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F16相比,米格29是一款失败的战斗机吗?

战斗机解说家

F16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战斗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与之相比,米格29便相形见绌了。首先,米格29问世之后一直被受争议。这一点上便远不如F16。但是米格29并不能算是失败的战斗机。

笔者以前写过一篇米格29的文章:《一直被误解的米格29,生不逢时的支点》。

米格29设计之初就定位为前线支援战斗机。

可以说是米格15,17,19,21设计思想的延续。

苏联空军前线战斗机装备思想就是:简单、轻便、成本低、易生产以保持装备数量优势。米格29的定位也就决定了它的特质。它有点像二战时期的T34坦克,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能快速的大批量装备。说的不好听点,属于低值易耗品。

作为野战前线战斗机,以条件较差的前线机场为基地,执行中近短程空优作战任务,兼顾对地支援。这对米格29来说,完全可以胜任。米格-29甚至还为此装备了前起落架挡泥板。可见设计作战使用条件多恶劣。

米格29的机动性能非常好,特别是起降性能,能够在200米的跑道上实现战时的起飞,而且米格29的飞行速度能达到2.25马赫,使用两台RD33发动机,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还能保证安全性。 一直到上个世纪末,米格29一直是一款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之一。

东西德统一之后。德国、意大利和美国联合对德国空军继承的前东德米格-29进行了全面评估。米格-29在机动性、爬升率、加速性能、雷达探测距离和简便的地面维护方面都让西方同行感到惊讶。原东德空军所属米格29的故障率是每1000飞行小时300次故障,而属于西德的“狂风”战斗机则达到380次。这在战争中绝对是最致命的。F14雄猫战斗机被性能远逊色于自己的F18大黄蜂取代,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出勤率低。

米格29从服役到苏联解体一共生产了1400多架。这个数字在三代机中恐怕只有F16可以媲美。但是,F16到十年后的2001年才生产2200多架。

据说当初曾经考虑过给米格29上电传飞控。但是因为前线机场不具备维修能力最后否决了。

米格29最为诟病的就是“腿短”,这其中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它不需要太远的航程,米格29内油3.5吨,航程1500公里,作战半径600公里左右,这对前线支援战斗机来说已经足够了。为了追求三代机的作战高推比,减油减重是设计师为达目的的必要选项。

苏27的内部油箱非常大,航程超远。但是,满油状态下的苏27根本没有机动性可言,只有挨打的份儿。带个副油箱,开打的时候还能抛掉。内油你咋整?

米格29当初考虑野战机场的起飞条件,避免发动机吸入异物,特别设计了一个辅助进口,这个进气口挤占了内部空间。有人说这是个脑残设计。但是,有了这个辅助进气口,米格29可以在前线野战机场起降,而不用担心吸入异物。F16行吗?苏27行吗?

在后期的米格29将该进气口取消。因为作战环境变了。不再需要前线野战机场起降了。

米格29推重比超过1,性能非常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基本上是三代机的水平。而像幻影2000和F18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苏联没有F-16使用的F100发动机那样的大推力发动机,AL31也是参照了RD33的设计才造成的。所以使用两台中推,这很正常。F/A18大黄蜂也是两台中推。另外,两台发动机总比一台保险。 前面说了,没有电传飞控是为了维修方便。但是这不代表米格29落后。当时只有美国的F16是电传飞控。连F15都是后期改装的。F15落后吗? 苏27使用了电传飞控,但是要知道苏27比米格29晚了好几年。米格29在1983年服役。而第一架批生产型苏-27UB ( T-10U-4 )于1986年才首飞成功。事实上,苏27的气动外形还是参照了米格29。所以现在一般人很难分辨米格29和苏27。

在我们看来,米格29冒黑烟是个大问题。(RD33发动机的后续型号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枭龙和歼31也受连累了。)这和RD33特有的短环形燃烧室、离心式喷嘴设计有关。使用离心式喷嘴部件的发动机,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便于维护。最关键是在恶劣的条件下,可以更有力的保证发动机工作正常。此在设计、制造、维护能力有限的年代,这一设计更为现实、可靠。所以这个缺点,在苏联当时的技术水平、作战环境、作战指导思想下,它就算不上是问题。

RD33系列发动机冒黑烟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是随时随地的。所以情况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米格29的雷达探测距离八十公里,现在的雷达探测距离都是上百公里。人的眼睛视距最大不超过10公里,冒不冒黑烟很重要吗?这也是为什么RD33系列发动机冒黑烟,可是中国的枭龙和歼31还是选择安装的原因。

至于航电落后,那就不是米格的问题了,那是苏联的技术问题。米格有的问题,苏27也有。例如雷达的研制是仪器制造研究院(NIIP)与无线电工程研究院(NIIR)。由NIIP负责苏-27的SUV-27火控系统以及RLPK-27雷达,NIIR负责米格-29的SUV-29火控系统与RLPK-29雷达。1978年确定了共同的第四代雷达研制方案,由NIIR与NIIP共同研制通用部件。部件相通性达到70%。 其实苏联的航电并不是一无是处。米格29服役时,凭借R-73近距空空导弹和头盔瞄准具以及R-27空空导弹, 在近距和超视距空战中都力压F-16。

这话是原美国空军的退役飞行员“Vinnie”拉塞尔少校说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拉塞尔曾在德国拉格空军基地驾驶三年米格-29。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没有能力投入武器装备的升级了。这个时候,苏27的救星来了。 中国在米格29和苏27之间选择了苏27。 (说句题外话。中国选择苏27的原因并没有太多太复杂的因素。就是中国歼六、歼七、歼八和正在研制中的歼十都是轻型飞机。中国当时连发展重型战斗机的计划都没有。可以说,想都不敢想。而苏27是中国唯一能够获得的重型战斗机。) 米格29没有得到中国的青睐,虽然零星的获得了一些订单,但是二十年的订单累积只有不到200架。所以,米格根本没有能力对米格29进行升级。

米高扬曾经在米格-29基础上经全面现代化改进而成的新型多用途歼击机,也就是米格33。但是苏联解体了。俄罗斯没钱。最后不了了之了。而苏霍伊由于得到了中国订单,资金有了保证,苏30才得以发展。以及衍生出后来庞大的苏系列家族。

一直到1997年,米格启动了米格29SMT研制计划,米格才第一次获得重大改型的机会。 米格29SMT已然改掉了老款米格29的所有毛病。 米格-29SMT依靠内油将转场航程提升到了2400公里,带副油箱后可达到3500公里。虽然“驼背”很丑陋。但是,对比一下美国为阿联酋订做的F-16E。 只能说没有最丑,只有更丑。

米格29SMT虽然性能超过老米格29“八倍”(——俄罗斯官员语)并没有获得良好的声誉。俄罗斯不买,卖给阿尔及利亚的被退货。(理由是因为俄罗斯用的是苏联时代老米格29的机身。) 2017年,米格-29的最新改型米格35闪亮登场。

2019年进入量产。俄罗斯空天军的首批订单预计数量为37架。在五代机满天飞的今天,米格35能从苏霍伊家族的苏57、苏35嘴里夺掉一块肉。说明米格35确实足够优秀。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米格35的优秀也恰恰是因为米格29的底子太好。

米格29确实在很多方面不如F16。但是,


渔歌子说

是,也不是。但是必须承认,MIG-29就是不如F-16。

MIG-29最初设计来是给苏联的地面突击集群提供空中掩护的,用减小1.5吨燃油为代价装上了辅助进气道,能在土跑道上起飞。对于其预计执行的任务来说,腿短并不是问题。苏联解体前MIG-29完全不比同期的F-16差。

至于后来F-16怎么怎么牛逼那都是进行了几次大改之后了。苏联解体那都是后话了。米格也不是没有搞MIG-29的改进型。MIG-29SMT开始把辅助进气道拆了,航程一下子就跟F/A-18C,阵风,台风这些双发主流四代机一样了。

至于拿订单说事的。MIG-29是给苏联量身定制的,其他国家不买很正常。你跟公交公司推销挖掘机一辆都卖不出去然后说挖掘机差?这就没意义了。

再说说成本的问题吧。MIG-29的单价其实不低了,这也就是为什么F-16要选择单发的原因。中型机上两台中推是比较坑的,飞机会贵不少,性能还不怎么高。

这也是我觉得MIG-29比较坑的一个原因。作为一款前线战斗机,升限,1.5M以上速度的飞行性能在四代机上实际上不重要。F-16为啥在推重比低一些,翼载荷也不低的情况下能有很好的机动性?因为F-16的设计定位更准确。

四代机一般空战中飞行速度不会超过1.5M,相比之下,跨音速段高亚音速段的性能优势重要的多。MIG-29作为一个双发中型机,在推重比上相比F-16有优势,然而在常见的交战速度下SEP又不如F-16,载弹量上也比较坑。MIG-29从A到S到SMT,全都是6个导弹挂架。

F-16的单价是F-15的60%,而MIG-29的单价是Su-27的70%多点。反正我觉得是有些浪费钱。MIG-29较高的单价并没有带来什么实际的优势。你要说MIG-29在93年的演习中格斗吊着F-16打,那也是F-16挂着副油箱还只能用AIM-9M。但是等F-16挂着第五代格斗弹的时候又完全不怕MIG-29了。


贞观防务

与F16相比,米格29的确是款失败的战斗机,但矢败只是指米格29战机在销量上的失败,毕竟F16战斗机是三代战机中产量最大的战机,其总产量达4500余架。销售到世界二十余个国家,其性能是相当不错,虽然在美国是低挡战机,可是在很多国家都是做为主力战机使用。



F16是通用动力公司研制,后来卖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16是第一款完全按照能量机动理论研制的战机,是一款完全采用三代机研制方面的战机,F16采用了翼身融合体常规布局,气泡式坐舱盖,三轴四余度电传系统,单台大推力发动机,依靠气动的优势甚至可以击败F15。


F16的最初研制的目标就是单纯的狗斗机,只能发射近距离格斗弹,之后在F16C/D上才加入发射中距离空空导弹的能力与对地对海攻击能力。F16以轻型机体格做到与重型机相差无几的8吨载弹量,航程为3800千米,在轻型战机中是第一的。

米格29是一款双发转型战斗机,依靠三代机中仅有的最强整机推重比来达到高机动性,米格29采用了中央流体力学研庆院设计的翼身融合中升力体布局,F16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做多用途战机的,而米格29是做为对抗美国F15主力战机而研制的,所以在机动性上米格29还在F16之上。



米格29在外销的成绩不佳是因为苏联时代米格29的战机就让人失望,而太多数国家买战机就是希望买个门伸,能够给敌人威慑。而米格29显然做不到,F16的航电超越米格29,机动性略差,F16在每个国家都能发挥不错的战斗机,而米格29只有在苏联作战体系下发挥战力。


GE发粉

比起三代机标杆的F16,米格29确实有很多不足,但是这种不足恰恰不是因为这款战斗机失败,而是苏联解体后,米格29长期得不到资金进行改进与完善的结果。

米格29虽然采用液压助力操纵系统,比不上F16的电传操纵系统,但是其滚转角速度却能达到250°每秒,俯仰角速度能够达到30°每秒,这些数据都优于早期型的F15,接近达到数字电传操纵系统的F/A18和近期型的F15所能达到的范围。

F16实际上是和F15配合作战的,是高低搭配,F15具有足够的速度和升限去对付对方的高性能战机,而F16则是在中空,高亚音速/跨音速空战,对付的是对方的炮灰飞机,所以早期的F16连雷达都不要,只是白天战斗机,而且要到90年代才具有发射中程拦截弹的能力。

但是米格29和苏27并不是这么分工的,苏27在的航程,火力与雷达性能,用于攻势制空作战,是穿透到对方空军,而米格29则是负责前线的战斗机,但是米格29从一开始就具有完整的下视下射能力(虽然苏联的电子行业不如西方,这个能力其实以现在来看是很差的)和发射中程拦截弹的能力的。

另外米格29的头盔瞄准具,确实很先进,引起了机载火控技术的革命。

对比F16block52和米格29的飞行包线,米格29的性能确实要比F16强。但是由于苏联解体后,米格29没有了后续的改进资金,好不容易从阿三身上坑来了一笔钱,开发了米格29K和米格35,但是早就已经时过境迁,中型战斗机的效费比差,始终也得不到市场青睐,加上五代机时代来临,米格29的未来自然更加悲观。


糖宝贝Y

米格29并不失败,之所以给大家造成不好的印象,是因为它在历年来爆发的战争中表现非常的不好,常常被击落,在埃厄战争中不敌同门师兄,在科索沃冲突中也被击落,又因为腿短和载弹量较低,被称为机场围墙的保护者,确实混的比较惨,这是为什么呢?它就真的一无是处吗?

米格29早已不再年轻,在上个世纪70年代立项,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服役,早过而立,将近不惑之年。基于二战的经验,苏联对于武器装备的发展,应用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在苏联空军的体系中,有一个独特的分类,叫做前线战斗机,苏联空军给它的定位是小快灵,不要求太好的机载设备和较大的航程,对机动性和在前线野战机场的起降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战时其主要使命是,在野战机场起飞,遮断地面战场的上空并争夺制空权,使得敌方的空军不能从容的对地面上的苏军进行打击,充分发挥其钢铁洪流的威力。那么,电子设备相对简单的米格29,如何在危机重重的冷战对抗最前沿完成其任务呢?其实很简单,地面引导。在苏军的想定中,机载电子设备相对简单的米格29,在战时将由地面上密密麻麻的雷达引导站进行引导控制,飞行员不必太了解空中的态势,引导员将会依靠雷达信息不断的告之其敌军位置,甚至直接告知需要做什么样的操作,引导其战斗,据说在巅峰时期,能够做到一对一引导,是苏联的整个战争体系中重要的一颗棋子。

这样看来,米格29离开苏联的整个战争体系的支撑,确实是不大好混啊。出口他国的米格29可没有强大的体系支撑,其实这个道理放在美军身上也是一样。美军历年来看起来轻易的胜利,离不开大量加油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乃至前期的情报侦查等活动,同样是整个体系在发挥作用。如果让美军的战机脱离体系去碰撞苏军的防空网,同样会落得个头破血流的下场。能够进入部队服役的武器装备,不会有失败的作品,但是,要想充分发挥其战斗力,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对抗,还需要合适的技战术配合与体系支撑。


我是个军事迷

当然不是。

首先,二者不可比。

米格29是苏联时代研制的,因为苏联解体,俄罗斯一度缺乏资金,米格设计局无法进行升级改造。最终落后于时代。

其次,米格29并不失败。

截至当前,米格29总产量1400架,虽然比F16的4400架少了两倍,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前款导致的,而且这个1400架的数据不知道丟幻影2000和萨博39多少条街。

最后,是作战设计思想的差异

F16是轻型通用战斗机,米格29则是前线支援战斗机。

支援什么呢?

在苏军的最初设计中,米格29是可在前线简易机场连续起飞,争夺空中遮断。所以米格29最主要的作战目标是打击敌军直升机和攻击机,掩护本方钢铁洪流。因此米格29只有600公里的作战半径也是足够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战略收缩,没有那么多钢铁洪流需要掩护,米格29当然就是生不逢时了。但决不能说人家是失败的,哪怕对比的是F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