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晉文公祕史

就在齊桓公稱霸之際,位於今山西境內的晉國也正在崛起,晉國是西周最早冊封的諸侯國之一,到晉獻公時,已經是一個大國,然而晉獻公晚年,沉溺於美色!廢長立幼,引發了晉國內亂!公子重耳被迫在外流亡十九年!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


公元前636年,六十一歲高齡的重耳,在秦國的幫助夏下回國即位,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

“春秋五霸”之晉文公秘史

晉文公任用有才幹的趙衰、狐偃、先軫等人,確立了對內修明政治,富國強兵,對外尊崇王室,聯絡齊秦,抑制荊楚的爭霸方針,為此,晉文公改變世卿制,設立由國君任命卿士的制度,廣招賢能之人,削弱公族權力,開農田、興水利、輕賦斂、獎農商,晉國繁盛了起來。

公元前635年,周王室發生內亂,晉文公親自領兵勤王,平定周 王子帶之亂,這使得晉文公在諸侯中威望大增。並因此從周襄王那裡,得到具有戰略意義的陽樊、溫 、原、攢茅四邑。

“春秋五霸”之晉文公秘史

與此同時,齊桓公死後,齊國因內亂失去了繼續稱霸的實力,中原諸侯,也隨之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實力強大的楚國,乘機向黃河流域擴張勢力,相繼控制了鄭、陳、魯、蔡、曹、衛許等中小諸侯國,並擊敗企圖稱霸的宋國。大有入住中原之勢。

當時的齊國,已無爭霸之力,秦國偏處西陲,被晉國阻隔,對中原可望卻不可及,只能致力於向西拓展勢力。

因此,楚國要向北發展稱霸中原,晉國也要立足中原,領袖華夏諸國!兩國就不可避免的要發生衝突。對於遲早要到來的衝突,晉文公雖是洞若燭火,卻有條不紊地,一步一步實現著他的爭霸戰略。

“春秋五霸”之晉文公秘史

他幫助秦,攻取楚國的附庸國 鄀 ,使秦楚處於敵對狀態,不得不與晉國結成同盟,同時,晉文公又汲取宋襄公,在泓水慘敗的教訓,分化楚的盟國,避免過早地與楚國決戰。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楚、鄭、陳、蔡,許等國軍隊圍攻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晉文公抓住這個時機,立即進行戰前準備,將晉國原有的左右二軍,擴編為上 中 下 三軍,晉文公首先派兵攻佔楚國的盟國衛國和曹國,吸引楚軍前來救援,這樣一來既使楚軍疲於奔命,又解除了楚軍對宋國的圍攻,然後,暗地裡答應曹、衛,只要他們與楚國絕交,就可以復國!使得楚國限於孤立。

“春秋五霸”之晉文公秘史

在兩軍對峙之際,晉文公命令軍隊“退避三舍”,後退九十里駐紮下來!實現了當年流亡時對楚王的承諾。取得道義上的優勢,楚軍主帥緊追不捨,但由於長途奔波,孤軍深入,士氣開始衰落,而晉軍的鬥志,卻被激發起來。

晉 楚在城濮決戰時,晉軍採用避實擊虛的方法,先集中優勢兵力,擊潰楚軍左右兩翼,接著假裝潰逃,造成敵人的錯覺,然後,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

最終,以少勝多,取得決戰勝利,史稱《城濮之戰》

“春秋五霸”之晉文公秘史

楚國北上勢頭再次受到抑止,同年五月,晉文公召集齊、宋、魯、蔡、鄭、衛、莒、陳、等國國君,在鄭國的踐土(即今河南原陽西南)舉行盟會,周襄王冊封晉文公為候伯,統御諸侯,於是,晉文公繼齊桓公之後,成為新的霸主。

然而,僅僅五年之後,即公元前628年,年老體衰的晉文公逝世,那麼晉國的霸業會怎麼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