是敢于亮剑的人,碰上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就是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让李云龙在晋西北打出了自己名气,积累了实力,塑造了军队的气质。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李云龙的部队发展速度超快,达到了近万人的规模。

李云龙在决定攻打平安县城后,召集了所有的部下,才发现自己发达了,基本上有了一个师的兵力,完全可以打一场大仗了。

而他决心要打的平安县城里只有几百日本兵,外加山本特战队的残部,更重要的是他的老婆也在那座城里。


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人对打需要有5:1的兵力,才有把握一战。而八路军就要差出许多,基本上要10:1或者更多。

从这个比例,我们可以看出,单纯李云龙的部队攻打平安县城是可以拿下的,只是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比较大。

攻打平安县城的真实意义在于,警告日本人,不要觉得我们好欺负。你不是敢打我们吗?我一定会打回去的,并且要让你们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种精神可以激励自己部队的攻坚心理,也可以大大震慑对手,让日本人从此以后不敢随便找他李云龙的麻烦。



更关键的一点,李云龙不是愣头青,他明白周边的力量对比,他知道事态的发展方向是可以控制的,才敢于打这一仗。

此前他曾和孔捷和丁伟在一次老战友吃饭聊天时,强调过他们这三个团正好是品字型布局,互为攻守。对于任何一支敢来进犯的军队,都是要掂量一下轻重的。因此这三个团要加强在晋西北的合作,对敌人形成更大的威胁。



李云龙最后还强调,不管是哪支军队要来袭击他们中的一支,都要从其它防区经过。到那时候,不用通报,直接就打狗日的。

当平安县城战斗打响后,日军源源不断向平安县城进发,就遭到了孔捷部和丁伟部的强烈阻击,保证了平安县城攻击战的顺利实施。

在这时,作为李云龙的好朋友和战友,晋绥军358团楚云飞部发对日军展开了猛烈反击,重创了来犯的日军。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场战斗,并不是李云龙一个团在战争,而是整个晋西北的军队都被动搅进来了。

也就是说,日本人在中国,陷入的是全民皆兵、全国抗战的泥坑,在人民战争的海洋中,日本人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人民连上百万的日本人都能打败,何况李云龙面对的只是区区几百日本兵呢?


新知传习阁

《亮剑》是抗战剧中的经典,而攻打平安县城更是整部剧经典中的经典。



故事是李云龙和刚结婚的妻子李秀芩,新婚之夜本是春宵一刻。但此时李云龙决定要去检查部队就寝,妻子李秀芩对李云龙说:“今天你结婚就不用去了吧”,李:“那不行我李云龙每天查他们,要是今天没去非得给他们笑话几年不可”。于是李云龙前去士兵查寝,留秀芹一个人,天有不测风云刚好此时敌军特战小队偷偷摸到李云龙指挥部,本来是想杀掉李云龙的结果李云龙不在,便劫持秀琴往平安县城。 背景是这样,大家都知道以李云龙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那就是以血换血,以牙还牙。就有了后来上万兵力攻打平安县城了,李云龙就是要让日军知道他不是好惹的,八路军不是好惹的,中国人可不是好惹的。剧中日军以李秀芩的生命要挟李云龙让他放弃,但他没有妥协,最后有了惊天动地一吼“开炮”


营救秀琴失败了,但中国胜利了!


在此致敬李幼斌老师,艺术家永远的经典,感谢你的演绎!



我是大石石

当邢副团长知道各营连情况后,兴奋的告诉李云龙,你可以当师长了。我们知道独立团此时有一万多人,多多少?按当时一个普通师编制,就算一万二千人。最初李云龙是想召集原有人马与平安城的日军单挑,结果发现独立团突然壮大到万人以上,是李云龙始料不及的,箭上弦不得不发。但李云龙也怕人手不足,发话通知县大队区小队参加,李云龙是知道平安城的日伪军有多少的。

那么,平安城到底有多少日伪军呐?我们知道山本特战队有不到百人;平安城内日军应该有五百人左右,因为驻守日军最高长官是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营级编制,作为战略重点的据点,日军可能人数更多;伪军,可能人数要远远多于日军,最少也得千人以上。所以说,平安城的日伪守军应该有二千人左右,加之优良的轻重武器,依城据守,仅凭老独立团很难攻下。

但李云龙把平安城团团围住,四面攻城,对于无攻城经历和经验八路军,没有突破点,但处处都是突破点,这是日伪守军最不好防守的。况且李云龙持有神器,意大利炮,一炮命中城门楼,山本、秀琴和日军指挥部全端,日伪守军指挥系统被瞬间摧毁,独立团得以攻占平安城。

要知道,李云龙拿下平安城不是凭独立团一己之力,是多方协同作战的结果。首先是楚云飞的炮击炸毁了特战队的车辆,把山本和部下滞留在平安城,才有了李云龙的"一怒为红颜"。县大队区小队的誓死阻敌;丁伟、孔捷主动打援;楚云飞的参战;晋西北武装力量全部参加打援阻击。促成李云龙在无后顾之忧情况下一举歼灭平安城日伪守军。

我军所有参战的武装力量有多少?五万?十万?虽说装备不如日伪军,但都是在稀里糊涂不知不觉中被李云龙调动起来,一个目标,牵制敌人,争取时间。没有命令,凭着感觉迎敌。这样的抗日武装力量真是太伟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