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国藩学读书——拙的学问

和曾国藩学读书——拙的学问

曾国藩如何读书?只谈此人的“拙”。

读书尚拙,一句不通,不看下句

“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绝不绕过去,不使巧劲儿,硬碰硬地来。常人读书凭兴趣,但在曾国藩眼中,这便是放纵自己的行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的,好逸恶劳的,曾国藩反对放纵自己过分的不合理的欲望,不放纵。“翻开他的日记,经常会看到他数月只读一种书,而且每天读的数量都一样。”即使在军中,曾国藩也每日读书数页,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身保持。

但曾国藩读的书绝不是随便尚“拙”,除了一直奉用一生的理学,他也涉猎玄学、水利甚至西方科学,这点与一向重文轻术的古代文人有所区别,他读书又而非全信书,常常指出史记及汉书中的虚妄之处。其一生涉猎的知识时的“不拙”与不求甚解“尚拙”精神,为他一生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世上所有学科也许是殊途同归的,涉猎广泛,勤于思考,然后融会贯通,并不是互相排斥,反而可以互相打通提升一个人的大局观和气度,这点可以从曾的拥趸者之多所窥见。

曾国藩用一生的尚拙告诉我辈,人类的巨大潜力人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所谓庸人,应昏睡一生的人,因为欲望缠绕,意志软弱,智慧不明,普通人一生只能动用上天赋予的很少一部分潜能,而伟人是醒悟过来的人,他们天性刚强,头脑有力,充分发挥了自身潜力。而圣人,或者达到自我实现的人,则是通过日日精进,穿透欲望缠绕,战胜种种困难,将自身潜能调动发挥到几乎极致的人。如钱穆所述,“其气象之宏大,包蕴之宏丰”,“平正通达,宽宏博识,”非时人所及。

曾国藩亲笔训诫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勉励无数志士,连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颇为推崇;也是他,团练出十战十捷强大的湘军,官场中洞彻“不生不灭”,在晚清时代风云变幻的时代转折点上脱颖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