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这50句经典哲理智慧,实乃修身齐家之至宝!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中这50句经典哲理智慧,实乃修身齐家之至宝!

以下是从《论语》中精选的50句智慧哲理,从修身、齐家、育人等多个方面有着非凡的智慧与指导意义!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释义: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释义: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释义: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

5、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释义: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6、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释义: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释义: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释义: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9、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释义:满口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的伪善神色,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释义: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论语》中这50句经典哲理智慧,实乃修身齐家之至宝!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释义: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释义:君子不能接受小机巧但却能得到大的智慧;小人不能接受大的智慧却能得到小机巧。

13、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释义: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1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释义: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内外兼修,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释义: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16、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释义: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17、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9、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释义: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释义:有智慧的人不会对事情感到迷惑;仁爱之人不会忧愁和担心;而勇敢地人没有什么恐惧的。

《论语》中这50句经典哲理智慧,实乃修身齐家之至宝!

2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释义: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22、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释义: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释义:到了一年中寒冷的季节,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24、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释义: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2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释义: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释义:闻圣人之道而于圣人之道朝夕不懈,始终如一,直至穷尽。

2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释义: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释义: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释义: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3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释义: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论语》中这50句经典哲理智慧,实乃修身齐家之至宝!

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释义:学过的知识,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与不明智的人相处,我也不烦恼。能这样做的人,不就是君子吗?

32、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释义: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3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释义: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3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释义: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的。

3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释义: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释义: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释义: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3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释义: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0、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释义: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论语》中这50句经典哲理智慧,实乃修身齐家之至宝!

4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释义: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释义: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4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4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释义: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则相反。

4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释义: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4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释义: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4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释义:仁爱的人,就是想要自己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想要自己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

48、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释义: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而不必去想着天天怎么追求仁德,太刻意反而是虚伪做作)。

4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释义:仁人志士,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义的,却有为了仁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5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释义:君子的态度不庄重就没有威仪,所学便不会稳固;做人处事以忠信为本,不会和那些不讲究忠信的人做朋友;自己有了过错一定会勇於改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