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在滅蜀戰爭中立下奇功為何反而被殺害?

呂孟謙

鄧艾不是死於

功高震主,而是死於算計。鄧艾之死與鍾會、司馬昭有關,鍾會人稱“小張良”,算無遺策,智力超群。司馬昭更是詭計多端,而鄧艾有韓信之風,善於用奇兵。所以鄧艾、司馬昭、鍾會三個智力超群的人在滅蜀之後相互算計,最後導致了鄧艾被殺害。到底怎麼回事呢?聽我慢慢分析。

先說滅蜀之前的形勢,司馬昭制定滅蜀大計,原計劃鍾會是滅蜀主力,領兵十萬人。鄧艾和諸葛緒是輔助,負責牽制姜維,每人領兵三萬人。按照原計劃,鍾會的主力最後進入成都滅掉蜀國,但是真正仗一開打,事實情況偏離了方向。

鍾會率領的主力十萬大軍被姜維堵在劍門關,整整攻打了一個月也沒有任何進展。時間一長,糧草不繼,鍾會開始考慮撤軍,一旦撤軍就等於這次滅蜀計劃的破產

在關鍵時刻,鄧艾率領偏師三萬人,偷渡陰平,繞過劍門關,奇襲涪城,戮戰綿竹,斬殺諸葛瞻,直接包圍了成都。最後劉禪在大臣的勸說下投降了鄧艾。

這個結果是許多人沒有料到的,主力軍被堵,偏師獲得成功。於是最大的功臣變成了鄧艾,鍾會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

那麼鄧艾和鍾會兩人誰有反心呢?答案是鍾會。為什麼?因為鍾會的兵多,當時姜維收到劉禪詔令,就地投降,於是姜維投降了鍾會。這樣鍾會共掌握了原來的十萬魏軍再加上鍾會率領的四萬蜀軍共十幾萬人,兵力要比鄧艾多得多。

那麼為什麼鄧艾死了呢?一是因為鄧艾居高自傲,擅自專權。二是鍾會的算計。先說鄧艾擅自專權的事情。

劉禪投降後,鄧艾不經請示,封了劉禪為驃騎將軍,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底下的大臣都依照原來職位有所封賞。這就犯了大忌,沒有皇帝的命令擅自做主,有謀反的嫌疑。而鄧艾的理由也很充分:

《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

鄧艾想的很簡單,只要是有利於朝廷,能夠迅速穩定住川蜀局勢,大將可以專權。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鄧艾想的簡單,另外兩人想的就複雜了。誰呢?

司馬昭和鍾會

其實司馬昭並不擔心鄧艾,因為鄧艾手中的兵太少,而鍾會手中的兵多。因此,司馬昭和鄧艾開始書信往來,商討如何穩住戰後川蜀的局勢。這時鐘會開始使壞了。

鍾會手握重兵,準備用川蜀之兵和帶來的十萬大軍伺機謀反,計劃是派姜維領軍出斜谷,自己領軍緊跟出發。雙方匯軍於長安。然後兵分兩路,一路走陸路,一路走水路。然後直搗洛陽,平定天下。

欲使姜維等皆將蜀兵出斜谷,會自將大眾隨其後。既至長安,令騎士從陸道,步兵從水道順流浮渭入河,以為五日可到孟津,與騎會洛陽,一旦天下可定也。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如今鄧艾坐鎮成都,是鍾會最大的絆腳石,於是鍾會開始勾結監軍衛瓘,伺機誣陷鄧艾。

鍾會的父親鍾繇是個書法家,鍾會的書法水平也不錯,而且鍾會擅長模仿別人的筆跡。於是鍾會篡改了鄧艾呈給司馬昭的書信,將措辭改的很狂傲。司馬昭新生疑慮,擔心鄧艾謀反,於是命令鍾會先逮捕鄧艾,然後送到洛陽審理。

這時鐘會開始耍小心眼,鍾會必須製造鄧艾謀反的確切證據。於是鍾會想了一個辦法。鍾會讓衛瓘去逮捕鄧艾,衛瓘帶的兵很少,而鄧艾的兵多。鍾會的原計劃是鄧艾拒捕,殺害衛瓘。然後鍾會就可以以鄧艾殺害監軍衛瓘的名義,告他謀反,然後出兵攻擊鄧艾。

誰知道衛瓘很好的完成了任務,衛瓘派人傳話,讓鄧艾投降,鄧艾沒有抵抗,直接就地被捕。鍾會失算了,但是搬開鄧艾這個絆腳石的目標算是完成了。緊接著鍾會開始謀劃叛變。

姜維覺察到鍾會要叛變,於是給鍾會出謀劃策。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姜維想當那個黃雀。姜維的計劃是等鍾會叛變後,先殺死所有魏軍將領,然後姜維將鍾會殺死,重新恢復蜀國,迎回劉禪這個皇帝:

維教會誅北來諸將,既死,徐欲殺會,盡坑魏兵,還復蜀祚,密書與後主曰:「原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還是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鍾會接管鄧艾的軍隊後面對一個問題,

鄧艾的兵並不完全聽從鍾會的指揮,這樣就更別提姜維來代替鍾會指揮這隻軍隊了。更為可怕的是司馬昭已經覺察到了鍾會的反動意圖。

司馬昭在命令鍾會逮捕鄧艾的時候,已經開始懷疑鍾會的忠心了。因為鍾會本來就掌握著主力,兼併蜀軍和鄧艾的軍隊後更是實力大增,沒有理由不防備。

於是司馬昭親自率軍十萬駐紮長安,然後令賈充率軍一萬人由斜谷進入漢中,駐軍在樂城,堵塞了出漢中的通道。然後司馬昭給鍾會寫信,說

我親自帶兵來迎接你回洛陽。

鍾會接到信後大驚,為什麼呢?因為憑藉鍾會的實力,逮捕鄧艾根本不成問題,司馬昭根本不需要帶兵前來,如今司馬昭屯兵長安,明顯是防備自己而來的。於是鍾會開始加緊謀反的進程。

鍾會聽取姜維的建議,將大軍中牙門將以上的將領都關到屋子隔離起來,然後商量如何整編所有的軍隊。姜維趁機建議鍾會處死所有魏軍將領,然後將軍隊交給自己指揮。鍾會猶豫不決,這時事情發生了變故。

鍾會的一個手下叫丘建,他建議鍾會給每位隔離的將領配置一名親兵來端茶送飯,然後丘建讓這些親兵給所有的牙門將以上的將領送信,說鍾會馬上要處死他們。這些將領知道後開始向外邊逃。

消息傳出來後,鍾會知道謀反的事情敗露,於是派兵去殺死這些將領,將領們用粗的木棍堵住門,從後窗逃走。然後聚集到一塊,率領自己的舊部進行反擊。

這時姜維的軍隊剛剛從軍需庫領到武器,數量不多。形勢危急,鍾會問姜維該怎麼辦?姜維說趕緊進攻。於是雙方大戰,姜維的兵少,武器也少,很快敗下陣來。姜維和鍾會在亂軍中被人殺死。

此時蜀中一片大亂,魏軍趁機大肆搶劫。司馬昭讓監軍衛瓘平定川蜀亂局,衛瓘擔心鄧艾迴到洛陽後供出自己和鍾會一起誣陷他謀反的事情,於是決定趁亂殺了鄧艾。

川蜀大亂後,鄧艾的部下追上鄧艾,想迎鄧艾迴去主持軍務。誰知道被衛瓘派來的人全部誅殺,鄧艾也被殺害。

司馬昭默認衛瓘殺害鄧艾,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而司馬昭成為了最後的黃雀。兩位平蜀大將都在動亂中被殺死,再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司馬昭的地位。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鄧艾偷渡陰平,迫降劉禪,立了大功。鄧艾本來沒有反心,鍾會嫉妒鄧艾的功勞,再加上鍾會有反心,鄧艾成為自己反叛路上的絆腳石,於是鍾會誣陷鄧艾謀反。鄧艾束手就擒,想等到了洛陽後為自己申辯。誰知道還沒有出川蜀,鍾會就發動了叛變,蜀中一片大亂,亂軍殺死了鍾會,衛瓘趁亂殺死了鄧艾。動亂之後,司馬昭成為最大的贏家。


每日趣評

鄧艾之死,自己先捅了自己一刀,鍾會又捅了他一刀,衛瓘再捅一刀,司馬昭最後補了一刀。這四刀下去,死的透透的。


首先,司馬昭為什麼要滅蜀?因為那個傀儡皇帝曹髦想要滅了他,沒成功,反而被司馬昭滅了。此時的司馬昭面對的壓力很大,沒有民心,名不正言不順,怎麼順利上位?

司馬昭要伐蜀,其實是要撈一點政治資本,順道也能緩解一下政治壓力。所以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人家就鍾會屁顛屁顛的搞點輿論宣傳,司馬昭多開心。

這還不算,鄧艾出奇兵滅蜀之後,算是已經圓滿完成任務了,司馬昭還專門封你個太尉。太尉就是給你養老的虛職,打了勝仗就可以了,司馬昭那邊也撈夠了資本。

但是鄧艾沒明白過來啊,還要接著打東吳。司馬昭根本就沒這個意思啊!而且你這麼說,讓司馬昭怎麼想?擁兵自重啊。

這樣不懂政治,不是自己給自己捅了一刀嗎?


接著,就是鍾會。鍾會圖謀叛亂,捅了鄧艾第二刀。鍾會明白,自己和鄧艾肯定不是一路人,所以想造反,必須解決掉鄧艾。

於是,他成功的構陷鄧艾,抓住了他……


等到鍾會被殺,鄧艾其實有機會活下去的。不過,這時候衛瓘又過來捅了一刀,衛瓘心裡很清楚,鍾會兵敗,如果留著鄧艾,自己以後構陷他的事情遲早要被報復,不如現在動手。

於是,他派人領兵追殺,把鄧艾父子都幹掉了。這是第三刀,直接導致了鄧艾的死亡。


下面呢,遠在洛陽的鄧艾子嗣都被殺害,家人也都被流放。這不就是司馬昭的意思嘛!所以,司馬昭最後成功補了一刀,鄧艾這下是死的透透的……

其實啊,如果鄧艾懂得司馬昭,懂得鍾會,滅蜀之後直接兵權一交,我回家享福去了!司馬昭肯定很高興,鍾會也會美上天,鄧艾也就不至於慘死了。


七追風

鄧艾的功勞太大了。

大得令掌握十多萬軍隊的鐘會嫉妒。

所以鍾會誣陷鄧艾父子,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