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無私而有力量的天賦叫母愛

有一種無私而有力量的天賦叫母愛

—1—

“母愛的力量勝過自然界的法則。”——美國當代著名作家芭芭拉·金索爾夫如是說。

這句名言讓我陷入思考,對母愛的解讀轉向了第一層的剖析。

母愛是一種自然的天性,它的無私與有力量,是大自然賦予女性的天賦,這項天賦不僅有利於女性養育後代,而且有利於女性走出柔弱與狹隘,走向堅定與寬廣。

若是從生育這一點來看,女性的生理結構比男性天生柔弱,那麼伴隨生育而發酵成熟、陪著時間而推動成長的母愛,則使女性在精神上有了比男性強大的可能。

我的腦海中一下子聯想起一年半前的那個雨天,腹痛難忍、即將分娩的自己。那時剛開春,天氣時陰時雨,雖然預產期還有半個月,但肚裡頑皮的寶寶可能想早點跟大家見面吧,於是就開始了母子倆的“齊心協力給大家報喜。”

在產床上痛得掙扎、喊得口乾、累得麻木的時候,心想只要能讓我趕緊把他生下來,以後什麼苦我都不怕。那個雨天我整整痛了十二個小時,終於順產下一個六斤六的小男孩——小尉寶寶。

等孩子生下來才真正明白,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在月嫂回家後、孩子兩個半月的那時起,我幾乎過著一種單調無味、白痴的生活:不看電視、不看書報、不出家門,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孩子孩子孩子。除了睡覺和上廁所,我的眼光似乎一秒都不能離開他,離開他就是失職。初為人母,一切都需要邊學邊幹、“摸著石頭過河”,再加上精神緊張,沒有半點白痴精神,真的很難頂得住。

我30歲,第一次生孩子,也是第一次在家裡白痴一樣地照顧孩子,經常忙得蓬頭垢面、措手不及。每隔兩小時先檢查和換尿片然後一次母乳、洗澡、哄睡、給寶寶做按摩撫觸、夜晚哄和抱等等,這些對於新手媽咪的我而言,每一次學會並很好地完成都讓我內心體會母愛的神奇與滿足感。

不過我是幸運的,畢竟寶爸一直都搭把手也幫我忙。雖然他一個大男人對照顧小寶寶手足無措,但起碼心裡有我們母子倆的。我曾問過他,在我白痴一樣地照顧小寶寶,經常都是不修邊幅、時笑時哭的狀態了,嫌不嫌棄我?結果他笑了笑,說有誰會嫌棄給自己的後代滿滿的母愛、為自己的後代毫無保留地付出一切的女人?

有一種無私而有力量的天賦叫母愛

—2—

但是我的朋友小元遇到的情況就不同了。她的經歷讓她對母愛的體會是對自己一種激勵和鞭策。

小元跟我一樣,生完孩子不久就自己在家忙著帶孩子,跟我一樣也是忙得蓬頭垢面、措手不及。而她丈夫,三十而立,事業開始上升,得到了第一次重要的提升。也就是這個時候,小元感受到丈夫對她開始不滿,開始疏遠了。三年多的二人世界,丈夫已經習慣了清靜,也習慣了享受小元的照料。

這時候,小元一個人照料孩子已經手忙腳亂、筋疲力盡,而丈夫不但不能幫她,還陷入失落中,抱怨她對他不管不顧,甚至揚言要分居。

一次次的小摩擦,一次次地讓小元的心不斷髮涼。小元也漸漸意識到,丈夫嫌棄她,或許是強者對弱者的輕視。

在懷孕生產養育寶寶的這個階段,小元脫離了工作、脫離了社會、脫離了人類文明,迴歸到人類的最低等、最樸實狀態,又被孩子累得顧不上收拾打扮,從前的小天鵝變成了老母雞。這不是一個弱者的形象嗎?而丈夫,事業和社會地位都開始上升,躊躇滿志、春風得意,這不是一個強者的形象嗎?

奇怪的是,想到這些,自認為是弱者的小元這個時候反而不再像從前一樣多愁善感,容易掉淚了。一種堅硬的、堅定的東西,似乎已萌芽於小元的心底。抱著孩子小小的柔弱的身體,小元覺得自己已重任在肩。除了孩子,別的都沒啥大不了的。看著孩子在睡夢中露出恬靜的笑,小元覺得所有的陰霾都立馬消散;她說,只要孩子健康成長,她的世界就是光明的燦爛的。“女性本弱,為母則強。”霎時間,我突然感覺魯迅先生的這句名言說得真的很對很深刻!

有一種無私而有力量的天賦叫母愛

—3—

“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香甜。”——法國大作家雨果如是說。

寫到這裡,我對母愛的解讀有了第二層剖析。母愛是一種奇特的東西,引得無數文豪名人為之讚歎不已。過去,人們喜歡讚美母愛的偉大與崇高。女性主義思潮興起之後,部分女性主義者認為,對母愛的過度讚美,是男權社會的陰謀,愚弄女性傻傻地無私奉獻、放棄自我,更容易被男權社會所奴役。

仔細一想,既然母愛是一種天賦,那麼不必以“崇高”、“偉大”這樣的高大上詞彙。對母愛的解讀我覺得還有第三層的剖析——母愛絕不應該成為女性的恥辱。承認和珍愛女性的自然天賦,並將其作為女性走向成熟和寬廣的階梯,這才是女性主義的真實含義。

毋庸置疑,貶低母愛的女性主義,其實質就是在貶低女性自身。男女平等不是要求女人等同於男人,而是應該在精神平等的基礎上,更尊重身體的差異性。

有一種無私而有力量的天賦叫母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